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震惊中外的“一二八”,淞沪抗战中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的第十九路军,是国民革命军中一支能征善战的劲旅。在它短短3年多的生存时间里,先后经历了被蒋介石怂恿利用、与红军作战受挫、奋起抗日救国、自立旗帜倒蒋等几个阶段,最后终因寡不敌众,被蒋介石所毁灭。
在震惊中外的“一二八”,淞沪抗战中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的第十九路军,是国民革命军中一支能征善战的劲旅。在它短短3年多的生存时间里,先后经历了被蒋介石怂恿利用、与红军作战受挫、奋起抗日救国、自立旗帜倒蒋等几个阶段,最后终因寡不敌众,被蒋介石所毁灭。
三次围剿红军无功而返
1927年宁汉分裂后不久,担任国民党第11军副军长的蒋光鼐,秘密离开武汉,与第10师师长蔡廷锴共同率部入闽,恢复第11军建制,归属蒋介石政权。1929年,蒋、蔡飞兵直下济南,帮助蒋介石扭转了津浦线的战局,立下赫赫战功,于是蒋光鼐被任命为扩编后的第十九路军上将总指挥兼济南警备司令,为巩固蒋介石的中央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
第十九路军是以广东人为主的清一色步兵,纪律较严,战斗力甚强。1930年冬,奉蒋介石之命,蒋光鼐率3万人赴赣参加对中央红军的第一次“围剿”。1931年5月,第十九路军受命参加对红军的第二次“围剿”。1931年7月,蒋介石亲自出马,发动对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围剿”,第十九路军被编为右翼集团军第一军团战斗系列。8月7日,与红军主力发生激烈战斗,鏖战一场,战局形成对峙状态,双方互有较重伤亡。这是第十九路军首次与红军交锋的战斗,虽然打成平局,然而锐气大减,士气低沉从此不愿与红军对垒。
淞沪抗战千古留名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10月初,国民党为了增防南京至上海的治安,调第十九路军北上,担负京沪的卫戍任务。
1932年1月28日夜,日军悍然向我上海闸北驻军发动进攻。第十九路军第78师就地抵抗,淞沪战幕由此拉开。未战几时,78师伤亡600余人。在这危急形势下,蒋介石集团不但不援助第十九路军抗战,反而百般阻挠,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上海日本纱厂工人六七万人罢工,声援第十九路军抗战;全市纷纷组织义勇军、敢死队配合第十九路军;在校学生亦纷纷请愿,捣毁国民党地方党部,与第十九路军并肩战斗。蒋光鼐、蔡廷锴等爱国将领在全国一片救亡声中,亲率第十九路军奋力抵抗,打退了敌人的进攻。
但是违背人民意愿的蒋介石却指责蒋光鼐不从军令,影响了同日本的和谈妥协,悍然决定对第十九路军停发军械弹药,致使这支热血的爱国军队处境困难,连手榴弹都不够使用。2月下旬,日军猛增至8万之众,30余架飞机向上海附近所有市镇村庄大肆轰炸,第十九路军在不到200米的短距离与敌肉搏多次,伤亡5000余人,侧背受到严重威胁,大有被截断退路之势。在此情形下,浴血奋战一个多月的第十九路军,于3月1日含泪全线撤退。
5月5日,国民党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淞沪停战协定》,承认日军有权留驻上海,而中国军队却不能在上海设防,还承诺取缔各地的抗日运动。第十九路军也被迫暂驻昆山、苏州、镇江等处。
倒戈反蒋未成功
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为了暂时应付日本,于1932年6月将第十九路军调离抗日前线,由海道输送至福建进剿红军。蒋光鼐接电后十分难过。于7月26日辞去第十九路军总指挥职务,只答应就任驻闽绥靖主任,第十九路军交由蔡廷锴指挥。
1932年冬,福建省政府改组,蒋光鼐被调为福建省政府主席,蔡廷锴兼任驻闽绥靖主任。是年底,第十九路军被派去参加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
此时日本军队已占领了山海关,中华民族沦亡的危机进一步加深,全国人民要求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大批军队对中央红军发动第五次大规模“围剿”,命第十九路军向闽赣边界推进。蒋光鼐、蔡廷锴等爱国将领对这种倒行逆施的行径强烈不满,憎恨蒋介石对日暂时妥协、排除异己、制造内战的政策,于是酝酿调转枪口反逆。
时过不久,各地反蒋抗日的爱国者李济深、陈友仁、徐谦等纷纷到达福州,革命形势已达到高潮。蒋、蔡率领全军于11月20日发动了震撼中外的“福建事变”,通电全国与蒋介石公开决裂,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民主政府”,否认国民党领导,推举李济深为国府主席。同时将第十九路军改称“人民革命军”,扩编为 5个军,10个师,由蔡廷锴任“人民革命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参谋长邓世强,政治部主任徐名鸿。
蒋介石得知此讯后急忙纠集正在向中央红军大举围攻的主力嫡系顾祝同北路军9个师的兵力西进入闽,另从沪、杭一线抽调两个师南下福建。第十九路军在重兵压境和飞机滥炸下节节抵抗,由于兵力悬殊,寡不敌众,损伤惨重,最后招致完全失败。蒋光鼐、蔡廷锴、李济深、陈铭枢、陈友仁等悲愤出走,余部被迫于1月21日通电归降,被蒋介石改编为国民党第7路军,后来又开往河南、皖南整训。至此,一度辉煌的第十九路军被彻底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