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历代帝陵 中国帝皇陵墓陵墓“七宗最”

历代帝陵:中国帝皇陵墓陵墓“七宗最”1、最雄伟的帝王陵墓秦始皇陵,两千多年以前,秦始皇用了32年的时间,倾举国之力为自己修建了一座神秘的陵寝。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开创了历代封建帝王奢侈厚葬的先例。1962年我国对秦始皇陵园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考古勘察,考古人员绘制出了陵园第一张平面布局图,经探测,陵园范围有56.25平方公里,相当于近78个故宫。但是,很多去秦始皇陵参观的人往往失望地看到面前只有一个种满了树的大土堆。这个“土堆”被考古学家们称为“封土”,也就是民间常说的“坟头”。

司马迁的《史记》中说:秦陵“坟高五十余丈”。按当时每尺23厘米折算,秦皇陵高度约为115米,相当于53层楼那么高。而1982年8341部队的工程兵利用精密水准仪测量了陵墓封土,结果为:“坟高55.05米,中间第二台阶高38.44米。”如果按照每三年下降10厘米来估算,两千余年的时间使得秦始皇陵的高度下降了60余米,是符合司马迁关于“坟高五十余丈”的记载的。这个高度比汉武帝的茂陵还要高三倍,可以称得上中国历史上帝陵封冢高度之最。

如果坐着飞机俯视秦始皇陵的封土,可以清楚地看见它是一个正方形的锥体,美国人把它叫做“黄土金字塔”。从20世纪50年代拍的老照片上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两千多年的水土流失并未改变它非常明显的阶梯状外形。

经过多年的研究,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鸿勋先生认为,秦皇陵地上部分可能是一个比埃及胡夫金字塔更大的土木大金字塔!而地宫也是一个倒金字塔形的建筑。近来秦始皇陵考古队在秦始皇陵的“封土”之上发现了堆积凌乱的瓦片,这一考古新发现为秦始皇陵上曾经存在建筑的观点提供了有力的证据。通过考古测定还发现,此处地下有一个回字形的宫殿。地面则覆盖着一个倒扣的斗状封土层,底部近正方形,边长约5米左右,高115米,并且皇陵周围的土壤水银含量很高,这与《史记》中“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异怪徙藏满之。

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的记载不谋而合。整个陵园以封土堆为中心,四周陪葬众多,规模空前,除闻名遐迩的兵马俑陪葬坑、铜车马坑之外,又新发现了大型石质铠甲坑、百戏俑坑、文官俑坑以及陪葬墓等600余处。数十年来秦陵考古工作中出土的文物多达10万余件。

秦陵的考古还远没有结束,要想让这座古往今来最雄伟的帝王陵墓真相大白于天下,还需耐心等待。我们相信,它会给我们带来越来越多的惊喜。

2、最作秀的帝王陵墓汉文帝陵

汉文帝刘桓是汉高祖刘邦的庶子,母薄姬,少时封为代王。高祖死后,吕后专权,刘恒只能小心谨慎以求自保。公元前180年,吕后死,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大臣迎刘桓入京继帝位,称文帝。

汉文帝在位24年,他崇尚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提倡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方针,使得在楚汉之争创伤的社会渐以恢复,天下饱受战乱之苦的黎民得以安居生息。以致到景帝时出现了“都鄙廪庾皆满,府库余货材。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到腐败不可食,众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天下大安,人人自爱重犯法,先行义而后绌辱焉”的局面,开创了“文景之治”近40年的治世图景。崇尚简朴的汉文帝在陵墓的建造上也与众不同。他提倡节俭,反对浪费,极力反对厚葬之俗,有“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的遗言。因此汉文帝陵墓虽称“霸陵”,实际无陵。

西汉共建造了11座帝陵,其中9个坐落在长安城北的咸阳原上,只有两座位于长安城东南。文帝霸陵便是其中之一。文帝之所以葬在这里,主要可能是受当时昭穆制度的限制。所谓昭穆制度,即“父为昭,子为穆,孙复为昭”。在宗庙中的牌位以及墓冢的辈次排列中,以始祖居中,二世、四世、六世位于始祖的左方,称昭;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右方,称穆。

咸阳原上,汉高祖刘邦居长陵,安帝惠陵居长陵西,下边是安帝的儿子为皇帝,居长陵东,正符合昭东穆西的礼制。但文帝是刘邦和薄姬的儿子,与惠帝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同属穆位。在陵区内的位置便不好安排,文帝只得另辟陵区了。

据史料记载,霸陵依原为陵,斩原为崖,凿崖为墓。《史记·张释之传》载:“上(文帝)至霸陵顾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絮斫陈絮漆其间,其可动哉!’”足见文帝依山为陵的目的是防止日后被盗掘。史书上还说汉文帝曾指令“置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为饰”,但这似乎有些过于文饰了。西晋末年,长安尹桓、解武等数千户饥民“盗发汉霸、杜二陵(杜陵为宣帝陵),多获珍宝”,宝物之多令晋愍帝都惊奇不已。由此看来,文帝的薄葬,不过是相对其他皇帝而言罢了。

霸陵位于灞河西岸白鹿原北坡,形似方锥的“凤凰嘴”,因山为陵,凿洞为玄宫,其中间以石砌筑,坚固异常。这比起平地咸阳原上的汉陵可能要省工省时得多。但以霸陵“周围三百丈”的宏大规模,在当年修建之时“不烦民”也是不可能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帝的遗言确实不能免去作秀的嫌疑。

3、最节俭的帝王陵墓曹操陵

曹操从来没有过称帝的举动,因此把他的陵墓说成是帝王陵似乎有些牵强。但是,在三分天下的三国时代还有谁比他更像一个真正的帝王呢?

据说生性多疑的曹操在死后也故布疑阵,修建了72座疑冢,使仇恨他的人无法找到真正的葬身之地。确实,直到今日,虽然有许多言之凿凿的发现,却并没有一个能令人确信就是曹操墓。

2009年底,在河南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发现的东汉墓葬被部分专家确认为魏武帝曹操之墓,但经过一番口水大战之后,又落了个无言的结局。当然,对于曹操墓的真伪,后人自有评说,但是之所以现在无法找到他的陵墓,其实与他崇尚节俭的殡葬方式有关。

曹操主张薄葬,据《三国志》记载:“庚子,王崩于洛阳,年六十六。遗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并且陵墓“因高为基,不封不树”,可以说是古代帝王显贵中最为节俭的墓葬。

事实上,作为一代枭雄的曹孟德是一个有着真性情的人。曹操临死前,留下了一份《遗令》,其中很大篇幅是对一些琐事的安排。曹操说,婢妾和艺妓们平时都很勤劳辛苦,我死了以后让她们住铜雀台,不要亏待她们。余下的熏香分掉,不要用来祭祀,免得浪费。各房的女人闲着也是闲着,可以学着编丝带草鞋来卖等等。还说,我一生不觉得对不起谁,唯独不知到了九泉之下,如果子修(曹之子)向我要妈妈,我该怎么回答。曹操临终前放心不下的还有五岁的小儿子曹干,因为曹干3岁时,生母陈姬就去世了。

这份遗言,很让一些名人雅士笑话。苏轼就曾说他“流连妾妇,分香卖屦”,但我们却可以从中看出曹操的真性情。他如此关心家人,关心孩子,正如鲁迅所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样的人恐怕才是真的能够看穿生死,在处理身后事时多为生者着想,尽量“不烦民”的人吧。前段时间热炒的河南安阳发现“曹操墓”,里面确实没有啥贵重物品。当然如果此墓不是曹操墓,如果有一天曹操墓真的被发现了,人们一定会发现这是一座最节俭的帝王陵墓。

4、最牢固的帝王陵墓唐代乾陵

如果人们要问世界上哪个皇帝的陵墓最牢固,那武则天乾陵当属第一。这座陵墓在建成后的1200多年之中,被各式各样的盗贼光顾过,其中有名有姓的记载就有17次。规模最大的一次盗掘,参与人数竟达40万众,把乾陵所在的梁山几乎挖走了一半,然而却没有动得了乾陵一根毫毛。时至今日,武则天和丈夫李治依然安睡在自己的“万年寿城”之中。这是为什么呢?

唐朝初年,太宗李世民汲取历史教训,从他与长孙皇后的昭陵起,开创了“因山为陵”的葬制,陵墓由建筑群与雕刻群相结合,参差布置于有“龙盘凤翥”之势的山峦之上。而乾陵修建的时候,正值盛唐,国力充盈,因此不仅陵园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富丽,在防盗上也倍加重视。《唐会要》曾记,“乾陵元宫,其门以石封闭,其石缝铸铁,以固其中”。

1958年考古工作者对乾陵的考古勘查证实了文献记载的真实性。乾陵墓道开在北峰南面的山坡上,墓道长63.1米,宽3.9米,呈斜形坡。墓道与墓门间用石条填砌,多达39层,用石近4000块。石条之间用铁栓板拴拉,每三层上下用铁棍穿联,再用锡铁熔化灌缝。这样的结构不但对付冷兵器时代的刀砍斧劈绰绰有余,连现代的刀枪炸药也奈何不了。

由于乾陵的陪葬品异常丰富,吸引着职业盗墓者、封疆大吏、土匪、军阀,甚至是农民起义军“前仆后继”地来光临。第一个光顾乾陵的是黄巢,这个私盐贩子率领60万大军攻进长安后,先是痛痛快快地烧杀抢掠一番,待土匪瘾过足,立即调出40万士兵,跑到梁山西侧开始挖掘。他们几乎铲平了半座梁山,留下了40米深的“黄巢沟”。但是,乾陵巍然不动。第二个盗贼有着与黄巢完全不同的身份,他是五代时的耀州节度使温韬,在乾陵之前他已经挖掘了17座唐皇陵。奇怪的是他的数万人马在挖掘乾陵时总是遇到暴风雨,三次无功而返之后他再也不敢继续挖下去了。乾陵也逃过了第二劫。

第三次出场的是一个现代化整编师,盗墓的工具也不再是锄头、铁锹,而是机枪大炮。民国时期,国民党将军孙连仲带领部下,在梁山上用军事演习作幌子,用黑色炸药炸开墓道三层竖立石条。当他们正准备进入时,突然一股浓烟冒出,顿时天昏地暗,飞沙走石,7个山西籍士兵首当其冲,吐血身亡。据说,孙将军的一个团生还者寥寥。就这样,乾陵终于躲过了最后一劫。

新中国成立后,曾有人建议挖掘乾陵,被当时的总理周恩来回绝了。从此,乾陵无忧矣。

5、最霸道的帝王陵墓朱元璋陵

坐落于江苏省南京市钟山南麓玩珠峰下的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合葬墓。这座巨大的皇陵初建于明洪武十四年,直到永乐三年才全部完工。明孝陵占地达22.5公里,围墙内享殿巍峨,楼阁壮丽,南朝70所寺院有一半被圈入禁苑之中。陵内植松十万株,养鹿千头,每头鹿颈间都挂有“盗宰者抵死”的银牌。内设神宫监,外设孝陵卫,有五千到一万名军士日夜守卫。

明孝陵的规划设计很有特色。从平面上观察,孝陵主体从大金门经神道直到宝城,其布局呈北斗星状。考古专家们认为,这是古人在设计上采用的象征手法,以北斗作总体规划,既吸纳中国古代,尤其是元、明时代人死后“魂归北斗”的思想,又采取了天帝所居北斗并被“四灵”相绕的神秘布局。可见朱元璋是以天帝自居,颇有开国君主的霸气。明孝陵的建筑设计,首创了在封土及宝城前建筑方城和明楼的布局格式,使后寝部分显得气势雄伟,凌驾于其他区域之上。大金门、碑楼、享殿、陵宫门等大型建筑的门顶均为拱券形,特别是明楼的拱券顶隧道高大深长,颇为壮观。

明孝陵享殿台基上的大型鼓镜式柱础,其形制起源于明初南京,与宋代及其以前官式建筑所使用的覆盆式柱础和江浙一带民间流行的鼓橙状柱础完全不同。后来几乎成为明、清官式建筑柱础的唯一风格。明孝陵建筑所创制的脊饰龙吻的造型式样也为北京明、清官式建筑所承袭,并在此后的明、清官式建筑顶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总之,明孝陵是明初政治思想、社会文化、审美意识、建筑技术和国家财力的结晶,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和典范精神。明孝陵的陵寝制度,规范着明、清两代500多年帝陵建设的总体格局和风貌,影响极为深远。

明孝陵前的梅花山是孙权陵墓所在,当年建陵时朱元璋曾说要留下孙权这条好汉为他看守大门,所以孙权墓才得以保留至今。成就了大业的朱元璋虽然出身草莽,这些举动却难掩他那股天生的帝王豪气,怪不得人们也将明孝陵称为最霸道的王陵。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陵墓  陵墓词条  帝皇  帝皇词条  帝陵  帝陵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历代  历代词条  
解密

 历史上谁有丹书铁券

所谓的丹书铁券,也可俗称位“丹书铁契”,又或是“金书铁券”、“金券”、“银券”、“世券”等,省称“铁券”。丹书铁券分为“丹书”和“铁券”两个部分,丹书:用朱砂写...(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