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新疆天山北麓发现古代公共浴场遗址 古代就有公共澡堂吗

现如今澡堂可以说是很常见的了,尤其在北方,很多人都喜欢去澡堂搓澡,也逐渐发展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但让很多人想不到的是,其实在古代早就已经有了类似现代澡堂的公共浴室的存在,最近就在新疆发现了古代公共浴室的遗志。那么这处遗址究竟是什么样的,是什么时期的公共浴室呢?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新疆天山北麓发现古代公共浴场遗址

经过连续3年发掘,考古工作者在天山北麓的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境内,发现一座始建于高昌回鹘(约公元10世纪)的公共浴场遗址。

负责浴场遗址发掘工作的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教授魏坚介绍,新发现浴场遗址位于奇台县唐朝墩古城东北部,整体结构由中心部位的砖砌主体建筑、东侧相接的土坯建筑和北侧中心的灶址及左右两端的水井等相关遗迹构成,浴场遗址总面积约400平方米,按功能可分为门厅区、工作区和洗浴区等3个区域。

浴场遗址为半地穴式结构,由上下两层建筑空间构成:下层基础部分位于原地表之下,为烟道和供热的基础建筑空间;上层建筑基本位于原地表之上,为浴场使用的活动空间。

魏坚分析,这种下层以砖砌支撑柱为支架,将建筑分为上下两个封闭空间的建筑方式,在古罗马时期《建筑十书》中称之为“挑空式地板”,即利用支撑柱构建浴场地下供热系统,使用时炉灶燃烧烟火可通过支撑柱之间的烟道在浴场下层流动,形成“地热”,用以维持浴场上层洗浴空间温度。

浴场遗址所在的唐朝墩古城遗址始建于公元7世纪上半叶的唐代早期,至14世纪逐渐废弃,历经唐、高昌回鹘和蒙元等3个时期。考古工作者根据层位关系和出土遗物,确定浴场遗址最初营建于高昌回鹘时期,至蒙元时期曾被改建沿用。浴场内出土的陶壶、陶盆、方砖等器物也与唐朝墩古城遗址其他发掘区出土的高昌回鹘至蒙元时期遗物一致。

考虑到浴场遗址规模大、建筑规格高、沿用时间长,期间又历经多次修缮,魏坚推测,这座浴场作为城市公共浴场的可能性较大。“由于唐朝墩古城地处欧亚草原内陆地区,夏季炎热,多大风天气,冬季寒冷,无霜期较短,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建设公共浴场显得合乎情理,一方面满足城市居民日常清洁需要,另一方面可供往来旅人沐浴休憩。”

2、古代的公共澡堂是什么样

公共澡堂是个什么样子的呢?明代《七修类稿》中说:当时的浴堂是用大块石砖砌成很大的浴池,并且加热区域与洗浴区域彻底地分开。灶火间与浴池间以一墙相隔,置有大水锅与火灶,同时,水锅上方的隔墙上开有管道,通向浴池。专人负责不断将大锅里的水烧热,再通过隔墙中的管道倾入浴池之内,于是浴池里终日热气腾腾,供人洗浴。

这样的大池子叫做“混堂”,其实就是混在一起洗的堂子。这是普通公共浴室的样子,那么,贵族的浴室是什么样呢?

贵族所用浴室是很高级的,唐朝时期的华清池就是被大众所熟知的皇家浴室,里面的海棠汤是杨贵妃的专用汤池,因汤池平面呈一朵盛开的海棠花而得名。那里见证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再如北京小汤山温泉,在元代时已开发为皇家温泉浴池,称作“圣汤”。而现代流行的“桑拿浴”,在元代时也已出现,称为“温石浴”。

3、古代的澡堂文化是什么样的

澡堂最早称为“湢”,是继浴盆的使用之后出现的。浴字在甲骨文中由“人”“皿”和四个小水点组成,像是一个人浴于盆中。甲骨文的“浴”字表明,商代已经进入用浴盆洗澡的时期。

古人一般都将洗澡视为是一种较为私密的活动,所以在我国较早的时期,人们一般都愿意独自处在一个空间里去洗澡,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观念意识的不断更新,人们的思想也就逐步的转变为开放,在这种情况下,公共澡堂随即便出现了。

唐朝时,就已经有关于公共浴室的记载,孟浩然去朋友开的中档澡堂泡澡,写了首诗:“吾道昧所适,驱车还向东。主人开旧馆,留客醉新丰。 树绕温泉绿,尘遮晚日红。拂衣从此去,高步蹑华嵩。”

宋代的公共浴室情况非常发达,遍布开封城内外,浴室实行男女分浴,除了提供沐浴外,还提供揩背、修剪指甲、按摩等服务,还提供茶水、酒类及果品等,服务跟现在的洗浴中心相比也是不相上下的。

元代的公共浴室情况非常发达,马可·波罗记载当时的人们“每日早起,非沐後不进食”,还出现了药浴。

到了明清时期,厕所和浴室更加普及,基本上一建房都要同时配建厕所,明代的公共浴室每次沐浴的价格为一文钱,配有澡豆等洗洁用品。清代的公共厕所及公共浴室与现代已经差别不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都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视频等版权权利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天山  天山词条  古代  古代词条  公共  公共词条  北麓  北麓词条  浴场  浴场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