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楚国20万大军为何被孙武3万人歼灭?孙武为何没有灭亡楚国?

孙武一直被认为是兵家鼻祖,兵家至圣,他所著的《孙子兵法》,不仅可以运用在战场上,其实在现如今很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用到。而孙武曾经还有过,以三万人歼灭楚国20万大军的战绩,如此以少胜多真的是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了,能够做到这一点,孙武的确不愧是兵家至圣。那么为什么后面,孙武并没能灭亡掉楚国呢?

战争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最害怕的发生的事,因为这是血的代价,生命的代价。一场战争的发生就代表无数的牺牲,我们现在很幸运的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但在古代时期战争几乎是日常。特别是大国分崩离析各诸侯国为了争抢土地各人民都会交战。在春秋时期,吴国就与楚国展开了一场柏举之战,吴国以3万的兵力三战三胜完败20万的楚国

柏举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带领吴军打下的。孙武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孙子,是东方兵学的鼻祖。

柏举之战也是孙武在历史上唯一有记录的带战记录。柏举之战是因楚国的君王一时犯下打错错杀伍子胥一家引来了大祸,吴国军队也是一开始就突击到了楚国境内,等到楚国将领出军之后又因为莽撞落入了孙武的陷阱中,一开始就打了败仗的楚国接连失败。在孙武的领导下吴国仅用3万军队就把楚国20万大军打败,这一场战役也成为了春秋时期最大规模的战争。

柏举战争直接打击了楚国在各诸侯国的地位,一个大国被小国完败这是非常重大的事件。这让吴国名声大燥,从前看不起吴国的诸侯国都开始与吴国增加了贸易往来,这对吴国之后称霸奠定了基础。不得不说孙武真的是一位军事奇才。

楚国(公元前1115年—公元前223年)是先秦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国君为芈姓、熊氏。周成王时期,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不管是在春秋时期,还是在战国时期,楚国都是数一数二的强国。特别是在春秋时期,楚国和晋国之间的争霸,成为主要的历史事件。不过,在春秋后期,楚国却在新崛起的吴国手上吃到了一场惨重的败仗,这场战役就是柏举之战。在柏举之战中,吴国出动了3万大军,结果不仅击败了20万的楚国大军,甚至还差点灭亡了楚国,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柏举之战是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由吴王阖闾率领的3万吴国军队深入楚国,在柏举(今湖北省麻城市境内,一说湖北汉川北)击败楚军20万主力、继而占领楚国都城的远程进攻战。根据《史记》、《春秋》等史料的记载,公元前506年,晋国等诸侯国召陵(今河南省郾城县东)会盟,共同商讨讨伐楚国。对此,楚国选择进攻蔡国,以此回应晋国等诸侯国之间的联盟。在楚国进攻蔡国的时候,一直对虎视眈眈的吴国决定以救援蔡国为借口,以此发兵征讨楚国。公元前506年的冬天,吴王阖闾亲自挂帅,以孙武、伍子胥为大将,阖闾的胞弟夫概为先锋,率领3万吴军进攻楚国

在吴国大军出动后,蔡国、唐国也选择加入。在三国大军来到淮汭(今河南潢川,一说今安徽凤台)后,孙武挑选3千5百名精锐士卒为前锋,迅速地穿过楚北部的大隧、直辕、冥阨三关险隘(均在今河南省信阳市以南,河南、湖北两省交界处),以此达到对楚国的战略奇袭。等到吴国大军突然深入到楚国腹地后,楚昭王自然非常慌张,于是调集了20万大军,派遣令尹子常、左司马沈尹戌等迎战吴军。吴国君臣见楚军主动出击,遂采取后退疲敌、寻机决战的方针,通过退避三舍来实现以逸待劳,以此实现对楚国大军的打击。

楚国大军在遭遇失利后,选择在柏举(今湖北麻城,一说湖北汉川)列阵,准备再战。在两军对阵之际,吴王阖闾的胞弟夫概率领自己的5千前锋部队,直闯楚营。果然楚军一触即溃,很快就被吴军击溃。在这之后,孙武指挥部队乘胜追击,迅速将沈尹戍部包围。最后沈尹戍见大势已去,遂令其部下割下自己的首级回报楚王。在此基础上,楚昭王因为楚军的节节败溃,率先从楚国都城逃离。由此,吴军于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农历11月29日攻入楚国都城郢都(今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城北)。

最后,虽然因为秦国的支援和楚国庞大的疆域难以全面占领,促使楚国得以成功复国。但是,获得柏举之战胜利的吴国,还是差点灭亡了楚国。究其原因,吴国之所以能以3万大军战胜20万大军,一方面是吴国准备充分,并且拥有孙武、伍子胥、夫概等名将。就伍子胥来说,对于楚国的情况十分了解,而孙武的战略突袭方案,更是成为兵法运用上的经典案例。另一方面,就楚国来说,长期和晋国的争霸战争导致自己内部实力明显损耗,再加上楚昭王父亲楚平王荒唐残暴,任用奸臣,也是导致楚国内部混乱的重要原因,从而为柏举之战的失利埋下了伏笔。总的来说,柏举之战让楚国在春秋后期一蹶不振,而吴国则顺利称霸中原。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孙武  孙武词条  楚国  楚国词条  为何  为何词条  歼灭  歼灭词条  灭亡  灭亡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