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真实的“赵氏孤儿”案 叔叔侄媳私通引发灭门

狐言论史三六:常言道"饮食男女,人之大伦。"诸如某某离婚,某某出轨之事,往往能博得大众最多的关注热点。甚至多少喧嚣大事无不因此而起。

今天狐狸小编要说的,便是历史上一桩著名血案,正是由一对关系亲近的男女缔结为悖逆人伦的私情而起。

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赵世家》中,记述了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即“赵氏孤儿”。程婴、公孙杵臼、韩厥等义士义救遗孤的事迹,流传千年,感人肺腑。近年来又相继被著名导演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因此广为今时观众所知。

只是在比《史记》成书更早的权威春秋历史著作《左传》中,对此事的描述却大相径庭,甚至是非善恶,俱都颠倒。至于事件起因,竟是一桩叔父和侄媳私通的桃色事件所引发。

晋国国君攻灭赵氏的下宫之难,历史上又被称为庄姬之乱、孟姬之乱。

晋国正卿(即首相)赵盾执政多年,大权在握,打压公室,赵氏独大,晋国国君和其他卿大夫都因此潜藏不满。

晋成公之女孟姬(《史记》误记为成公之姊,据《十三经注疏》考证),嫁给赵盾之子赵朔,生子赵武。后来赵朔早死,谥号为庄,因此孟姬又称赵庄姬。

赵盾有三个弟弟赵同、赵括、赵婴齐;庄姬与他们三人,是叔父和侄媳关系。赵盾和赵朔父子死后,赵家大权、土地、财富,大都落到赵同、赵括之手。

庄姬和赵武母子在赵家成了孤儿寡母,无依无靠,只有年龄相仿的小叔叔赵婴齐对她颇为关心。这么一来二去,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叔父和侄媳两人便天造地设,情投意合了。

《左传·成公四年》【冬,十一月,郑公孙申帅师疆许田,许人败诸展陂,郑伯伐许,取锄任泠敦之田。晋赵婴通于赵庄姬。】

另一方面,庄姬毕竟是一国公主,背后有实力尚存的晋国公室为她撑腰。赵婴齐与她相好,正意味着他这一支系和赵盾、赵朔一系,乃至于以及背后晋国国君的结盟。若等赵武长大后,他们这一派当然会对掌握赵家大权的赵同、赵括一脉构成严重威胁。

嗅觉敏感的赵同赵括兄弟洞悉这点后,当然不肯相让,经过一番激烈的家中权柄争夺战,他们大获全胜,便以堂堂正正的“杜绝家丑”为名,将赵婴齐驱逐到别国。

情人走了,眼见儿子将来前途也没了指望。庄姬因此怀恨在心,便索性掀桌子拼个同归于尽了,竟在她兄弟晋景公姬獳面前进言,称“赵同、赵括将要作乱谋反”。

而时任晋国正卿的栾氏家主栾书,早就忌惮赵氏势力庞大,一直打算对他们动手,得此良机当然不肯放过,便与郤氏家主郤锜一起进言,说动晋景公下决心铲除赵氏

晋景公先下令迁都新田,离开赵氏经营多年、实力盘根错节的绛都,可叹赵同、赵括在关乎本族存亡的公事上,却全没了争夺家产时的洞察力,对此用意竟茫然无知。

然后国君下令,召集其他各大卿族一起出兵,将赵同、赵括全族斩尽杀绝,是为“下宫之难”。

庄姬之子赵武,因为是景公的亲外甥,又是首告庄姬的儿子,年纪幼小,当然没有被牵连,被景公收养于宫中。

景公本欲将赵氏领地赐给祁奚,韩氏家主韩厥曾受赵盾恩惠,进言说赵衰、赵盾父子功劳甚大,不当无后。于是在不久后,景公便立赵武为赵氏新家主,返还其领地,而并非等到他成年后。

《左传·成公八年》【晋赵庄姬为赵婴之亡故,谮之于晋侯,曰,原屏将为乱,栾郤为徵,六月,晋讨赵同,赵括,武从姬氏畜于公宫,以其田与祁奚,韩厥言于晋侯曰,成季之勋,宣孟之忠,而无后,为善者其惧矣,三代之令王,皆数百年保天之禄,夫岂无辟王,赖前哲以免也,《周书》曰,不敢侮鳏寡,所以明德也,乃立武而反其田焉。】

此事过后,因为赵武年幼,因此赵氏领地实际上落到公室手里。赵氏族人和死忠家臣几乎全灭,实际上等同沦为公室附庸。赵氏实力被打击甚大,持续衰落了几十年,直到赵武成为晋国正卿后才复兴。

所以说:女人是万万得罪不起的。为情人、为孩子,她们是可以抛开所有顾虑,不顾世间一切的。自大的男人们若非万不得已,还是别将她们逼到这样的绝路为好。

血案起因似是一个女子为情夫报仇、或为幼子争产;背后正是赵氏实力过大,破坏晋国政治平衡,招致公室和其他卿大夫的围攻。而事件真凶,无非景公、栾书、庄姬三人。

赵氏亦从此和栾氏成为死仇。而《史记》版及后世传说中“赵氏孤儿”一案的奸臣“屠岸贾”,可视为以此时的正卿栾书为历史原型。其人文韬武略,实为一代枭雄,亦是晋国史上地位可与赵盾相当的政治强人。

《左传.襄公21年》:【赵氏以原、屏之难怨栾氏。】

这也是赵盾时代过度专权带来的必然反噬:没有绝对掌控实力时,吃独食是犯众怒的。

后来赵氏正是深刻汲取了此教训,方得三家分晋,成功立国。相反对面的智伯就做了历史上的杯具典型,带领韩魏水攻晋阳时,声势何其浩大。本以为可以一家代晋,却反落得个盟友反水、身死族灭的下场。

而此事的女主角庄姬,对她儿子赵武的子孙而言,便成为了一个很尴尬的存在,一方面是他们必须尊敬和祭祀的直系母系祖先;

另一方面,又是私生活混乱、更进谗言让本家族险些灭族的罪魁祸首。毕竟此难被时人称为“孟姬之谗”。

《国语.晋语九》: 【夫郤氏有车辕之难,赵有孟姬之谗,栾有叔祁之诉,范、中行有亟治之难,皆主之所知也。】

于是,当三家分晋,赵氏化家为国,成为赵侯、赵王以后,一个“赵氏孤儿”版本的感人故事,就奉旨造谣,诞生并流传开了,以此来混淆视听,褒扬臣子忠义。因为此说作为赵国官方版历史,流传甚广。

司马迁修《史记》时,就将其记载下来了。当然,《太史公书》一开始的撰写本意,是作为一家之私史的,太史公也并没有后世史家那种必须要在几个自相矛盾的远古史料中辨别正伪的义务。

因为《史记》影响甚大,后面关于“赵氏孤儿”的演义小说戏剧,都是由《史记》原文而来的。因此这个以讹传讹的锅真要背的话,还是赵王室和他老人家各背一半吧。

(《史记》中四大基本史实错误,烽火戏诸侯,周召共和,赵氏孤儿案,苏秦张仪斗智,已经被其他过硬史料和考古发现推翻,证明纯系颠倒事实的虚妄之说。剩下几桩,以后狐狸小编再慢慢谈。)

明万历年间建邯郸七贤祠,以韩厥、程婴、公孙杵臼为“义救赵孤”的赵国三忠,以李牧、赵奢、廉颇、蔺相如为赵国四贤。

其他人也罢了,韩阙泉下有知,不免有话要说:我一个堂堂晋国正卿、韩国先祖,怎么就和赵国的臣子一起吃冷猪肉了呢?历史的进程还真是难测。(原文来自狐狸晨曦的头条号)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赵氏  赵氏词条  侄媳  侄媳词条  私通  私通词条  灭门  灭门词条  孤儿  孤儿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