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地方的博物馆都是世人认识一个城市文化底蕴的窗口,古都洛阳也不是例外,洛阳的博物馆就是洛阳的明信片之一。洛阳博物馆成立于1958年,由我国老一辈革命家董必武亲笔题写馆名。洛阳博物馆位于洛阳市洛龙区隋唐里坊区西北隅,北临洛浦公园,南接洛阳植物园,是一块十足的风水宝地。
洛阳本身又是一个主打旅游的城市,洛阳博物馆也成了国内外游客来洛旅游的打卡地之一。洛阳博物馆的定位非常高,属于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洛阳博物馆藏品丰富,多达40多万件。不过,游客能够看到的仅仅是冰山一角,只有1.1万件。可就是这1.1万件藏品中,就有一件稀世珍宝:三层金丝楠木塔,俗称“金丝楠木塔”。
由京入洛,成就洛博镇馆之宝
洛阳博物馆所藏金丝楠木宝塔,原藏于故宫慈宁宫大佛堂。慈宁宫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孝庄皇太后曾长期居住。大佛堂为慈宁宫后殿,因其是故宫诸多佛堂中体量最大的,所以被称为大佛堂,属于太后、太妃礼佛场所。该建筑极为奢华,面阔七间、进深三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孝庄去世后,慈宁宫演变为一个国家级“孝敬老人师范基地”。特别是到了乾隆时期,慈宁宫成了乾隆出入最多的地方之一。乾隆是一个孝顺儿子,皇太后又崇信佛法。因而,乾隆对于佛塔建造格外重视。
由宝塔底座“大清乾隆辛巳年敬造”字样可知,建于1761年。清代是一个特殊的朝代,中国本土工匠技艺已经达到了封建社会的巅峰状态。加之,乾隆是一个“师古而又超古”的皇帝,对于艺术品的条件要求极为苛刻。上行下效,乾隆的喜好也影响到了当时的工匠。所以,金丝楠木塔建造得格外富丽堂皇。
整个金丝楠木塔通身高6米,重达4吨,属于三层八角攒尖顶式宝塔。宝塔设计有佛龛304个,里面存放了304尊鎏金无量寿佛。令人滋拍案叫绝的是,304个佛像形态各异,你根本就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佛像。不仅如此,佛像面容庄重慈祥,结跏趺坐于四方座台之上,栩栩如生形象至极,铸造的极为精美。
1973年初,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造访洛阳白马寺,可白马寺没有什么重量级佛像。外交无小事,赵朴初提议调拨一部分文物,以彰显白马寺深厚的文化底蕴。周总理亲自审批,从故宫博物院调拨一大批文物到洛阳。至此,金丝楠木宝塔调来到了洛阳,后来成为了洛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值得一提的是,洛阳博物馆拥有135件套(2000多件)的清代故宫宫廷文物馆藏,基本上都是从那时候由故宫博物院调拨的。洛阳博物馆也将清代故宫宫廷文物,作为六大常设展馆之一。
令人颇具玩味的是,后来故宫“索要”调拨文物,白马寺拒绝“归还”。故宫认为调拨文物属于故宫所有,洛阳博物馆理应归还,而洛阳文物局则认为这是上级“调拨”给洛阳博物馆的藏品,并非“暂借”也就没有“归还”一说。双方争执不下,也没有能够达成共识,原属故宫的精品文物部分落户白马寺,部分落户洛阳博物馆。
金丝楠木价值连城
我国古代对金丝楠木的推崇无需多说,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能明白其有多价值连城。乾隆修建陵寝的时候,为了将棺椁打造的富丽堂皇,令陵寝成为“万年吉地”,不惜“薅”明成祖朱棣的“羊毛”,把人家的金丝楠木棺材拿来当自己的棺材用。史学界对于这一说法,并没有明确指出真实性,民间传说的看法可能会更大,但我们可以从中发现民间对金丝楠木的看法:价值连城,世所罕见。
实际上,金丝楠木确实是罕见。楠木为亚洲特产木材,因其颜色沉静,质地坚固且经久耐用,在历史上长期被用来建造建筑制造家具。此后,楠木又被赋予了文化含义,现在为女孩子取名“亚楠”“美楠”“如楠”等都是受到了楠木高贵品质的影响。
楠木本就价值连城,金丝楠木更是世所罕见。由金丝楠木制成的家具、建筑、各类器物,不仅具有极大的观赏性和美感,而且在使用寿命上也是表现极为出色,更不用担心受到虫子侵蚀和潮湿损害。因而,金丝楠木成了皇家御用之物,被称之为“皇帝楠”。
榫卯结构,不用一根铁钉
洛阳博物馆所藏金丝楠木塔,属于典型的榫卯结构样式。何谓榫卯结构?即通过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坚固耐用使用周期极长。大名鼎鼎的紫禁城古建筑群,采用的就是经典的榫卯结构,整个建造过程,不使用一颗铁钉,全凭工匠丝丝入扣的榫卯结构方式建造。
金丝楠木塔的具体制作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充满艺术性的过程。历经数百年时间,依旧坚挺如初,可想而知榫卯结构的无穷魅力。因而,前往洛阳博物馆参观的游客,只要到了这里就会被金丝楠木塔的独特工艺所折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都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视频等版权权利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