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子产告诫游吉的故事介绍 子产墓地在哪里

子产治郑,当然就是子产治理郑国,子产名字叫公孙侨,春秋时期郑国人,官职做到了宰相,那么子产治郑到底怎么样呢?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原文是这样的:子产治郑,民不能欺。子贱治单父,人不忍欺。西门豹治邺,人不敢欺。三子之才能,谁最贤哉,辨治者当能别之。意思是:子产在治理郑国的时候,人民不能欺骗他,子贱治理单父,百姓不忍心欺骗他。西门豹治理邺,百姓不敢欺骗他。这三个人的才能哪个最好最贤明呢?当然只有懂得治理国家的人才能分辨它们之间的区别。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子产治理郑国,百姓都不能欺骗他呢?只要了解了子产的生平和他执政的措施就不难明白了。子产在郑国执政的时期,他可谓是兢兢业业,每件事情都亲力亲为,真的做到了明察秋毫。他主张百姓参与政事的议论,划定田界以确保百姓都能有饭吃,能安心过日子,他还制定了成文法律,提倡按照法律规范办事。他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措施使得郑国百姓能安居乐业,国家政权也得到了一定的稳固,在他执政的二十多年礼,基本没有大的兵祸出现。可以说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所以所有百姓都感念他的政策,在他死后,人们悲痛万分。这么好的执政者,作为受益者的百姓又怎么能欺骗他呢。所以就是民不能欺。

其实子产、子贱、西门豹治理国家的这“三不欺”只不过是行事方法不同而已,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他们都采取了最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政策,也都使得国家得到很好的治理。

子产告诫游吉

子产名叫公孙侨,据说是郑穆公的孙子,他是春秋时期郑国贵族,今天河南新郑人。官职做到了郑国宰相。子产告诫游吉,那么游吉又是谁呢?游吉乃是公孙虿的儿子,春秋时郑国正卿。

他非常支持子产改革,受到郑国国君的重视,公元前522年在子产去世后执政。他也擅长外交辞令,多次出使晋、楚等大国,为政先宽后猛。那么子产告诫的又是什么是呢?让我们来看看吧。

在子产快要病死的时候,他对游吉说:我死了以后,你一定会得到重用的,到时候你一定要实行严厉的政治制度。并且给游吉打比方说,火焰的样子很可怕,人们都会避开火焰,然而水看起来很柔软,很多人去淹死在水里了。所以你一定要实行严厉的制度,这样百姓才会产生畏惧,也才不会有人犯法啊。

子产死了之后,游吉不愿意采取严厉的制度去治理国家,久而久之,各地都出现了盗贼。并且在崔泽聚集起来作乱了,对国家的危害也是一天比一天大。无奈之下,游吉只能率领军队去去平定他们,经过一天一夜的苦战才战胜了这些盗贼。此时的游吉想到了子产对他说过的话,给他的建议,他非常后悔的说:要是当初听了子产的话,也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了,真是后悔莫及啊。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子产作为一个有名的政治家那种超前的政治眼光。

我们也可以从中知道,太放纵其实是弊大于利的,太宽厚了就会使得人懈怠而做出错误的事情,我们应该宽严相济,更具具体情况做出对应之策。

子产墓

子产墓,顾名思义就是子产的墓地墓碑,子产名叫公孙侨,郑穆公的孙子,他是春秋时期郑国贵族,今天河南新郑人,官职做到了郑国宰相。在他执政的时候实行了很多有利于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政策,为历代人所推崇,所以这也是子产墓至今香火不断的原因。

据记载,子产现存墓高有5米左右,底边周长大约100米。整个墓地都是用红色石块堆成的,下面是方形的,顶端是圆形的。墓门是朝着新郑,也就是当时郑国的都城。意思是不忘记郑国,要看着郑国的发展。墓地东边有子产庙。直到现在每年的春天,周围的百姓都要到子产墓来举行祭祀活动,香火不断。在1987年的时候子产墓被列为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子产墓的隧道后面是封着的,但前面却是开着的,这是为什么呢?其意可能是向人们说明里面没有陪葬的珍宝古玩吧,这样也可以避免被历代的盗墓贼盗墓。

大家都知道子产是我国春秋时期的人物,那么他的墓,虽然只剩下了墙基,但能一直保存到今天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到了现在却对这个古人墓地的破坏似乎还是没有停止,据报道,子产墓饱受开山炸石之苦,三面山体都被挖成了绝壁。那么谁又能知道这个墓地还能保存多久呢?从春秋时期保留下来的是多么弥足珍贵啊,然而我们今天的人却不知道保护珍稀,反而为了眼前的利益,破坏了这个承载了中国文化,古代改革信息的瑰宝。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墓地  墓地词条  告诫  告诫词条  哪里  哪里词条  故事  故事词条  介绍  介绍词条  
解密

 ​历史上最有才华的"富二代"--...

当年很羡慕李白,不用上班,不用种地,也不用开店做生意,一把剑一壶酒,天马行空无拘无柬,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丝毫不考虑存款买房、按揭还贷、父母养老、孩子上学那摊烂事...(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