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张柬之推翻武则天统治之后,张柬之的结局是怎样的?

说起张柬之相信大家多少都有一定了解了,他在我国唐朝历史上非常著名,他之所以著名是因为在历史上终结了一位非常有名的政治人物的政治生涯,这个人就是一代女皇武则天。这个名字估计中国人不知道的就非常少了,武则天的政治生涯中罕遇敌手,即便如长孙无忌这样的唐朝开国元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又是皇亲国戚,也一样败在武则天的手中。而张柬之又如何能够终结武则天对中国将近半个世纪的控制和统治呢?之后他的命运如何呢?

神龙政变的背景

从公元660年和丈夫唐高宗一起临朝处理政务开始,到公元690年正式称帝,改唐为周,再到神龙政变前夕,武则天已经控制或统治中国将近半个世纪。随着她的年老,皇位继承问题也已经或明或暗的成为了当时政坛的最大焦点。

从公元698年开始,武则天着手解决继承人问题,当时武则天在立儿子(李显、李旦)还是立侄子(当时是姑侄的叫法,即武承嗣、武三思)的问题上犹豫不决。但是以狄仁杰为代表的朝臣、以张易之、张昌宗为首的男宠都纷纷劝说武则天立子不立侄,再加上这一年突厥寇边,武则天下令募兵抗敌,结果一个月也没有募满千人,后来听说是太子挂帅,很快就有超过五万人前来应征,这件事也让武则天深刻的认识到民心思唐,于是武则天断绝了让武氏子弟接班的念头,基本明确立儿子李显为继承人。

此后武则天开始着手弥补李、武两家关系的裂痕,尽管这些问题其实都是她自己造成的。公元699年武则天安排李、武两家子弟盟誓。她希望自己死后李、武两家能和睦相处,共享富贵。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太平公主夫妇和武三思等李、武两家的代表都配合了武则天的这一安排。但是效果估计武则天自己都不见得相信。

安排好继承人的问题后,武则天开始对朝政变得懈怠起来,可能也是身体日益衰老,她开始躲在深宫中修养,平日里只和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厮混。这也导致了武则天统治晚期的最大政治危机的来临。

神龙政变的经过

公元699年,李武两家盟誓之后,武周朝廷的继承人问题看似已经明确,李、武两家也暂时平静了下来。失去皇位继承权的武家在当时虽然不敢公开挑战武则天的安排,但是对于促成李显复位的一些政敌是显然要打击报复的。比如劝说张易之兄弟拥护李显复位的宰相吉顼就在公元700年被陷害遭到贬谪。

而李、武两家的平静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武周朝廷突然冒出的新势力——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张氏兄弟因为年轻英俊成为武则天的男宠,从697年开始成为武则天最喜爱的男人,也使张氏兄弟成为武则天统治晚期最有权势的人,甚至连自己的子女和武氏家族都不能相比。

公元700年,狄仁杰病逝,张氏兄弟在朝廷内更加权势滔天;

公元701年,太子李显的儿子、女儿、女婿议论了张氏兄弟,被武则天怒斥,迫使李显下令儿子、女儿、女婿自缢谢罪;

公元702年,李显携弟弟李旦和太平公主共同上书请求为张氏兄弟封王;

公元703年,张氏兄弟诬陷朝臣代表魏元忠,使其被贬。

短短几年时间,张氏兄弟从名不见经传到权倾天下,连太子李显的儿子、女儿(同样也是武则天的孙子、孙女)都要被迫自杀谢罪,而且李显和李唐皇室的成员还要上书请求为他们封王。可想而知李唐皇室的成员对张氏兄弟有多恨。同样的李显的女婿还是武承嗣的儿子,也一样被要求自杀,而且武三思等人也不得不阿谀奉承讨好年纪轻轻的张氏兄弟。这样看武氏家族也对张氏兄弟没有什么好感。

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李、武两家开始联合,朝廷大臣也展开了针对张氏兄弟的攻击。武周朝堂上除张氏兄弟之外最有势力的团体或者家族就这样默契的联合了起来,张氏兄弟的末日也就不远了。

公元704年,李武两家的策划下,朝臣们开始攻击张氏兄弟的贪腐问题,企图迫使武则天疏远和打击张氏兄弟,结果虽然证据确凿,但是武则天为了心爱的“小鲜肉”直接包庇赦免了张氏兄弟,并为他们安排了替罪羊。同年年底,朝臣们再次抓到了张氏兄弟的把柄,又一次证据确凿的定罪,结果武则天依旧包庇张氏兄弟。这几次朝堂上的政治攻击都被女皇武则天蛮横的化解了,看来护起短来的女人是让这些大臣们毫无办法的。但是这时年逾八旬的张柬之登场了,他在这一年九月被拜为宰相。

历史的车轮终于来到了公元705年,也就是神龙元年,当时老迈的武则天已经生病长期静养,朝廷里的大臣很难见到她,身边的事务和国家的朝政都由张氏兄弟把持。眼见可能发生变故的李、武两家和朝廷大臣们开始酝酿逼宫。而这个逼宫的主谋在历史上记载就是刚刚出任宰相不久的张柬之。但是我们从历史记载的分析,李、武两家显然是支持了这一逼宫行为的,至少是默许的。否则仅凭刚刚拜相不久而且年逾八旬的张柬之和区区五百名士兵就搞定了叱咤风云半个世纪的一代女皇武则天?个人认为不可能!

事变的实际经过其实非常简单,705年正月二十二日,张柬之等人率领五百士兵从玄武门入宫,直接杀掉张氏兄弟然后报告女皇武则天(其实就是逼宫)。武则天当面质问了参与政变的张柬之等人然后呵斥躲在他们身后的太子李显。但是年迈的武则天显然也已经不愿和他们争斗什么了,很快她接受了政变的结果,两天后,她下诏传位李显。和玄武门事变一样,三天时间整个政变就结束了。

神龙政变之后张柬之等人的地位和唐朝的政治格局

705年正月的神龙革命,不仅仅使李显重新登上皇位,而且使武周政权又变回了李唐政权。张柬之等人也因此加官进爵。其中张柬之、敬晖、崔玄暐、桓彦范、袁恕己因为是主要的策划和实施者都被封为公爵,同时也在中宗李显的朝廷担任要职,成为当时朝堂官员中的领袖人物。

但是很快新的政治博弈开始了。中宗登基后,权力很快被韦后把持,本来中宗李显就性格懦弱,韦后性格强势,在他们夫妻流放受罪之时,李显又对妻子心怀愧疚,所以复位后任由韦后把持朝政。而权力欲望很强的韦后和野心很大的女儿安乐公主也很快形成了一个新的势力集团。她们都想效仿武则天控制朝政甚至登基称帝。

而韦后母女的行为很快被武氏家族的领袖武三思发觉,他开始积极联合韦后母女,甚至有传闻他本人也是韦后的情人,他还让自己的儿子娶了安乐公主,从而使的韦武两家迅速结成了政治联盟。与有野心但是政治经验和能力有欠缺的韦后母女相比,武三思的政治斗争能力显然高出不少。他成为这个集团在朝堂上的重要官员,同时还吸纳了上官婉儿这样的优秀女官成为韦后母女在后宫干预政治的重要帮手。

韦武集团登场后,第一个目标就是当时中宗的太子李重俊,因为太子的存在就是韦后登上女皇宝座的最大障碍,是安乐公主成为皇太女的最大障碍,当然也是武三思借由韦后母女重新掌控朝政并伺机实现自己政治野心的最大障碍。

但是打击太子李重俊首先必须打压控制朝廷中的文官集团,毕竟这些人肯定会从礼法制度的角度维护太子李重俊的地位,如果没有打压控制住文官集团,韦武集团的政治企图就无法实现,而当时文官集团的领袖正是以张柬之为首的神龙革命的五位功臣。

于是武三思开始着手谋划打击张柬之等人,老谋深算的武三思很清楚当时朝堂上的势力分布,一是以韦后和他为首的韦武集团,二是以李旦和太平公主为首的李唐皇室的其他成员,三是张柬之为首的文官集团。

武三思首先通过韦后和中宗将张柬之等五人进封为王爵,从而剥夺他们的实际政府权力,典型的“明升暗降”的手段。而正因为此次加封王爵,张柬之等五人也被称为“神龙五王”。随后不久,武三思等人又罗织罪名诬陷张柬之等“五王”,使得唐中宗李显将张柬之等“神龙五王”都贬谪边疆,张柬之到了贬谪之地后忧愤而死,其他“五王”成员也都死于非命。

在针对“神龙五王”和太子李重俊的打击过程中,武三思通过中宗不断增加李旦和太平公主的封地和权益,换取这两位当时在政坛非常有影响力的皇室成员的默认和中立。但是他们的逼迫使得太子铤而走险,武力抗争,虽然兵败身死,但是武三思一家却被李重俊杀掉,直接导致武氏家族开始衰落,也使得韦武集团失去了一个重要的领导人物,也为后来韦武集团的彻底覆灭埋下了伏笔。

终上所述:张柬之在神龙革命前一年出任宰相,在武则天专宠包庇张氏兄弟的恶劣政治形势下,果断采取措施,联合联络争取李、武两家的支持,在这些政治势力的支持下,领兵发动政变,逼迫一代女皇武则天退位,又迎立李显复位,恢复大唐国号。

李显复位后,张柬之也因功被封为天官尚书,汉阳郡公;随后被政敌武三思算计,先是被进封为汉阳郡王,爵位虽然高了,但是却失去政府权力。再后来被诬陷诽谤非议韦后,被中宗李显贬回老家襄阳养老,不久又流放泷州,随即忧愤而死,可谓下场凄惨。

公元710年,韦后势力倒台,李旦登基张柬之随即和其他五王一起被平反,被追赠为中书令,谥号文贞。唐玄宗开元六年,配享中宗庙庭。唐德宗建中年间又追赠他为司徒。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武则天  武则天词条  推翻  推翻词条  统治  统治词条  结局  结局词条  之后  之后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