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古代状元为什么当不上大官?为何还没有进士升迁快?

状元一直以来都是人们非常佩服的一类人,尤其是在古代科举制度中的状元,身为科考的第一名,必然更是受人瞩目,如果能够考中状元的话,更是让人十分喜悦的。然而虽然状元在民间人们心目当中的地位很高,但是实际上,古代的状元当中,很少有人最终能够当上大官的,反而那些不是状元的进士,他们的升迁会更快,而且现如今人们熟悉的很多古代官员们,也没有几个是状元出身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为何古代状元很难当大官

科考是隋炀帝杨广开创的一种为朝廷选拔优秀人才的方法,打破了“举荐为官”这一豪门把持的规则,给了平民学子一个鲤鱼跃龙门的机会,让他们能摆脱身份,入朝为官。而科考取士,能考进前三甲通过殿试的士子,就能获得“进士及第”的出身,其中的第一名则是“状元”,这是科考届最高的荣誉,代表了无尽的荣耀。然而我们翻看历史,会发现代表着读书人最高荣誉的状元,往往都是“风光一时”而已,很快就泯然众生,少有崭露头角者。相反的,进士们却大多都能平步青云,出人头地,当上大官。这其实是有讲究的。

就拿近代的清朝来说,读书人首先要通过知县主持的“县试”,然后到知府主持的“俯试”,取得“童生”的身份资格后才可以正式参加科考。迎接童生们的还有全国性的院试,乡试,会试三级考试,其中的佼佼者们才有机会参加最终的殿试,分为一、二、三甲接受皇帝的面试。真可谓是千军万马争走独木桥,每次科考只录取300人左右,比我们现在的高考要竞争激烈得多!

而进入殿试后,一甲取三名,第一名会被点为状元,第二名为榜样,第三名为探花,二甲和三甲都是看当时朝廷情况决定取多少名,都赐予进士出身。殿试完后,接下来才是重头戏,也是读书的最终追求---做官。

状元一般会被赐予六品的“翰林院修撰”官职,榜眼和探花授予七品的“翰林院编修”,共同进入翰林院履职。这是一个以记录皇帝的言行,编写史书,进讲史经,经筵侍讲为主要工作的职位。但你别看“翰林院”这名字不咋地,其实是一个很“牛”的机构,非精英知识分子不可进。他相当于皇帝的秘书处,是皇帝培养人才的地方,一旦进入,那就成了皇帝的秘书,朝廷的高级顾问,不管政治地位高低,从翰林院出去的人社会地位都是很高的,这点从未改变,也间接说明了古代社会对高级知识分子的尊重。而且这里还是未来宰相、首辅的培养地。像李白、杜甫、苏轼、王安石、司马光,方孝孺、张居正,曾国藩、李鸿章这些历史名人,就都是出身“翰林院”。

很多人就有疑问了,状元都进入这么牛的部门了,自身学识也够,怎么就“泯然众生”了呢?这就要从科考制度说起了。

2、为什么进士升迁更快

古代的科考,一般考的都是“看题写文章”,只要你文采够,写得出比较好的文章就有机会考上,到最后如果你的文章刚好被皇帝看中,那你就是状元了,就是这么的简单。只是文章写的好,并不代表就有经世治国的才能。相反的,当时的读书人又都是为了考试而读书,读的都是考试的内容,其它的根本顾不上,而翰林院既然是皇帝的秘书处,地位那么高,那些高门子弟们肯定会削尖了脑袋进去,这就导致了里面的竞争激烈,想熬出头又谈何容易?

另外,考中状元的学子通常都是没有什么背景的,他们读书不易,想做官更不容易,科考是他们唯一的希望,所以他们都会很努力。可是高中状元后,虽说是光宗耀祖了,但是一进入官场,这些没有什么背景的状元们,想跟那些豪门大族培养的子弟竞争,这是非常困难的,就算熬资历,在你前面都还有一堆老状元在等着。加上皇帝们都是日理万机的,一个状元郎只会让他记住很短一段时间,如果没人提醒、推荐,他很快就会忘了这个人了。一个没有背景,又没人赏识,没有经天纬地之才的人,就算你是状元,又能怎样?不说当朝宰相,能做到侍郎职位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而其他进士们则不同,他们没那么高的起点,一般在殿试后都被会下放到地方,或者充实到各部去,给他们个小官,让他们从基层做起。而在地方任职,讲究的是实干, 而且一般地方的士绅也会很快成为支持你的“背景”,达成合作关系,毕竟士绅们也是要给朝廷面子的。地方官一般又都有实权,不像状元的“翰林院修撰”,只有名声而无实权,想做什么都不行。士绅们也很喜欢跟这些新来的进士们搞好关系,给他们投资,以图后报,这也是士绅集团们屹立不倒的不二法门。

在这样的背景下,只要进士们稍有些能力,配合当地士绅,很容易就能在地方上作出政绩,升官也是自然快。而投资了进士的士绅们, 也乐于看到他们快速升官,好成为他们的伙伴。就这样,外派的进士们反而会在仕途上平步青云,当上大官。

3、状元的劣势

在古代那些穷人家的孩子想有出息就必须考功名,所以很多状元都是穷人家的孩子。但是不知大家发现没有,状元到最后都没当上什么大官,这是什么原因呢?

别看状元的名字听着好听,但因为他们没有背景,也没有一些权贵扶持他,所以就没有官做。另外,考上状元也只是说他的文采比较好,会写文章,但他有没有治国的本领却不一定了。

还有一点就是考了状元后,皇上是不会让他去地方任职的,而是留在翰林院编撰图书,若想升迁,那就得靠皇帝赏识,这是需要慢慢熬的。而考了进士的人则会到外地去上班当知县,或者是去六部里面当差。到了外地,只要把这个地方治理得好,有政绩,那么升迁是很快的。在六部任职也是一样的,只要好好办公,熬资历也比状元升官快。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状元的竞争力并不高。现在的学生要想去一个好的大学那么高考成绩必须好,但在古代,只要考中了进士就能当官,虽然状元是成绩第一名,但他却没有什么实职和实权。

不过在古代,人们对科举还是非常重视的,当进士、中状元是任何一个读书人都想实现的一个梦想,也是实现自己抱负的一个正当途径。所以有的人到六七十岁的时候还会去参加科举考试。因此,状元虽然不是官职,但含金量却很高,也一直受到很多人的敬仰。在历史上有很多名人都是状元出身,比如文天祥、郭子仪、杨慎等人,他们虽然都不是品级很高的官员,但却为当时的朝廷和中国的历史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

所以说状元当不了大官是因为综合实力并不是很强,二来他有时也迎合不了皇帝和某些权臣的喜好,所以有可能到最后他就默默无闻的一直做文字编辑工作。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大官  大官词条  进士  进士词条  升迁  升迁词条  状元  状元词条  古代  古代词条  
解密

 历史上真的有岳母刺字这个故事吗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在这个“岳母刺字”不管是在以前还是现在,都是非常经典的故事,而且同时也让大家有很多的启发。但是这个岳母刺字的故事在历史到底有没有呢?真...(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