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造反的起因,有一大部分还是源于朱允炆想要削藩,想要将各个藩王的势力收拢到自己手中,但是操之过急,引起了其他人的反抗,加之朱棣是朱允炆的叔叔,朱元璋却将皇位传到孙子手上,不考虑其他儿子,最终导致了靖难之役。然而,如果说继承皇位并且要削藩的人不是朱允炆,而是朱标的话,朱棣还会造反吗?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朱标之死
洪武四年(1371年)四月,朱标与常氏成婚。洪武七年(1374年)朱标的长子朱雄英出生,洪武十年(1377年)次子朱允炆出生。这年朱标二十二岁,朱元璋见他年纪已长,遂令今后一切政事并启太子处分,然后奏闻。有意让太子“日临群臣,听断诸司启事,以练习国政”。并告诫说:“我所以要你每日和群臣见面,听断和批阅各衙门报告,学习办事,要记住几个原则:一是仁,能仁才不会失于疏暴;一是明,能明才不会惑于奸佞;一是勤,只有勤勤恳恳,才不会溺于安逸;一是断,有决断,便不致牵于文法。我从作皇帝以来,从没偷过懒,一切事务,惟恐处理得有毫发不当,有负上天付托。天不亮就起床,到半夜才得安息,这是你天天看见的。你能够学我,照着办,才能保得住天下。”从此朱标开始学习并协助其父处理日常政务。在这过程中,他每每希望实行“宽通平易之政”,但终多因与朱元璋意趣不合而难行其道。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八月,朱标受命巡视陕西。同时受封于这里的秦王朱樉因为在当地多次犯错而被召回京师,朱标因此也被要求趁机调查一下秦王的言行。朱标巡视归来后,献陕西地图,又替秦王说情调解,朱元璋才让朱樉回西安。
朱标自秦中视察返京后不久就生了病,在生病期间还向朱元璋上书关于筹建都城的事。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四月二十五日,朱标病死。朱标死后朱元璋痛哭不已,将他祔葬在孝陵东侧,谥“懿文太子”。朱允炆即位后追尊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明成祖夺位后复称懿文太子。崇祯十七年(1644年),朱由崧即位后复称其兴宗孝康皇帝
2、建文帝削藩
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实行的一直都是嫡长子继承制,但是帝王之位谁不想要?皇帝可不只有一个儿子,有野心的皇子自然会想要争一争那至高无上的地位,除了皇子,一些王爷们有时候也会想要去抢夺九五之尊之位。
我国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隋炀帝杨广,就是除掉了自己的兄长杨勇夺得皇位。再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创造了“贞观之治”的他可以说是一位明君,但是这位明君的帝位,也是通过“玄武门之变”从自己的兄长手上抢来的。
而明成祖朱棣,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永乐大帝,在他统治期间,明朝经济飞速发展,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开创了“永乐盛世”。但是他的帝位,却是通过靖难之役,从自己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手上夺来的。
很多人认为,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起兵造反的主要原因,除了他自己对皇位觊觎已久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朱允炆在削藩这一件事上太操之过急。削藩其实就是削减诸侯的封地,削弱他们的力量,我国历史上几次著名的削藩都引起了叛乱。
汉景帝削藩引发了七国之乱,建文帝削藩引起了靖难之役,康熙帝削藩引发了三藩之乱,不过这几次叛乱平定后,削藩的目的还是达到了,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只不过其他两位皇帝是加强自己的权力,而建文帝却丢掉了地位,加强的是朱棣的权力。
3、如果削藩的是朱标,朱棣会反吗
那么就有一个问题,若朱标不死,由他来削藩,朱棣还会造反吗?如果主持削藩的人是朱标而不是朱允炆,靖难之役还会爆发吗?答案是不会。为什么说如果朱标主持削藩,朱棣就不会造反呢?这主要是因为朱标和朱允炆两人的差别。
朱标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被朱元璋当做钦定的继承人来培养,整整27年,朱元璋都没有改变自己的想法。而朱标也没有辜负朱元璋的期望,他虽然没有自己父亲的豪气和野心,但为人温和宽厚,是一个优秀的守成之君。
朱标性格温润待人宽厚,不论是在后宫中还是在朝堂上,名声都很好,大臣们也十分信服他。而朱棣从小就听着大哥的事迹长大,他明白皇位是大哥的,而且对朱标也十分信任敬重,甚至他曾经犯错,也是朱标去求情才免于惩罚。
如果说削藩一事是由朱标来主持的话,他推行的速度和力度肯定没有朱允炆那么快那么狠,藩王们也有一定的调整时间和速度。而即使手中的权力被削弱了,也不会削弱到哪里去,最多被软禁,但朱允炆却是要彻底除掉这些藩王。
所以朱棣不会造反,造反也造反不起来,因为相较于自己,朱标在朝堂上和民间的名声和威望显然更好也更高,自己没有理由去造反,轻举妄动的话反而会遭到全国上下的反对。所以说,如果主持削藩的是朱标,那么朱棣不会造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都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视频等版权权利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