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司马氏能够完成最终的一统,寿春之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实寿春之战的名气并不大,远远不及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不过论战役的规模和参战总兵力,寿春之战是最多的。根据记载,这场战役中,曹魏派出了26万大军,而淮南军有15万、吴军有10余万,加在一起超过了50万,这样的规模在当时已经十分恐怖了。司马氏能够彻底取代魏帝,也和他们打赢这场大战有关。
1、寿春之战
公元256年,曹魏的征东大将军诸葛诞眼见夏侯玄等人被杀,心怀恐惧,于是暗中招兵买马,蓄养了数千死士。在与贾充见面时,诸葛诞表示自己“世受魏恩”,“若洛中有难,吾当死之”。司马昭得知诸葛诞并不支持自己,于是加封诸葛诞为司空,并且征召他入朝。
诸葛诞心里很明白,入朝那就是一条死路,大丈夫岂能坐以待毙?于是在257年,诸葛诞召集诸将,起兵反抗司马昭。诸葛诞袭杀了扬州刺史乐綝,然后将自己的军队驻守寿春,同时派人向东吴求援。当时,诸葛诞手中的兵力并不少,“淮南及淮北郡县屯田口十余万官兵,扬州新附胜兵者四五万人”。
消息传到洛阳后,司马昭挟持了魏主曹髦,“督中外诸军二十六万众”前往淮南平叛。东吴方面在得到诸葛诞的求援后,也立即做出动员。东吴权臣孙綝先派文钦、唐咨、全端、全怿等“帅三万人救之”,接着又派“朱异帅三万人屯安丰城,为文钦势”。在得知朱异战败后,又命“将军丁奉、黎斐等五万人攻魏”。
2、总兵力数惊人
在这场寿春之战中,诸葛诞、曹魏、东吴三方投入的总兵力达到五十万以上,这已经是整个汉末三国时期规模最大的战役了,参战人数远超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姜维,他们都致力于北伐,但由于蜀汉国小兵少,能出动的兵力不过十万人,所以一直没有大规模的战役。
当时诸葛诞虽然兵力不少,但却犯了一个错误,他将十五万大军放到了城里,结果一开始就遭到了曹魏大军的围城。魏军最初采取围城打援的策略,先派兵对付东吴的援军。魏军多次击败朱异率领的吴军,同时还派人发起偷袭,“尽焚异资粮”,导致吴军败退。消息传到寿春,诸葛诞开始慌了,因为城内出现缺粮的情况。
此时蒋班、焦彝向诸葛诞献策,趁着军队的士气尚在,出城与司马昭决一死战,不能坐以待毙,“今宜及从心尚固,士卒思用,并力决死,攻其一面,虽不能尽克,犹有可全者,空坐守死,无为也”。但此时的诸葛诞已经没了方寸,他居然要杀蒋班、焦彝,吓得两人出城投降。同时,司马昭还采用了反间计,吴将全端、全怿也率军出城投降了。
这时候寿春城内人心惶惶,“城中震惧,不知所为”。诸葛诞这时候才想起拼死一搏,率兵攻打南围,魏军“矢石雨下”,诸葛诞所部“死伤蔽地,血流盈堑”,被迫撤回城内。经过长时间的围困,魏军最终于258年二月攻破寿春城。诸葛诞在突围时被杀,吴兵万人投降,城内“器仗山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都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视频等版权权利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