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杨家将,很多人对他们应该也都是非常熟悉了,民间一直都流传着很多有关杨家将的故事,而杨家将的形象还有各种人物设定,也都有很多人非常熟悉。不过虽然在故事里面的杨家将那么厉害,但是为什么在宋朝发生靖康之耻的时候,却没见到杨家将的身影呢?杨家将在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如果真实存在的话,为何在宋朝危难之际却没有见到他们?当时杨家将他们到底是在做什么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杨家将是谁
在评书和各种演义中,杨家将和杨门女将可以称得上是宋朝的一道万里长城,杨家不倒,宋朝百姓就能安稳的生活,而杨家将也确实战斗到了最后一刻,甚至连杨家的女眷最后也都战死沙场。
当然,这只是小说和演义中故事,事实上,并没有这些传奇的故事。真实的杨家将的在宋朝的只有三代,分别是杨业、杨延昭和杨文广。
杨业是杨家在宋初的第一代家主,他从小习武,善于骑射,并志做一名武将,他曾对人说:""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确实不愧为一名合格的大将,更是在军中被称为“无敌”的存在。
他最开始是跟随后汉之主刘知远的弟弟刘崇,刘崇建立北汉政权后,杨业因为战功成为北汉的一名武将,主要职责抵抗契丹入侵,是护卫北汉边疆。随着时间推移,北宋建立了,天下统一之势已经形成,而北宋对北汉的战争也不可避免发生了。
宋太宗率大军攻打北汉,杨业拼死坚持仍也是徒劳。北汉之主刘继元降宋后,“二进宫”的杨业就成为北宋的一员大将,他的职责依然是保卫边疆。公元980年年,辽国派遣十万大军攻打雁门,杨业领数千骑兵绕过雁门关,与潘美夹击辽军,取得了雁门关大捷。杨业一战天下闻名,宋太宗对他称赞有加,嘉奖有加。
六年后,宋太宗眼看时机已成敦,派潘美和杨业北上收复燕云十六州,结果在行军途中,潘美不听杨业劝阻,一意孤行,贸然出击,导致宋军溃败。而杨业率领杨家军去救潘美时陷入重围,因为无支援部队,战乱败被擒。
史载:“杨业力战,自日中至暮,手刃数百人。”杨业被辽军擒获后,宁肯不投降,并且留下千古名言:“"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结果他绝食三天而死。杨业死后,他的忠勇却被世人所钦佩,其传奇故事也开始在在民间流传开来。
因为杨业的大儿子杨延玉也死在这场战役中,因此,他的二儿子杨延昭接过杨业衣钵。杨延昭就是我们熟悉的“杨六郎”,杨延昭虽然是排行老二,但却称为六郎,原因是杨延昭同其父一样英勇,一样在保卫大宋的边疆中立下赫赫战功,闻风丧胆的辽人给他起的称呼。
当时辽人对神勇无比的杨延昭惊为天人,以为他是北斗星中的第六星的下凡,故而敬称六郎。对于杨延昭的表现,宋真宗赞赏地说了7个字:“治兵护塞有父风。”
然而,杨延昭也落得和父亲一样的结果,英年早逝,战死沙场。之后,杨家大旗传到他的儿子杨文广手里,结果杨文广还没有建立不世战功就去世了,令人唏嘘。值得一提的是,真实的北宋历史上,并没有女子从军的事情发生,更不可能出现女子挂帅的情况。
因此在评书和演义中,杨门女将在杨业的老婆佘赛花的带领下,组成了杨门女将,其中包括杨大嫂、杨六郎的媳妇穆桂英、杨业的千金杨八妹、杨九妹以及杨家的丫环杨排风都是巾帼大英雄,驰骋疆场,无往不胜。这些都是小说之言,杨家女将是不存在的。
2、为何靖康之耻时杨家将没有出现
而自杨文广之后,杨家就此消失在两宋的历史上,而南宋名将杨再兴,虽然也姓杨,但和杨业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因此,当公元1126年,发生靖康之耻时,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将完颜宗望、完颜宗翰俘虏,北宋正式灭亡,不见了杨家将的身影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这并不意味杨业的后人就此消失了。据悉杨家将的后裔们后来四散开来,有去贵州的,有去四川的,有去湖南、广西的,也有去广东、福建的。后来更又迁徙到越南、泰国、菲律宾、新加坡、韩国、美国等十一个国家。而杨家《36路秘传杨家枪法》也流传民间,从抗敌利器成为强身法宝。
如今在四川、湖南、安徽等多个省份的小村庄都有人自称是杨家后人的。据悉,在四川梓潼,有一位叫做杨开华的老人,自称是杨家的37代传人,熟练掌握杨家36路枪法。
史学家闻之纷纷去四川采访年逾六旬的杨开华老人,杨开华除了介绍祖上光辉事迹,但他还有一个“担心”:杨家36路枪法后继无人。原因是他的儿子也就是杨家38代传人杨鹏对杨家36路枪法一点都不感兴趣。
3、历史上的杨家将简介
“杨家将”故事发生在北宋初年,在北宋中叶就已迅速流传于天下,讲述了北宋年间杨家名将杨业、杨延昭等人保家卫国的感人故事。
五代时,北汉的麟州刺史杨信有子杨崇贵,后更名杨业,曾任北汉建雄军节度使,归宋后,成为抗辽名将,人称“杨无敌”。
杨业娶德州折氏为妻,生七子,为延朗、延浦、延顺、延玉、延环、延贵、延彬。杨业同四子杨延玉战死疆场,长子延朗(后改名杨延昭)则名扬沙场,辽兵惧其勇猛,呼其为“南斗六星杨延朗”,久而久之,在民间演化为“杨六郎”。
杨延昭有四子,其中三子杨文广,字仲容,抗西夏,平叛将侬智高,屡立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