快好知 kuaihz

​诸葛孔明为什么多次北伐均未获成功?

陈寿在“表”里说,诸葛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他不仅荣膺刘备的三顾,也深受孙权的“敬重”。到了刘备死后,后主继位。诸葛亮综揽军政,“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办到了“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

据正史记载跟一些佐证,诸葛亮其实并不像三国演义小说中写的那么美好。他很有可能对关羽的死都要负上一定的责任,具体的可以翻阅时间相关的资料,关羽死后将近2年蜀才报复吴,很不合理。也就是他考虑到一些会威胁到刘备江山的人加以铲除。而祁山之战惨败更是很奇怪,魏延不被委以重任,最后输的一塌糊涂,出祁山途中很多倒戈蜀的地方全被魏处理了。整军再出祁山的时候当然没上次那么容易了。所以诸葛亮才华是有的,但是并不像小说写的那么神。

这几句“论定”诸葛亮的治绩的话,是当时一般人的“公论”。陈寿并未“过甚其辞”。事实上,出于陈寿之口,更为客观。陈寿的父亲,曾经是马谡的参军,于马谡战败以后连带地被诸葛亮处罚。陈寿本人,也曾经为了某一件事,被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处罚过。

后代的史论家,却颇有批评陈寿不够客观,责备陈寿,说陈寿为了“私怨”而在“表”里写了下列几句话:“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陈寿的批评是否恰当,为另一问题。他确是并设有为了“私怨”而作出如此的批评:他不曾为了父亲的被罚,而说同时被治罪的马谡好;也不曾为了自己被罚,而说诸葛瞻不好。陈寿不曾否认诸葛亮有“治戎”之长,所批评的只是诸葛亮短于“奇谋”、“将略”。

蜀国自关羽战败失了荆州,被东吴所诛;张飞复仇心切被部下所杀;刘备征伐东吴,六十万大军被陆逊火烧联营七百里;接二连三的军事外交战略失败,导致了蜀国的直接衰败。诸葛亮的隆中对是基于蜀国拥有荆州的基础上,联合孙吴,待天下有变,北伐灭魏。而失了荆州之后,使得蜀国偏安一隅,每次北伐只能出祁山。而此路山路崎岖,后勤供应困难,每每使得北出祁山无功而返。

蜀国的统治者对于当地来讲属于外来户,蜀国的政治顶峰人物是跟随刘备的老一代,二级政治人物是跟随诸葛亮的荆州知识分子,当地蜀人处于政治底层,阶级矛盾尖锐,司马昭灭署之后,为了缓解这一矛盾,让当地实现了蜀人治蜀。诸葛亮是位杰出的政治家,他深深了解这些矛盾,刘备死后,他提拔了一些当地人,缓解这种矛盾。

诸葛亮是位杰出的政治家,他在位期间去东吴修好,调整外交政策;

政治上治理国家遵从法制,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并且他带头执行,使得蜀国有一批廉洁官员,因此蜀国得以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但是蜀国的根本已经疲软,刘备的军事失败已经令蜀国元气大伤,诸葛亮已经无力回天,实力上已经无法灭魏,但为何每每出祁山北伐?也许他是要转移国内的矛盾化为外部军事矛盾,以此来稳定国内民心,再者,伐魏也是诸葛亮隆中对的对刘备的承诺。

诸葛亮千古以来被人尊为智慧的化身,只可惜他谋人不谋己,以至于被累死。而司马懿则不同,寿命也很高,二十年磨一剑,诸葛亮苦心经营的蜀国还是被司马懿的儿子所灭了

诸葛亮五次北伐,单以战争本身来看,诸葛亮都战胜了魏国,对手不一定是司马懿。我不否认诸葛亮是个有能力的人,他能把蜀汉治理的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在第二次北伐的时候,带着10万大军,吓得司马懿40万大军不敢应战,在满宠的劝说下,司马懿才勉强应战,一战即溃。可见诸葛亮的个人能力不容质疑。

关键在于战略,诸葛亮刘备提出了“隆中对”,这个被无数人认为是个正确的策略,依此赞扬诸葛亮。实际上,诸葛亮仅仅是想走韩信的老路,且先取荆州,后拿益州。再图汉中、凉州的战略思想,鲁肃早就向孙权说过。连武将甘宁也向孙权说过,可见这在当时不算是什么了不起的战略规划。只不过当时刘备集团,能完成孙刘联盟的,只有诸葛亮一个人,因为他哥哥在东吴当官,多少能和东吴扯上点关系。

好,那我们就来完成刘邦的老路。可是,刘邦手下有三杰为首的一批各类人才,而诸葛亮,特别是在关羽、刘备先后死去以后,想以一人之力,完成三杰之事,那根本不可能。诸葛亮甚至比萧何要强点,但是陈寿说诸葛亮少奇谋,这个是一个比较中肯的评价。韩信每战必用“奇”,而诸葛亮打仗基本只用“正”,导致他打来打去,虽则胜多负少,但是一点成果都没有。这点,诸葛亮比韩白卫霍差远了。而张良是刘邦战略的总设计师,也是危机公关的好手。诸葛亮在这方面虽然做的也还算不错,但是比起张良来,他在隆中对策失败以后,没有拿出一个可行性计划,只知道死板的执行已经不可能的任务,失败也是难免的。刘邦还有陈平,陈平的小“奇计”,令刘邦受益匪浅。而刘备集团缺乏这样一个人物。

我们再看魏国,在曹丕时期,司马懿、贾诩就告诉曹丕,说如果要打汉吴,不如先打吴,打吴要先打夏口。但是,诸葛亮、孙权都是当时英才,魏国没有一个人能超过他们,不如做一个防御姿态,等到诸葛亮、孙权一死,汉吴人才凋零,再灭掉汉吴就不费吹灰之力了。曹丕虽然打了两次东吴,但是基本上执行了这一策略。之后司马懿掌权,更是很好的执行了这一策略。实际上,在诸葛亮和陆抗死后,汉吴就没有什么像样的人才,魏晋的统一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既然魏国有这个战略,那么诸葛亮你打得越多,死得就越快。因为你蜀汉消耗不起。除非你能真的占领一些类似长安、洛阳的战略要地。即便如此,魏国的政治中心一直在邺城,也就是今天的河北。司马懿既然敢实行这个战略,也就早做好了可能丢掉长安、洛阳的准备。只要许昌和邺城还在,魏国是大国,打一个反包围,切断你的补给,你还是得撤军,或者全军覆没。诸葛亮也是考虑到这个问题,所以才不敢轻举妄动。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孔明  孔明词条  诸葛  诸葛词条  北伐  北伐词条  多次  多次词条  为什么  为什么词条  
解密

 古代皇帝的平均寿命为什么那么低

皇帝,一直以来都是现在很多人很羡慕的一个人群,正是因为这种从一出生就是高贵血统,拥有高贵地位的生活,很多人都感受不到,而且皇帝在封建社会又是受到万人敬仰,所以才...(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