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维新或者说戊戌变法这四个字相比,大家都已经是很熟悉的了。我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次变法就发生在清朝末年,也就是今天要说的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可以说对于当时的中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只是可惜这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了。可是戊戌变法最终失败的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曾经的历史书上所写的那些原因呢?但是这些原因真的就是所有的原因吗?造成戊戌变法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戊戌变法简介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其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陆军海军同时规定,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但因变法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而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这次变法促进了思想解放,并且对思想文化的发展和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2.戊戌变法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戊戌变法在近代历史是一个大坎,是思想上的启蒙,是对先进文明的渴望,但也是一次激进的,空谈的变法。关于戊戌变法失败的真正原因,或许你在课堂上面听过老师的一番剖析,又或许看过一些史料,但其失败的真正原因,你细细品味之下,就会发现是最底层推翻的。
变法是改变旧思想,接受新思想带来的救国强国之路,历史老师课堂上讲的只是片面的,没有解释完全清楚的,所谓的黑锅都甩给了慈禧一列代表的顽固思想派,但我们深入去分析的时候,就会发现,慈禧并非守旧顽固派,洋务运动的开办就说明的慈禧并非不支持的,而且最初的变法慈禧没有应允也没有做声,但这一行为无疑是默许的,否则没有实权的光绪帝又何来支持变法一说?后面更不可能颁发出那么多有关变法的措施以及法案。
变法的失败,以及慈禧最后为什么会反对变法,一点是变法的利益,另一点是维新派和光绪帝的做法有着很多问题,简单的来说,慈禧就是给光绪一个机会,看看这个变法能带来什么好东西,又是否能够创造出什么好东西,但光绪没有递交一份好的答卷,反而那些维新派各个激进。
在决策上面光绪帝就存在很大问题,有理想有抱负,但没有计划,具体步骤如何进行只是单方面的觉得这样做,还有光绪帝有私心,以此来夺权。此外维新派的主导者康有为虽有一肚子的学问,但没有实操能力,说白了就是“愤青”。
之所以会被叫百日维新,不单单是因为变法只持续了一百多天,这也是间接的反应了一个问题,他们急于求快、求成,想在一夜之间改变中国的面貌,这出发点是好的,但心急是永远吃不了热豆腐的。这一点完全可以在光绪帝的行动上面看出,在整个为期103天的变法之内,光绪帝一共发布了286道改革谕旨,这差不错每天3道,这也足以看得出光绪帝的心有多么急!
面对这些犹如倾盆大雨的谕旨,顿时就将整个大清国震撼到了,这些谕旨当中基本覆盖了社会的每一个方方面面,但唯一存在的问题就是,大部分基本都是缺乏可实操性,而且还有许多都是只图一时痛快,不计后果,不留后路的,就拿废除科举来说,满清入关以来的第一重大的件事就是允许汉人科考入仕,结果那些昨夜里还在谩骂大清是窃国贼,结果第二天都陆陆续续的不做声,准备科考去了。而废除科考,也不就是让那些寒窗苦读数十年的人失去了活路?再说为了供给自己的孩子读书,多少人是举家之力供奉着?这一废除无疑就是要了他们的命。更要命的还是废除了科举之后,有没有提出新的人才选拔计划,这完完全全就是把底层的人宣判了死刑。
更荒唐的是兴办实业,完全是一句空话,要求十天完成三个月的任务量,而且还不调配资源,这无疑就是空谈,甚至还严办底下干事人员来以儆效尤,而这一切都好像在给变法催命。最终变法被底层人嫌弃,对立的嫌弃,甚至有些支持变法的都开始怀疑,所以这一场变法是失败的。
3.戊戌变法后世影响
戊戌变法作为近代中国的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意义。虽然被慈禧太后扼杀了,但也为13年之后爆发的辛亥革命打下了思想基础。
政治经济
一、推动了清政府的自我改革。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慈禧太后带着光绪逃到西安,这给慈禧以惨痛教训。签订《辛丑条约》后,慈禧太后下令实行新政,其内容有编练新军;废科举,建学堂;奖励民办工厂;改革法制;派五大臣出洋考察,预备立宪;成立咨政院、咨议局等。其中有些改策已经超出了当年维新变法的内容。
二、激起了民众对满清政府的愤恨,推动知识分子由维新向革命转化。戊戌维新失败后,支持孙中山革命的人增多了,不少对清政府抱有幻想的知识分子转变为革命党人。(此条更准确的说应为戊戌政变的影响,而不是戊戌变法本身的影响。)
思想文化
一、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
(1)变法理论更加深入人心。人们普遍认为,不变没有出路,变是古今通理,中国还应该大变、全变。
(2)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维新派只敢讲“民权”,承认人民有参与管理政治的权利,但是不敢讲“民主”,不肯承认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戊戌维新之后,民主思潮就充分发展起来了。
(3)激起了新一轮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热潮。戊戌维新失败后,更多的年轻人出国留学,更多的西方学说被译介到中国,中国的思想界更为活跃。
二、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前奏。
戊戌变法后,新式文化事业勃兴,国内出现办学热,创办新式报刊热,出版新书热。戊戌时期,维新派为了对人民进行“启蒙”,曾提倡白话文和“小说界革命”。维新运动失败后,白话报刊更多出现,白话文得到更多提倡。除“小说界革命”外,维新派继续倡导“诗界革命”、“曲界革命”、“思想革命”、“道德革命”、“宗教革命”以至“史学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