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富可敌国全因乾隆宠幸,和珅究竟如何做到?和珅被抄家之时查出价值两亿两白银,价值数百亿人民币,而和珅收集财富也是依仗乾隆的喜爱,那么和事实如何获得乾隆独爱的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和珅的前世今生吧!
和珅,字致斋,姓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生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和珅的家世虽不显赫,但也是军功之家,其五始祖尼牙哈纳巴图鲁在清军入关时因战功被授予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职,其父除承袭世职以外,还任过福建副都统。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颇为自负的和珅应乡试落第。次年,他承袭其父世职三等轻车都尉,并入銮仪卫,成了皇帝轿前的执事人,此后,他不断升迁,曾身兼九个大臣——内务府大臣,御前大臣,议政大臣,镶蓝旗领侍卫内大臣,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军机大臣,领班军机大臣,文华殿大学士,首辅大学士,每一个都是了不得的大官,权力之大,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俨然是“二皇帝”。
那么,和珅怎么会得到乾隆如此地宠爱呢?历来有多种说法,我们在此逐一分析:
第一,学识渊博。和珅在上学读书的时候非常用功,被别人发现是一个人才,那是早晚的事。乾隆一生喜爱作诗,和珅对乾隆皇帝所作诗词的风格,用典、喜用的词句都知道的一清二楚。和珅为了迎合乾隆皇帝,下功夫学诗、写诗,并造诣很深。
他偶尔会在乾隆面前表现一下自己对诗文的偏爱,甚至闲暇的时候以“骚人”自居。与和珅同时代的钱泳曾评价他的诗说:他的诗偶有佳句,很通诗律。和珅的诗作统统合乎乾隆的审美趣味,乾隆阅后,怎能不喜,很多时候就命和珅即景赋诗,以代替自己亲为了。
据《清朝野史大观》记载:有一次乾隆在轿子中边行进边背诵《论语》,突然忘了下文,轿旁跟班的和珅脱口而出接上,乾隆由此很喜欢他。又据《归云室见闻杂记》记载:乾隆四十年(1775年),乾隆临幸山东,和珅扈从。乾隆喜欢乘一种骡子驾驭的小车,“行十里,一更换,其快如飞”。
有一天,碰巧和珅跟这种小骡车随侍,于是乾隆、和珅君臣二人,有了下面这段交谈:
上问:是何出身?对曰:文员。
上问:汝下场乎?对曰:庚寅曾赴举。
上问:何题?对曰:孟公绰一节。
上曰:能背汝文乎?和珅随行随背,捷异常。
上曰:汝文亦可中得也。这次乾隆同和珅的谈话,成为和珅政治生涯的转折点。
第二,相貌堂堂。和珅是当时号称满洲第一俊男,长得很酷的。乾隆对身边近臣的用人标准是:机警敏捷,聪明干练,相貌俊秀,年轻漂亮。相貌不俊秀的人,很难得到乾隆的重用,比如纪晓岚,因相貌丑陋,即便他再才华横溢,也难得到乾隆真正的重视,难以做乾隆的宠臣、重臣,只能以文字安身立命,做乾隆的词臣。
第三,出身满洲,又聪明机敏。不管怎么说,和珅毕竟出身于满洲正红旗。这是他受宠发迹的最基本的条件。在学问同等的条件下,皇上当然喜欢满洲人而不是汉人啦。而且,和珅聪明机敏。薛福成《庸庵笔记》记载:有一次乾隆出巡,仪仗用的黄的伞盖临时找不到,乾隆又着急又生气,手下这些人吓得不得了,因为这有杀头之罪。谁也不敢回答,正在这个时候,和珅说:“管此事者负此责任”。乾隆一看这个小青年回答问题很明快,就注意上了他。
第四,最会理财。例如,在和珅任内务府总管之前,这个主管皇家事务的机构经常入不敷出,常常亏空,和绅做了总管之后,内务府不仅不亏空,而且还略有赢余,“岁为盈积,充外府之用”;他不仅善于从各省封疆大吏、盐政织造、及富商大贾那里聚敛钱财献给皇上,而且还首倡在朝廷施行“议罪银”,各省官员交纳的议罪银越来越多,构成一笔巨大的财源,流入皇帝的金库——内务府广储司,以满足乾隆骄奢淫逸和好事铺张的生活需要,这点深得乾隆皇帝嘉许。
第五,具有较丰富的外交经验。和珅曾多次负责接待朝鲜,英国,安南等国的使臣。《清代名人传略》就记载着乾隆五十七年(1792),和珅妥善接待了英使马戛尔尼一行。过后英国特使评论和珅说,和珅在谈判中“保持了他尊严的身份”,“态度和蔼可亲,对问题的认识尖锐深刻,不愧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和珅还对“清缅关系”、“清与安南的贸易”的改善都提出了看法,“多称上意,并允行”。
第六,乾隆帝与和珅可能有断袖之欢。清代官场上有好“男风”陋习,乾隆帝可能也受时风所袭。这在文献中亦可找到蛛丝马迹,御史钱沣就曾指责和珅办公地点“切近禁寝”,“不应于未辨色之先,一大臣入止,而随从军机司员亦更入更出。”所以这种可能性也不能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