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名嬴政,他是首位完成一统华夏的伟大人物,也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秦始皇13岁时,按太后与吕不韦的意思,选定了自己的陵址——骊山北麓。但骊山的河流是由南向北,为了防止河水冲激,即位后的秦始皇,从修建陵墓开始,他首先就在民间征召了大量的民工来改变河道的流向。
修筑秦始皇的皇陵在当时是一件非常巨大的工程,材料要由四川、湖北等地运输。在建筑皇陵的过程中,秦始皇动用了全国的财力物力,征发民工70余万,从公元前247年秦始皇即位后就开始修建,直至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为止,长达36年之久。修建完工的皇陵底部面积达1.92万平方米,里面陪葬的金银财宝也数不胜数,为了保证秦始皇陵墓的安全,陵中究竟用了什么方法,来防止盗墓者的进入?
一、 机弩之阵
为了防止盗墓者进去,工匠们做了大量暗藏在墓道中的弓箭,并在箭头抹有剧毒,只要有人经过,箭矢就能起到射杀盗墓者的目的,这就是(《史记•秦始皇本记》中:令匠做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的记载)机关重重,杀机四伏的秦始皇帝陵,确实能让一般的盗墓贼望而却步。
二、 地宫“水银”之毒
据《史记•秦始皇本记》记载,秦始皇陵墓中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水银是一种有毒性的液态金属,具有杀菌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净化地宫的环境,一方面如有盗墓者进入地宫,墓穴里并没有空气的流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水银会释放出汞蒸气,这种汞蒸气是一种剧毒,可以让盗墓者有去无回。
三、 真空无氧气
在《汉旧仪》一书中,曾记载公元前210年,即秦始皇50岁生日时,丞相李斯向秦始皇禀报:他共率领72万人,修建骊山皇陵,地基已经挖的十分深了——“凿之不入,烧之不燃,叩之空空,如下无状”开凿的时候,只听见空旷的回声,就好像到了地底一样。连灯火都已经无法点燃,由此可见,秦始皇的陵墓挖的之深,已经到了氧气稀缺的地步,可想而知,盗墓者进入后,会因为缺氧,最后窒息而死。
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虽然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对秦始皇陵采取了保护措施,但帝陵中的财宝实在是太诱人了。秦子婴元年(前206年)项羽领兵杀入关中,他将秦始皇陵墓的地面建筑全部破坏,并领人挖掘了陵墓,赤眉军也曾盗掘过秦始皇陵,根据记载,他们将发掘出的葬具、铜椁等熔化后,造成了兵器。五代时的温韬以军饷为掩护,大规模地盗掘秦始皇陵。
民国初年,军阀混战,刘镇华主政陕西期间,他就指挥“镇嵩军”盗挖过秦始皇的陵墓。孙连仲,也曾领兵在秦陵上“挖战壕”,其实那也是在盗陵。不管是大张旗鼓的“明盗”还是那些多如牛毛的小贼,他们虽然对秦始皇陵墓频频伸出黑手,但秦始皇陵墓饱经摧残,却依旧安然无恙。除了秦始皇陵墓“深、毒,有箭矢、没有空气”等保护措施之外,其实还有更为重要的一个原因,根据史料《汉旧仪》一书的记载,其实秦始皇的真正的皇陵并不在这座众矢之的的——骊山陵,秦始皇死前下令“(在骊山陵)再旁行三百丈乃至”以骊山陵为圆心,秦始皇的真正陵墓还曾经横向平行,向某一个方向挖出了一公里,这个真陵墓究竟在哪个方向,根本就无法考证。
如此可见,秦始皇确实是一位很有心机的皇帝,他在修陵的时候耍了心个心眼,为了死后能够安稳,不被盗墓贼打扰,他舍弃主墓,在骊山陵旁行三百丈另辟新墓。秦始皇用主墓中的金银财宝吸引盗墓贼进入,并用重重的机关将其杀死,这就等于给盗贼者设置了一个巨大的死亡陷阱,而他自己则可以在旁边的新墓中安眠,并欣赏着那些盗墓贼一个个惨死的闹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