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刘备为何不把军权交付诸葛亮 刘备的顾虑是什么

诸葛亮北伐没能成功,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内部因素自然是他和李严存在矛盾,最后诸葛亮是将李严贬为庶人。其实李严和诸葛亮都是刘备钦定的托孤大臣,军权更是握在李严手中,但诸葛亮毕竟威望更胜,这也导致两人无法齐心对外。刘备此番决定给后人带来无数遐想,那刘备到底有何顾虑,让他不愿把军权交给诸葛亮呢?

1、白帝城托孤

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后,退守白帝城并着手进行托孤。但奇怪的是,刘备做出一个十分矛盾的任命,“托孤于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 、“李严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这让诸葛亮没有掌握军权,难成为蜀汉的一把手,而有军权的李严却必须留在永安,这个任命让两人在刘备死后的八年内明争暗斗,导致北伐失败。

究竟刘备的任命有何意义,首先他任命诸葛亮为一把手、李严为二把手,李严却手握内外军权,成为“蜀汉总司令”,在这状况下,诸葛亮根本不算是真正的一把手。更奇怪的是,李严虽然有军权,却被排除在蜀汉权力中心的成都外,留在永安,这样他根本没办法行使权力。

那么刘备怎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其一,是为了巩固刘禅的位置,刘备知道,要让自己的儿子坐稳皇位,就需要分权制衡,让蜀汉内部制造矛盾,身为一把手的诸葛亮没兵权,二把手李严有兵权,却不在权力中心,如此一来刘禅的地位就会十分稳固,也有操作空间。因此刘备的这个任命,就被后人怒骂:“帝城托孤,是刘备给诸葛亮演戏,在试探诸葛亮忠心罢了。”

其二,蜀汉当时的现状逼迫刘备必须做出这样的决定,由于当时蜀汉大败,也没有替关羽报仇、夺回荆州,为了防止东吴一鼓作气灭了蜀汉,刘备才待在永安,并任命李严待在永安,守住国门,防备东吴的进攻。这于哪种说法比较正确,见仁见智,但由于刘备这个决定,也造成蜀汉无法再度崛起。

2、间接造成北伐失败

刘备死后,诸葛亮成为刘禅的相父,朝中大小事务都是诸葛亮说得算,李严也在永安尽心尽力,防止东吴入侵,让蜀汉重回正轨,一开始确实有收到效果,但等到诸葛亮再次和东吴谈和,李严的重要性大大降低,再加上诸葛亮决定北伐,两人的矛盾因此爆发。随着时间的推移,蜀汉重新和东吴联盟,李严也失去作用,被迫调回成都。这时诸葛亮要北伐,又向李严索讨军权,因此李严就要求,把益州东部的几个郡分割出来,设置巴州,自己要当巴州刺史。

这样的行为就是要划分彼此的势力范围,诸葛亮当然不愿意。李严为此感到不满,又提议干脆让诸葛亮“受九锡”吧!,在古代“九锡”是皇帝能给的最高赏赐,曾受“九锡”的人大多数都是篡位者,诸葛亮当然知道这个意思,因此严厉拒绝,两人的梁子就此结下。之后诸葛亮让李严率军支援汉中,江州则由他的儿子接管,整起事件才告一段落。

但李严还是不满自己受制于诸葛亮,为了主导兵权,两人在朝中暗暗较量,这却导致诸葛亮的北伐以失败告终。

公元232年,恰好是刘备死后第八年,诸葛亮进行第四次北伐,当时彻底失去军权的李严替诸葛亮筹集粮草,但他不服输,在蜀军占尽优势时,李严故意写信称: “粮草不足!”,对此诸葛亮不得不撤军,蜀军回到成都后,李严又装傻:“粮草足足的,你咋就回来了?”

好在诸葛亮有把书信留下来,才让真相大白,李严也因此被诸葛亮罢免,但第四次北伐就以失败告终。就因为刘备死前的任命,让李严和诸葛亮进行长达八年的内斗,最后导致诸葛亮北伐次次失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都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视频等版权权利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刘备  刘备词条  诸葛亮  诸葛亮词条  军权  军权词条  交付  交付词条  顾虑  顾虑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