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粤语差一票就成了国语是真的吗?最可能成为国语的方言是什

语言是人们交流沟通的一个重要的工具,而我国古代自从秦始皇时期开始,就一直在做着统一文字、语言、单位等等工作,而现在除了普通话之外,各地也保留着自己很有特色的方言。但是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事情,就是曾经在票选国语的时候, 粤语只差一票就要成为国语了,这是真的吗?这就是是真是假,如果不是粤语,那么最可能成为国语的方言又是什么方言呢?

1.粤语差一票成为国语是真是假

遥想当年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何等风骚?这样的千古一帝,在好不容易统一了国家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统一度量衡和文字。

统一的文字是国之根本。对外,它能向别国展示我国的文化,是国家的象征;对内,它是人们日常交流的载体,是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它的存在本身,就包含了森罗万象,承载着前人的欢乐,也收录了后人的悲伤。

众所周知的是,我们的国语是普通话,是汉语。说起普通话,当年在选举普通话的时候,曾经有一个传闻说:“最后票选的结果里,粤语和四川话是排名前列的佼佼者,尤其是粤语,更是只差一票就超越普通话成了官方语言”。

也有差三票的版本,不过总的来说,这个传闻并不靠谱,与事实相饽。这个谣言的出处是因为据说当时参加国语讨论的人一半都为广东人。实际上,那个时候参加国语讨论的人是按照各省份的人数来按比例选的。

当时广东人口还没有那么多,而且那时人口最多的地方的议员也没有达到夸张的一半。所以一半的人都是广东人是不可能的,完全是以讹传讹了。——这个流言大错特错,也是时候该终结了。

2.真正可能成为国语的方言是什么

比起粤语,当年的南京话才是险些成为普通话的存在。甚至,作为普通话基底的北京话本身就受到了南京话的影响。笔者这次就要和大家说说这普通话的变迁史。

追本溯源,在明朝以前北京的“北京话”和现在比可是差得远了。北京在唐代是属于幽州的,当时的幽州地区已经居住着相当多的少数民族了。而在公元936年,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由此拉开了语言融合的序幕。

幽州地区从此就脱离了中原汉族的统治,成为辽金两代的少数民族掌权的南方(相对而言是南方)重镇。后来北京又成了辽代五京之一,少数民族的语言与汉语在那样的环境里碰撞着融合在了一起。

蒙古统一全国后,元朝建立。元朝那时用的是大都话,大都就是北京。北京话在那个时候已经初见端倪了。那大概也是北京话第一次成为官话吧。

而到了明朝的时候,为了规范全国的语言发音,朱元璋就让文官写了一本叫《洪武正韵》的书籍,里面将南京官话称之为“金陵雅音”(但这个称呼早就有了)。金陵雅音是在晋朝之前慢慢形成,直到东晋才成为完成体的。它是以古中原雅言为基础的,称为“正音”。

隋朝的时候,金陵雅音和洛阳雅音合并成了秦音(长安官音)。隋朝也是目前我们最早能够找到有官方推广共同语政策的朝代。而唐朝沿用隋制,据说那时候的官话和粤语有点像。

说到这金陵雅音,它其实是通过对早期古代中原地区流行的“雅言”进行研究,将“雅言”的发音特征完全融入其中才形成的语言。

综上所述,南京官话完完全全可以说是古代官方汉语的正统语言。

后来朱棣篡了建文帝的皇位,带着南京地区的数十万贵族、富农和民众一起把国都迁移到了北京。由于这样的大面积人口流动,南京官话也顺理成章的随之一起带到了北京。北京话和南京话就在那时候合在了一起。

再到清朝的前期和中期,满廷规定官员上朝均用满洲话。因为这个原因,汉臣必须学习满语,否则听不懂皇帝讲什么不是?但在民间,却已经出现了旗下话、土话、官话三者杂糅的趋势。

北京话就是这三者的杂交后代。在那个时候,北京话虽然已经有了规模,南京话却仍然是主流。直到雍正皇帝设立了正音馆,北京话才渐渐取代了南京话。

3.普通话是如何诞生的

清朝覆灭后,各界的革命人士均对北京话的权威性表示了怀疑,由此才有了对普通话的争论。当时对于一省一票制度争论也很激烈,不过新建立不久的民国政府制定的老国话虽然是以北京话为主的,但为了兼顾各地的方言,仍然具有南京官话的一些特征。

那个时候,著名的语言学家王照对于国音统一会议的会员构成非常不满。他指出江浙人占了足足25人之多。其中光来自无锡的就有5个人了。若一人一票的话,普通话的桂冠必然是南方方言的其中一种。北方代表们觉得这样不公平,要求一省一票制,甚至威胁说如果通不过就自行解散退出会议。

最后经过了激烈争论,会议还是实行了一省一票制度,而不是每个会员一票。随后在定夺普通话的一些细节时,大家又吵了起来。在一片闹声中,对于浊音和入声尤为激烈。对此,江苏代表汪荣宝则夸张地说:“南人若无浊音及入声,便过不得日子。”

过程虽然像难产一样痛苦,但最后好说歹说是定下来了。结果,在1920年——也就是国语推行还不到两年的时候——就曾经爆发过一场当时名为“京国之争”(指京音和国音)的大辩论。这个问题的起因就在于国语的标准音出了分歧。

那时支持国音和支持京音的人分成了两派。国音是主张“以京音为主,兼顾南北”的流派。京音却是主张“纯以北京话为标准”的流派。两边谁都说服不了谁,因此两派争吵非常厉害。

争来争去,最后整件事情在“增修国音字典委员会”将国音确立了“以北平读法为标准音”后,落下了完美的帷幕。这就是“新国音”,在此次之后就开始在全国的学校推广了。后来新国音又经历了好几次修改后,就成了我们现在的普通话

普通话之争,从头到尾好像都没有粤语什么事,有些谣言也实在了没必要再流传下去了。我们的普通话是我们民族的象征也是我们文化的传承载体,它的形成历史也是充斥着历史的变迁,偶尔也会让人有些唏嘘。但是,除去普通话,我们各地自古流传下来的方言也是需要保护的。

有些地方的方言里包含了许多关于本地的一些神话还有生活习俗,假如仔细研究,应该可以明白各地先民的早期文化。笔者私以为这也是一笔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好好保护。目前有些语言已经濒临失传的边缘了,希望未来他们都可以有一个好的大环境吧。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国语  国语词条  粤语  粤语词条  方言  方言词条  真的  真的词条  成为  成为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