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的说法来自于《周礼》——当时称为《周官》的一本书——是传说中周朝王室给大臣的九种封赐,从“一命”到“九命”。其中“一命”等级最低,“九命”等级最高王莽位极人臣之时,除了受封土地,又有九百零二名官员联名上书请求给王莽加“九锡”的称号。封王莽为最高等级的“九锡”,相当于承认他已经不再是普通的大臣,而是拥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终身荣誉。王莽代汉,就只差一步了。而这一步,简直就是顺理成章。
在现代,儒家被批评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它是“统治者维持政权的工具”,董仲舒之所以成为学术权威,则是因为他为君主的独裁统治背书。
但其实儒家对君王并不是没有要求,恰恰相反,要求还非常苛刻。
在儒家看来,君王必须以身作则,遵守儒家的各种规则。如果君王不遵守,会导致国家灭亡,这样的君王必须下台。支持这种论断的人里,也包括董仲舒本人。
王莽之前的几位汉朝皇帝全部品行不端,因为他们的无能,让成千上百万的百姓饿死。王莽却德才兼备,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得到四十八万个读书人投票支持。按照儒家的逻辑,显然只有把王位让给更为贤德的王莽,这个国家才能变得更好。
这时,有一位在长安求学的读书人,以上天的口气伪造了一份“命令”王莽当皇帝的诏书,献给王莽。古人大多迷信,董仲舒也不例外。除了推崇儒学外,董仲舒还有一套“天人感应”的学说。认为上天对应人间的各种作为,会降下种种征兆来警告或者褒奖凡人。这份伪造的天书正好符合这套理论。不知道王莽是真的相信还是顺坡下驴,反正有了这上天来的红头文件,王莽代汉称帝就顺理成章了。于是,王莽就这么毫无难度地当上皇帝了。按照批评者的说法,等到王莽称帝的时候,他终于达到了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走向了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反动邪路。
那既然是邪路,总要做出一些邪恶的事情来才对啊。
王莽当上皇帝以后,全国人们翘首以盼,希望他能够按照儒家规则全面改造一切国家制度,在现实中建造儒家的理想国。如果王莽够坏的话,就应该在上台以后忘掉这条竞选承诺,只顾自己的享乐,把改造国家的任务忘到脑后。
但是恰恰相反,王莽当上皇帝之后,夜以继日的工作,只为了能把这个国家改造得更符合儒家的要求。
在这个关键时刻王莽还得到了额外帮助。
之前不久,王莽手下的经学大师刘歆从大内收藏的儒家经典中翻出一本叫做《周官》的书。顾名思义,《周官》介绍了周朝的官制,讲周王朝都设立了多少官员,每个官员都负责怎么事。表面上看这书的内容平平无奇,其实内容十分丰富。所谓“人事即政治”,官员制度实际上就是政治制度,根据《周官》这本书,可以知道周朝各方面的制度是怎么设置的。周朝是儒家最崇拜的偶像朝代。儒生们认为,周代的一切制度都完美无缺。孔子的梦想就是让社会变成周代的样子。刘歆又考证出来,这本书的作者是周公。这周公也是儒生们的超级偶像,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
这意味着,《周官》是一本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用来建设历史上最伟大的国家所采用的施政纲领,这对于执掌权力的王莽来说,就等于是一本绝世武功秘籍啊。
这不是老天爷在帮我王莽么!
大权在手,百官拥戴,民心所向,兜儿里还有一本上古秘籍,这改革还能失败吗?!
结果我们都知道,他不但失败了,而且失败的很惨。
不光王莽,以及西汉末年的其他知识分子都认为,国家经济崩溃的根本原因是当权者不遵守儒家规则。这是大儒董仲舒提出的看法,但以我们今天的看法来看,是有问题的。
以今天的经济学眼光来看,西汉末年最大的经济问题在于贫富差距过大。巨大的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这群人,我们称为“地方豪强”。他们中有一些人原本是地方的富商,在景帝的时候靠资产获得政治权力。还有一些人是汉朝各个时期的权臣,皇帝为了奖励他们,给他们分封了土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权臣的子女们开枝散叶,并积累的土地和财富越来越多。同时,他们和皇室的联系越来越淡,最终成为名义上的皇亲国戚,实际意义上的地方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