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广汉县南兴镇北。这里有一条称为马牧河的古河道,北岸的阶地形似月牙,叫做“月亮湾”,南岸原有三个大土堆,故称“三星堆”。
遗址总面积12平方公里,其中心区域是一座由东、西、南三面城墙包围着的古城,城区面积近4平方公里,与中原王朝早期王都河南郑州商城相当。如此宏大规模的城市,在3000年前的中国实属罕见。从考古学家目前发掘的情况来看,已出土大量青铜器、玉石器、象牙、贝、陶器和金器等器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有:一件大型青铜立人像、数十件青铜人头像、青铜神树和黄金权杖。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像雕塑,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罕见的珍品,在东方乃至世界的艺术史上占有辉煌的一页。青铜人像高鼻深目形象夸张,极富地方特色;立人像连座高2.62米,是迄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铸像之一,大眼直鼻,方颐大耳,戴冠,穿左衽长袍,佩脚镯。
青铜神树高3.84米,是世界上最顶级的古代至宝。树上有九枝,枝上有立鸟栖息,枝下有硕果勾垂,树干旁还有一条龙从树顶下探,生动又神秘。
黄金权杖是用金条捶打成金皮后,再包卷在一根木棒上制成的,金皮上刻有三组以鱼、鸟、人为内容的纹饰,清晰而神秘。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难倒了众多考古学家们。几乎每个文物都带着难以破译的千古之谜。这些谜团至今为止让学者们争论不休,无法定论。
第一,三星堆文化内涵的确定。三星堆遗址是距今5000-3000年左右的古蜀文化遗址。在遗址内存在面貌不同但又连续发展的三期考古学文化。在三星堆一期文化中出土有玉琮等玉器,所以有学者认为它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良诸文化等有交流。在二期文化时,三星堆已发展成为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中心,即早期蜀国,它代表了长江流域商代文明的最高成就。有学者认为这比黄河文明还早,这也再次证明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起源。
第二,三星堆青铜文化如何产生?三星堆是蜀地独自产生发展的产物,还是受其他文化影响?本土论者认为其青铜器形象独特,不归属于中原青铜器的任何一类,而且反映了古蜀人对“眼崇拜”等的习俗。外来说认为出土的青铜人高鼻深目、颧面突出、阔嘴大耳,不像中国人倒像是“老外”,于是认为三星堆人可能来自其他大陆,三星堆文明可能是“杂交文明”。
第三,遗址居民属何族?目前有氐羌说、濮人说、巴人说、东夷说、越人说等不同看法。其中古羌人的传说最为大家接受。古羌人的祖先来自西北高原,他们到达成都平原后,与当地原始部落民族开始争夺土地。后来,一个叫蚕丛的羌人首领称王,由于蚕丛有纵目,后来的羌人就铸了大量青铜纵目面具纪念他,即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面像。《华阳国志·蜀志》中有记载:“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死,作石棺石椁,国人从之,故俗以石棺椁为纵目人冢也。”
第四,古蜀国何以突然消亡?古蜀国繁荣了1500多年,然后又像它的出现一样突然消失了。关于古蜀国的灭亡,人们假想了种种原因,但都因证据不足始终停留在假设上。水患说。三星堆遗址北临鸭子河,马牧河从城中穿过,因此有学者认为其消亡是洪水肆虐的结果;战争说。遗址中发现的器具大多被事先破坏或烧焦,似乎印证了这一解释;迁徙说。可是人们为什么要迁徙呢?成都平原物产丰富,土壤肥沃,气候温和,用灾难说解释似乎难以自圆其说。
第五,“巴蜀图语”代表什么?三星堆祭祀坑中发现了一件价值连城的瑰宝——黄金权杖。权杖上面刻有三组以鱼、鸟、人为内容的纹饰,这一纹饰又引起了学术界的争论。有人认为金杖上的符号可能是古蜀人的文字,在《华阳国志》就有说蜀人“多斑彩文章”。但《蜀王本纪》中则认为古蜀人“不晓文字,未有礼乐”。也有人认为是族徽、图画,或者是某种宗教符号。根据其强烈的宗教信仰来看,最有可能是宗教符号和族徽。学者们对此的争论仁智各见,有的已在试图破译。如果能解读这些图案,必将促进三星堆之谜的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