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作为我国春秋时期的著名人物,他曾帮助齐桓公改革齐国政法,是当时最著名的丞相。历史上对管仲的评价有很多,不同的人对管仲有着不同的评价。
管仲,春秋时期齐国人,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同时他也是我国春秋时期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他帮助齐桓公促成了齐国独霸天下的局面。
对管仲的评价最著名的就是孔子在《论语》中的记载,从《论语》中可以看出孔子对管仲不知俭的行为很不赏识,所以他在龙记中写道:“或曰:‘管仲俭乎?’曰:‘管子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孔子眼中的管仲崇尚奢侈不懂得简朴。而且孔子认为管仲单鼓励百姓加大消费,这一点让孔子认为管仲崇尚奢侈不知道以俭治国。
曾西曾评价管仲受了君主的信任,得到了国家的权利和人民的尊重,但是他对国家的奉献却太少了,所以曾西觉得管仲是无能的人他甚至不屑于和管仲比较。后世对管仲评价说他是一个治国名臣,他的治国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他也被称为“春秋第一相”。管仲不仅仅有才能而且他还有德,他在荐相的时候能做到毫不偏私。司马迁在史书中评价管仲是贤臣。诸葛亮和管仲都被称为名相因为他们都帮助君主开拓了一番雄伟事业。
作为历史人物不同的人对管仲有着不同的评价,没有人能够评判谁说的对谁说的错。
关于管仲的故事介绍
管仲,字夷吾,是春秋战国晚期人物。管仲是一个拥有大才能的人,但是却因为家境贫寒,除了他的好友鲍叔牙对他赏识有加,不断帮助他之外,没有其他人对他认可,其才能也没有办法得以发挥。
在齐襄王统治期间,齐襄王十分的残暴,齐襄王的两个儿子,公子小白以及公子纠为了保命,纷纷外逃。鲍叔牙是公子小白的谋士,而管仲是公子纠的谋士。在逃亡期间,公子纠与管仲在鲁国避难,受到鲁国的尊敬。但是,不久后齐襄王被公孙无知杀死后,公子小白早先一步回到齐国,继承了王位,并追杀一直与他争夺王位的公子纠。
鲁国得知消息后,派出军队将公子纠以及公子纠的护卫召忽给杀了,将管仲囚禁起来。鲍叔牙知道了管仲还没有被杀,只是被囚禁起来之后,赶紧向齐桓公推荐管仲,说齐桓公要想成就霸业,就必须要以管仲为宰相。齐桓公听信了鲍叔牙的谏言,告知鲁国将管仲送回齐国。
在管仲回齐国的前几天,齐桓公斋戒沐浴三天,并且亲自到城门前迎接,与管仲共坐一辆马车,请教治国之道。管仲到齐国后,管仲被封为齐桓公的宰相,为齐国献治国之策,为齐国百姓安定富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保障了齐国国泰民安。并且也为齐桓公的霸业出谋划策,让其他的诸侯国屈服于齐国,使得齐桓公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名垂千古。
管仲故里是哪里
管仲是我国春秋时期齐国人,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同时他也是我国春秋时期最著名的一位丞相,正是由于他的存在才帮助齐国成为了春秋时期的霸主之一。管仲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代名相,同时他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正是因为管仲确定的改革方案,才让齐国变得越来越富强。俗话说“人杰地灵”,那么管仲的故里在哪里呢?
史书记载管仲的故里在颖上,也就是现在的安徽。颖上县是安徽省代管县位于渭河和颖河的交汇处,颖上县历史悠久是我国著名的文化古都,它从古自今已有将近140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个地方有很多历史古迹和名人遗址,所以颖上县被评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颖上县位于我国安徽省的西北部,南临,淮河,处于东经115°56-116°38之间总面积约1988.5平方公里。
目前在管仲故里上建了一座管仲纪念馆,这个纪念馆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总投资将近3000万,这座纪念馆中有管仲的雕像和画像,以及和管仲有关的一些历史资料。整座建筑物交相辉映,中间有花坛有古树还有灌木,目前这座纪念馆已经被安徽省列为旅游景点全年向世界各地的游客开放。
一个名人,往往是一个地区的历史标签,管仲的故里正是因为出了管仲这样一位一代名相,所以才变得出名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如果你想要了解这位一代名相的故事你可以去他的故里参观参观,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管仲破厚葬的故事
在春秋战国晚期,齐国十分流行厚葬,齐桓公十分担心着一个情况会愈演愈烈,于是就跟管仲说:如果厚葬之礼再这样继续下去,齐国的衣帛就全部都用来做丧服,齐国的树木就全部用来做棺材了,应该怎么样去解决这一个问题?
管仲对齐桓公说到:他们之所以会选择厚葬,不是为了名,就是为了利益,从这两个角度出发,应该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个问题。
于是齐桓公就下令,说从今以后如果还有人施行厚葬之礼,就要派人侮辱去世之人的身体,而办理丧礼的都要抓取治罪。在命令通达下令之后,齐国境内的百姓以及高官贵族都不敢在进行厚葬之礼。因为主理丧事的人家如果实行厚葬之礼,去世之人不仅得不到名气,还会名誉扫地。办理丧事的人也不仅得不到利益,还会被抓取治罪。所以,一时之间,厚葬之礼就被遏制住了,齐国的衣帛以及木材都能够得到更好的利用。
管仲对于齐国厚葬这一个习俗了解的十分的透彻,从人们想要厚葬的根本原因出发,告知齐桓公只要抓住了这些根本原因,就可以有效的解决厚葬之礼,让齐国的物资不受到浪费,可以充分的发挥这些物资的作用,为齐国的百姓造福,增强齐国的综合国力。
看完了管仲破厚葬的文章之后,我们也应该向管仲一样,学会抓住事物的根本原因。从根本原因出发,才可以很好的解决问题,否则都只能事倍功半,白白耗费财力物力。
关于管仲的成语
管仲是我国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代名相,他的功绩卓著,帮助齐国成为当时最为富强的国家。在他身上发生的很多故事后来演变成了成语,至今流传使用。这些成语有管鲍之交、举贤不避亲、尊王攘夷、衡山之谋、任人为贤和老马识途等。
在这些成语之中最为人们熟知和津津乐道的故事就是管鲍之交和老马识途。管鲍之交指的是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朋友之交,当时管仲和鲍叔牙是很好的朋友,但是在做生意的时候管仲总是多要钱,人们向鲍叔牙问起的时候鲍叔牙说管仲要养自己的老母亲所以才这么做。
而当他们辅佐不同人的时候,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作为宰相,并成功的说服了齐桓公。当管仲与鲍叔牙并重的时候,齐桓公问管仲鲍叔牙能不能做宰相,管仲却说鲍叔牙不行,只能做司寇。当这时又有人挑拨的时候鲍叔牙说管仲这样做是对的,是为齐国负责。可见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关系多么好。
还有就是老马识途成语,齐国在攻打燕国胜利后回国,但是走在半路上发现迷路了,这时又发现大军的粮草不足,如果不能尽快脱险大军,可能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当所有人都不知所措的时候,管仲说老马是认识路的,只要将他们放在前面,跟着他们走就能找到出路,果然在不久大军就出去了。
这两个成语流传至今已经几千年了,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还能用到,可见他的智慧和影响力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