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比较 马陵之战有什么典故

马陵之战简介

战国中期,位于中原地区的魏国实力日趋强大,不断对邻国进行骚扰。先是引兵攻打了赵国,齐国出兵解救了赵国,史称“桂陵之战”,这张战争中魏国没有得逞。

在等到魏国修整之后,又开始对外进攻,此次进攻的国家是弱小的韩国,韩国于是也求救于齐国齐国答应韩国的请求,命田忌、田婴等人为将军,孙膑为军师,率领军队经过曲阜等地,由定陶进入魏国的境内。魏国听闻齐国想要援助韩国,非常气愤,因为上次攻打赵国也是由于齐国的从中作梗才导致他们被迫撤兵。于是,魏军放弃讨伐韩国回到了魏国。魏惠王痛恨齐国多次干预魏国的大事,于是派出魏国所有的军队去攻打齐国,命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将军,决定与齐军拼个你死我活。

孙膑见魏军来势汹汹,而且齐军的力量也不能与魏军的力量相对抗,只可智取,不可力敌,于是决定欲擒故纵的方法,让魏军上钩。孙膑命令军队朝马陵方向撤退,马陵道路曲折,有茂密的森林,适合埋伏。孙膑命令士兵第一天挖十万个灶坑用来做饭,第二天减到五万,第三天为三万。庞涓看见了以后非常开心,认为齐军差不多该逃的逃,该死的死,人数应该没有多少了,便让士兵轻装上阵。等到他们天黑时赶到马陵,在用火把照路的时候发现一颗树上写了字,一照便看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八个大字。庞涓恍然大悟,可是他们已经来不及撤兵了,齐军万箭齐发,魏军进退两难,死伤无数。最终齐军大获全胜。

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

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是战国中,齐魏两大国家碰撞后爆发的著名战役,当时齐国的军事家孙膑在战争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这两场战争对于结束魏国在中原地区的称霸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整个战局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从此战国七雄的局面正式形成,并将一直争斗到多年以后。

公元前445年魏文侯即位后,任用了一大批贤才,进行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国家很快富强起来,在军事上魏王加强军备,提高战斗力,通过一系列的举措,魏国成为战国初期最强的国家。齐国自西周以来都是大国,现如今也面临领土扩张的时期。

原本安心谋求自身发展的两国开始敌对,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爆发了桂陵之战,当时为了摆脱魏国的控制,赵国和齐国结盟。魏国借赵国想要攻打卫国为由,发兵前往赵国。

齐王在接受了段干朋的一石三鸟之计后,决定进攻襄陵,牵制魏军,让魏军两线作战,腹背受敌,向赵国拜师支持,出兵援助,保证两国的友好往来,让魏国和赵国继续焦灼消耗双方的实力,到时候齐国就左手渔翁之利。

这魏军刚才还在赵国打的风生水起,发现齐军来了,不仅如此,齐军还并分两路,有一支部队往自己的首都去了,这下,就有点忙不过来的感觉,因为两线作战,魏军大败。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桂陵之战围魏救赵。

魏国不愧是大国,在吃了败仗后并没有一蹶不振,整顿军队后又要攻打韩国,并且率领大将庞涓,带领十万部队,神挡杀神,佛挡杀佛。这一次孙膑又施一计,他判断魏军一定会急于求战,决定利用地形诱敌深入再一举歼灭。

魏军与齐军交战的当天,齐军假装不敌造成逃亡的现象。魏军穷追不舍,哪知孙膑早就派田忌率小部队前往魏国都城。庞涓听了也顾不上军队的装备,只叫了部分人马和自己同行回救。正中了孙膑和田忌设下的圈套,庞涓也被齐军抓获,这就是著名的以假乱真欺敌误敌的马陵之战。

马陵之战的典故

马陵之战,是指齐军在马陵大败魏军的战役,这次大战也成就了齐军的军事孙膑,齐国在这次大战后声名鹊起,从一个弱小的国家逐渐成为战国时期的大国。

魏国在桂陵之战被齐军击败,又被秦国夺去了几个旧都,但是他的实力还是不容小觑的。周显王二十五年,魏国又召集了鲁、宋、卫等国会盟,自称为王。但是齐国、韩国、楚国对此表示不满,拒绝参加会盟。第二年,魏国就命令庞涓对韩国进行讨伐。

韩国因为国力弱小无法对抗魏国,于是向齐国进行求救。孙膑认为在韩、魏两国兵力薄弱的时候出兵,既可以让韩国完全的归顺于齐国,又可以又很大的把握战胜魏国。于是齐威王采取了孙膑的意见,等到两国两败俱伤之时进行出兵,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发兵救援韩国。

孙膑仍然以“围魏救赵”的战法,直奔魏国的大梁,庞涓听闻齐军进军国都于是撤军回大梁,但是齐军知道韩国已经被救,便想要撤兵回齐国。但魏国不甘心自己的计划落空,想要一举歼灭坏它好事的齐国,命庞涓率领十万士兵追击齐军。孙膑察觉到魏军的来势凶猛,于是利用地势进行埋伏,用每天减少灶坑的方式来进行示弱。庞涓果然中了孙膑的计谋,认为齐军已经所剩无几了,竟然大意到只率领轻车锐卒进行追赶。魏军如期而至,走进了齐军的圈套内,齐军万弩齐发,全面出击,魏军实力大损,落败而逃。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马陵  马陵词条  桂陵  桂陵词条  战和  战和词条  典故  典故词条  比较  比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