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美国目前是全球军事力量最强大的国家,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就已经建立了以航母为核心地位的舰队结构体系。而美国海军的航母数量,包括护航航母也在战争结束时达到了惊人的上百艘。作为美国海军的主要战斗力,二战期间,美国航母的战场生存力是否强大呢?这一点可以从美军航母编队与它最直接的对手——日本海军的较量当中得出一些考量的依据。
1942年6月的中途岛海战前夕,美军航母在驶往战场的途中进行紧张的备战。
二战时期美日两国之间的航母对决,可谓是太平洋上最波澜壮阔的战斗场面,也是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日本海军战前苦心经营和积攒起来的资本——联合舰队,在几个航母战队精英舰载机飞行员的强力带动下,于战争初期发挥了极为强悍的战斗力,打得美国海军一度丧失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这里最直观体现的一个数据便是:美军在二战中所损失的4艘舰队航母全部损失于珍珠港事变之后的一年内,准确的说是集中损失于1942年5月到10月之间。注意这里仅仅统计的是舰队航母,不包括美军在战争后期所损失的轻型和护航航母,也就是说在1942年10月之后,美军再也没有一艘大中型航母被击沉。我们悉数了解一下美军这4艘舰队航母的死因,其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1942年5月8日,满载排水量高达43400吨的“列克星敦”号航母在珊瑚海海战中被日军第五航空战队的“翔鹤”、“瑞鹤”号所击沉。“列克星敦”号在日军舰载机的攻击中被2枚鱼雷和2颗炸弹击中,后被美军驱逐舰补射2枚鱼雷后沉没,总共挨了4枚鱼雷和2颗炸弹。
1942年5月8日,珊瑚海海战中垂死的“列克星敦”号。虽然吨位巨大,但作为战列巡洋舰舰体改造而来的航母,该级舰的整体性能不算出色,抗击打能力也并不出众。
1942年6月7日,满载排水量25900吨的“约克城”号航母在中途岛海战中被日军击沉。其中被日军舰载机命中3颗炸弹和2枚鱼雷,后又被日军潜艇所发射的2枚鱼雷击中,以及受到近距离殉爆的“哈曼”号驱逐舰所波及,总共挨了4枚鱼雷和3颗炸弹。
1942年9月15日,满载排水量19100吨的“黄蜂”号航母在瓜岛海战中被日军潜艇击沉。日军伊-19号潜艇射中“黄蜂”号3枚鱼雷,后被美军驱逐舰补射5枚鱼雷(其中2枚未爆炸)后沉没,总共挨了8枚鱼雷。
1942年10月27日,满载排水量26900吨的“大黄蜂”号航母在圣克鲁斯海战中被日军击沉。其中被日军舰载机命中3枚鱼雷5颗炸弹,被美军驱逐舰补射9枚鱼雷(全部未爆炸)和400多发127毫米炮弹,最后被日军驱逐舰再补射4枚鱼雷后沉没,总共挨了16枚鱼雷、5颗炸弹和400多发127毫米炮弹。
从以上数据可见,“大黄蜂”号算是美军在二战期间死得最惨的一艘舰队航母,在沉没之前所遭受的打击最为剧烈,比挨1枚鱼雷便沉的“大凤”号之类的日军航母抗打击能力强太多,但这能说明它是美军二战中最抗打的航母吗?其实不然。
1942年10月26日圣克鲁斯海战中,“大黄蜂”号航母正在承受日军舰载机的猛烈攻击洗礼,图中可见该舰舰体已经明显倾斜。
首先从“大黄蜂”号挨的9枚美军鱼雷来看,由于当时美军鱼雷引信问题尚未解决,这些补刀的鱼雷竟然全部未爆炸,最多只是在船体上戳了9个小破洞,这与鱼雷爆炸的大破口有天渊之别,因此除开这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鱼雷,“大黄蜂”号实际上只能算是挨了7枚日本鱼雷。
另外为加速弃舰后的“大黄蜂”号沉没,美军驱逐舰又向其发射了400多发127毫米炮弹。对于数万吨的航母来说,这些中口径的炮弹实在难以对其舰体结构产生实质性的破坏,可以说连一枚鱼雷爆炸威力的零头都不及。
客观来说,美军对“大黄蜂”号的补刀是极其失败的,真正造成它沉没的主要损害来自于日军的7枚鱼雷和5颗炸弹,这对于一艘排水量不到3万吨的军舰来说,已经是非常巨大和致命的打击了,不沉真说不过去。
1942年10月26日下午17时左右的“大黄蜂”号,依旧倔强地漂浮在海面上,随后全体舰员撤离了该舰。“大黄蜂”号在挨了12枚鱼雷(含美军补刀的9枚)、5颗炸弹和400多发127毫米炮弹的情况下仍然不沉,最后被赶到现场的日军驱逐舰再补射4枚鱼雷后才沉入海底。
众所周知,要在战斗中击沉一艘大型战舰相当不容易,其影响条件很多,除了遭受打击的剧烈程度之外,还包括军舰本身的防护能力强弱、命中的部位是否致命、损管是否得利,以及一些可以归结为运气的因素等等。比如吨位和防护都超过“大黄蜂”号的意大利战列舰“罗马”号,满载排水量46000吨,只挨了德军2枚“弗里茨”制导炸弹就沉了,主要原因为大火引起弹药库爆炸;而满载排水量高达72000吨的日本超级航母“信浓”号,也只中了美军潜艇4枚鱼雷就沉没,损管不得力是沉没主因。反观美军排水量仅2000多吨的“拉菲”号驱逐舰,在冲绳战役中担任雷达哨舰时被日军5架特攻机撞击,身中4枚炸弹,全身一片狼藉也能最后生还。
那么在相同或类似的条件下,“大黄蜂”号航母的抗击打能力水平几何呢?最有可比性的是它的2艘同级舰“约克城”号和“企业”号。前面我们已讲过日本人击沉“约克城”号可以说是费劲了力气,在中途岛之战的最后阶段才靠着潜艇伊-168号的偷袭以及驱逐舰“哈曼”号的近距离殉爆取得了该场战役中的唯一一个大型战果。而“企业”号航母则更是一个传奇,它在1942年8月的所罗门以东海战中被命中3颗炸弹4颗近失弹,10月的圣克鲁斯海战中被命中6颗炸弹1颗近失弹,这些打击都没有对“企业”号造成致命伤害。
1942年8月24日所罗门以东海战中,一颗日军炸弹在“企业”号航母甲板上爆炸的瞬间,这是该舰在这场战役中被命中的第3颗炸弹。
此外一个对比对象是“约克城”级的后续型“埃塞克斯”级航母,该级舰吨位略大于“大黄蜂”号,在二战期间建造了17艘,没有一艘在战争中沉没。其中“富兰克林”号在1945年3月被日军2颗炸弹命中,引燃了舰上满载燃油和弹药的数十架战机,产生了恐怖的连锁爆炸,全舰724人阵亡265人受伤,但最终该舰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另一艘“邦克山”号航母于1945年5月在冲绳近海遭到2架日军特攻机撞击后引起大火,全舰阵亡289人受伤246人,但因为损管得力也没有沉没。
1945年3月19日遭到日军攻击后的“富兰克林”号航母,引发的连锁爆炸将整艘军舰淹没在浓烟和火海当中,但该舰最后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图中“富兰克林”号旁边是一艘抵近救援的美军轻巡洋舰
1945年5月在冲绳近海遭到2架特攻机撞击后起火燃烧的美军“邦克山”号航母,该舰阵亡、失踪289人,受伤246人,但因为损管得力最终没有沉没。
另外熟悉海战的军迷基本上都听过一句话:要击沉一艘军舰,从舰体下部进水远比从舰体上部进空气有效得多。这句话被一些人简单地理解为军舰在战场上更怕鱼雷,而不那么惧怕炸弹或炮弹。这其实是一个误区,至少对于主力航母这么巨大的军舰而言,这句话并不完全正确。纵观二战期间所有被击沉的主力航母数据,造成它们沉没最主要的直接原因其实不是从下部进水,而是对军舰的失控,尤其是舰上不可控制的大火——美日双方很多受伤后的主力航母,都是因为无法扑灭蔓延全舰的火灾而被迫弃舰,然后再由同伴补刀让其从下部进水导致沉没。因此对于一艘大型航空母舰的抗击打能力而言,挨多少枚鱼雷是一项重要的考量因素,但并不是最关键的决定性因素。
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中被重创的日军航母“飞龙”号,已经奄奄一息,不久后弃舰被随行驱逐舰击沉。中途岛海战中沉没的4艘日本主力航母都是属于炸弹引发的损坏,然后大火蔓延导致对全舰的失控,最后不得不放弃。美军的“列克星敦”号和“大黄蜂”号也是属于这种情况。
美军航母的质量水平和舰员的损管能力在二战当中都是一流的存在,虽然我们无法将“大黄蜂”号所承受的打击完全对等地移植到一艘“埃塞克斯”级航母上,然后再以后者沉不沉来对比两者的抗击打能力,但我们还是要客观地说——既然是后续型号,在结构优化和吨位增大的情况下,至少军舰的总体防护水平是有所提高的。“大黄蜂”号的抗打击水平和同型舰是在一个水平线上的,而与后续型“埃塞克斯”级航母相比,则还是要略逊一筹。
遭受恐怖的重创后拒绝沉没的“富兰克林”号,证明“埃塞克斯”级航母在抗击打能力方面相当强悍。
“大黄蜂”号航母的整体表现足以赢得所有人的尊敬,它确实是美军在二战中表现最好的航母之一,也是难以被击沉的航母之一,在遭受到一系列沉重的打击后才心不甘情不愿地沉入海底。不过综合评价,“大黄蜂”号并不算是二战期间最抗打的美军航母,这一桂冠应该颁给“埃塞克斯”级航母,因为在客观条件等同的理想情况下,没有被击沉的航母才是最抗打的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