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正清(英文名John KingFairbank,1907~1991),生于美国南达科他州胡龙镇,是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著名历史学家、美国颇负盛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哈佛东亚研究中心创始人,被称为“头号中国通”。费正清对中国一往情深,1932年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他曾五度来华。而抗战时期他在战时首都重庆15个月的工作、生活,以及与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共产党人的交往经历,更成为他长日凝思、深宵梦回的中国情怀。
在重庆架起中美出版物交流桥梁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35岁的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受命前往中国,来到国民政府战时首都重庆。他被美国国务院文化关系司新设的中国处任命为美国驻重庆大使馆大使特别助理、国会图书馆代表和美国书刊服务社主任,即美国国务院文化司的代理人。他在美国大使的领导下,从事中国问题研究,并将中国的出版物收集整理,以促进中美之间出版物的双向交流。
这些工作实质是以大使馆为“大本营”,在重庆通过多渠道的活动,为华盛顿“部际收集外国出版物委员会”(简称IDC)搜集中国方面有价值的资料。据资料统计,到1943年,华盛顿“部际收集外国出版物委员会”已经掌握了70种中国的期刊,它发行的中国图书缩微影片目录达到22页之多。费正清因此被称为“架起中美两国出版物交流桥梁的使者”。
在战时重庆,费正清经常身挎一部莱卡照相机,并利用它把从中国情报人员那里得到的有关中国、日本以及其它方面的文件资料拍摄成微缩胶片,将这些资料送回美国。他凭借特殊的身份结交美国和国民政府军政要臣,获取中国有关出版物和国民政府社会经济工作的情报、统计资料,及一些真实反映中共解放区情况的材料。
用心于美国对华文化关系政策
在中国工作期间,费正清与许多知名的中国学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也很乐意帮助和保护那些留美归国的中国教授、学者。
值得一提的是,费正清及他的妻子是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的挚友,他们夫妇的中文名字——费正清、费慰梅——都是梁思成给起的。梁思成一家在西南流亡期间,费正清夫妇给予了他们许多照顾。1944年11月,梁思成由昆明到重庆,和费正清一同审阅《中国建筑史》图稿胶卷。日本投降当天,为了与病中的林徽因共同庆祝胜利,费正清与梁思成由重庆乘飞机到昆明,之后又把林徽因接到重庆住了一些日子。
费正清非常重视美国的对华文化关系政策,他经常走访国立中央大学、南开经济学院等重点大学,访问国民党中国国立研究机构和中办研究院的各主要研究所等单位。通过对中国学者和教育机构的走访调查,费正清向美国国务院递交了一份关于中美文化关系政策的备忘录。
其中指出:“对华文化关系规划遭到挫折,原因在于目前太缺乏这方面的政策考虑。中国是一个争夺的战场,应该让我们的价值观念适应中国人的生活,并夺得胜利。但是,现在的文化关系行动计划,只是停留在方法上,而没有考虑最终目的。”“尤其是所提出的新闻宣传只告诉中国人,美国人是怎样办事情的,军方的报纸宣传我们是怎样打仗的,新闻署宣传我们是怎样生活的,美国发生了什么事情……其理由是认为美国生活方式必定得到中国人的认可。如果它确实是好的,中国人毫无疑义会接受。倘若它原本是不好的,那么无论怎么描绘、宣传都是白搭、徒劳……”他还举例说明,“一位曾在耶鲁大学受过教育的中国戏剧界年轻的领袖,此刻正在重庆搞戏剧创作。他说,他对苏联的戏剧界和现代生活了如指掌,但是他却已经有两年没听说过有关美国戏剧界的情况了。研究中心对此将会有些什么打算呢?”
在周公馆与南方局共产党人交往
在重庆的切身经历,让费正清看清了国民党政府的无能,及其愈发暴露出的个人专制。他逐渐对国民党失去信心,也对自由派人士感到失望。这一时期,他与南方局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朋友般的交往,这使得在中国一度陷于“幻灭”思想的费正清,蓦然触到了跳动的社会脉搏,听到了“五四”以来的时代呐喊。
1943年,费正清来到被《纽约时报》记者布鲁克斯?艾特金逊称之为“神秘的住处”的周公馆,初次见到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周恩来。周恩来渊博的学识和非凡的才能打动了费正清。他这样形容周恩来:“他有一双威严的光芒四射的眼睛,在其和蔼友善的外表下,掩藏的是久经磨练的犹如钢铁一般的意志……他肩负着民众的期望,英姿勃发;他悟性敏锐,多谋善断,献身集体主义事业。”
在周公馆,费正清还结识了周恩来的秘书、南方局外事组副组长陈家康。在费正清眼中,陈家康是一位个子矮小、精明能干、才思敏捷的小伙子,是一位拥有广博历史文化知识的年轻人。两人初次交谈,便深度探讨中国明清历史,由于趣味相投,一谈就是半个小时,费正清叹道:“这比我整个冬天在重庆与任何其他人所谈的都多。”
在与周公馆的共产党人的交往中,最让费正清难以忘怀的,则是他拜为汉语老师的龚澎。龚澎是1935年“一二?九运动”的学生领袖之一,1937年奔赴延安,曾任彭德怀秘书。费正清在龚澎身上看到豁达、热情的气质和善解人意的能力,“她的性格中既有精神饱满的面貌,又有对共产党事业的坚定信心……她除了聪敏之外,在这个到处充满唯唯诺诺声音和消磨时间的城市人群中,她是那个敢于发出不同政见的人。”1943年乔冠华和龚澎结婚时,费正清将一套牛津定制的西服送给乔冠华,作为友谊的见证。
1982年,费正清出版了自传《心系中国:50年的回忆》(China Bound: A Fifty-YearMemoir),详细记述了自己在陪都重庆的生活,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对那段烽火岁月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