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唐伯虎的《桃花庵歌》表达了什么?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

很多人一说到唐伯虎,可能首先想到的,还是周星驰在电影里面饰演的那个唐伯虎吧,电影里面的唐伯虎,潇洒风流,过的肆意快活,但是其实真实历史上的唐伯虎,却完全和电影里面是不一样的,他的一生甚至可以用潦倒来形容,可以说还是非常悲惨的。而很多人却很喜欢唐伯虎写的那首《桃花庵歌》,相信有不少人都听过,都知道吧。那这首歌究竟是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又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呢?为何现如今这么多人都喜欢这首诗,他们喜欢的又是哪一方面呢?今天就让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桃花庵歌简介

桃花树下饮酒作诗,自诩为桃花仙人。古人偏爱桃花,认为它象征着"五福",快乐,幸运,和平,顺利和长寿,不少文人墨客把它当作歌咏的对象。提起桃花,人们会想到"桃花源",唐伯虎的《桃花庵歌》便会给人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

隐世与入世,到底哪种更为洒脱呢?这首经典的《桃花庵歌》,便道出了那份闲适,道出了古今文人们所共同寄托的那份悠然自得的心境与理想。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当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须花下眠。

花前花后日复日,酒醉酒醒年复年。

不愿鞠躬车马前,但愿老死花酒间。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世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

记得五陵豪杰墓,无酒无花锄作田。

——明 唐寅《桃花庵歌》

2.为什么很多人喜欢桃花庵歌

唐寅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其在诗词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唐伯虎的诗通俗易懂、平易清新,透露出一种独特的自由奔放的个性气质。

连用五个"桃花",循环往复,堆出了一个满是桃花的世界。那在花下饮酒的桃花仙人是谁?拿花枝当成酒钱,淡泊名利的超然背后,是一份洒脱。

时醉时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桃花树下,静静的,体会那一份宁静。

桃花,最早见于《诗经》中,一开始只是用来表达一种自由的情感态度。直到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一出,桃花便被历代的诗人们越来越广泛地用来表达归隐悠然的情怀了。

想这样一直安然自得,远离车马喧嚣,忘记世俗纷扰,只在这片桃花林中饮酒。车马华丽,名利富贵,是权贵们的志趣,或许这些酒杯和桃花枝,只和贫者有缘吧。

富贵与贫贱之间的差距,就好比天与地的距离。富贵者和贫贱者相比,一个忙忙碌碌被名利驱赶,一个闲适自得,怡然自乐。显然,诗人愿做后者。

世人不懂我,笑我不懂人世的规则,而我,只是笑他人看不穿世间的纷扰。记得那五陵豪杰的坟墓,怕是已被人当作了天地。功名利禄,不过浮云。

读完此诗,诗人的自嘲之意隐含在字里行间。其实,还是渴望能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吧。只是怀才不遇,便放浪形骸,故作洒脱的背后,也有一种不被理解的孤独暗含其中。

既然不能在仕途里掌控风云变幻,那就在这桃花树下,做一个洒脱的酒中仙吧。

3.唐伯虎悲情的一生

1523年,生活贫艰、一生失意的唐伯虎走完了他悲情的一生,终年54岁。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这是唐伯虎临终时写下的一首绝笔诗,只有经历过无数磨难的人,才能把生死看得如此淡然。他带走了所有的孤独与落寞,只把自己的才情留在了人间。

唐伯虎死后家境萧条之际,竟无钱安葬,只能借助朋友们的慷慨相助,才埋葬在桃花庵附近。如今,当人们争先收藏唐伯虎字画的时候,何曾想到他当年的悲苦与泪水?

“书籍不如钱一囊,少年何苦擅文章”,正因为自己贫寒的如此凄凉,悲情的如此心酸,以至于一代才子留给后人的竟是这样的告诫。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唐伯虎  唐伯虎词条  桃花  桃花词条  多人  多人词条  表达  表达词条  那么  那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