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53倭寇砍杀4000明军是真的吗 《明史》等史料证明的的确确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朝的一些问题,话说在朝时期有53位倭寇砍杀了4000军,那么这个说法是不是真的,又有什么历史依据呢?又有什么样的史料记载呢?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感兴趣的我们一定别错过了,所以大家就速度的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别错过了。

据《史》、《筹海图编》等史料记载,在嘉靖三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555年,一股仅有53人的倭寇,先后流窜浙、皖、苏三省,洗劫攻掠绍兴、杭州、严州、徽州等州县二十余处,最后甚至进逼南京城下。在《史·日本传》里对此写到:

突犯会稽县,流劫杭州,突徽州歙县,至绩溪、旌德,屠掠过泾县,趋南陵,至芜湖。烧南岸,趋太平府,犯江宁镇,直趋南京。

这段描述中用了“突”、“趋”等词来凸显了了倭寇的机动性,同时这些倭寇的战斗力也很强,芜湖县丞陈一道和儿子率领军在南陵阻击倭寇,结果战败,双双战死。而在江宁镇,朱襄、蒋升两人率军和这股倭寇交战,最后不敌,朱襄战死,蒋升受伤,官兵战死300多人。因此《筹海图编》称这些倭寇“滑而有谋,猛而善斗”。

更让人吃惊的是这批倭寇到了南京城下,居然还猖狂的对南京城发起了进攻,南京兵部尚书张时彻不得不下令关闭城门,分派各将把守各门,还组织军民上城守卫,才将对方击退。此时在南京翰林院担任孔目的何良俊在笔记中写到“军士死者八九百”,而对方无一死亡。最后这批倭寇在浒墅关遇到苏松巡抚曹邦辅所率的数千人马,终于不敌被剿灭。此时这些倭寇已经横行80多天,军官兵死伤四五千人。

虽然这些记载可能有所夸大,关于这股倭寇的具体数量也有53人、72人等不同记录,但是几十倭寇能横行三省却是事实。出现这种情况,无疑和卫所制度的衰败有很大的关系。

朱元璋建立卫所军户制度,本意是让军士平时屯田,战时从军,节省开支。然而长期承平以后,卫所军队实际只会种田不会打仗。加上朝中叶以后卫所制度日益松弛,军户逃亡日增,倭寇经常活动的浙江、福建等地卫所,很多兵员不足3成,因此一旦遇到战时毫无战斗力可言,一触即溃,表现才会如此不堪。所以戚继光最后才会自己募兵加以训练与倭寇作战,就是因为卫所军队已经实在不适合再上战场了。

特别声: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都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视频等版权权利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明史  明史词条  倭寇  倭寇词条  的的确确  的的确确词条  史料  史料词条  证明  证明词条  
中国

 清朝普通的八旗子弟有什么特权

清朝时期,满族人的统治之下,原本占据人口大多数的汉人,身份地位相比之下却是更低的。满族人当中有八旗子弟,这我们都知道,我们也知道,这些人的地位一定是比汉人更高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