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春秋五霸共有几个版本?五霸之首究竟是谁?

春秋五霸是指春秋时期最厉害的五位诸侯,当时周王的统治力已经每况愈下,各个诸侯国纷纷崛起,彼此间为了争夺天下而东征西伐。其中这五位曾先后称霸,因此就有了春秋五霸的说法。不过春秋五霸不止一个版本,可能在不同人眼里,能进入这个排行榜的诸侯也不同,所以这次帮大家把所有版本的春秋五霸都给找了出来,看看他们之间到底有何区别,谁才是真正的五霸之首。

翻开春秋争霸史,大大小小的战争太多了。群雄逐鹿,最大的赢家无疑是春秋五霸。

关于春秋五霸的人选,版本较多,各执一词。下面七种说法,得到了普遍认可。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史记索隐》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郑庄公-《辞通》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越王勾践-《四子讲德论》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白虎通·号篇》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吴王夫差-《汉书注·诸侯王表》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荀子·王霸》

齐桓公、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鲒崎亭集外编》

大家应该注意到,这些称霸的诸侯,往往在国力全盛时期,发出异彩,威压群雄。其中齐、晋、楚、秦得到了普遍认可。其中齐桓公,晋文公地位不可动摇。

其实论春秋五霸,在一国里,往往有若干国君,组成了一个系列。即这些国君,诠释了该国的争霸历程。

论争霸好战之国,认为非晋楚莫属。这二个国家呀,多次交手,极大地耗损了国力。正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晋楚,鹬蚌也;秦,渔翁也。

接下来,就为大家分析一下晋楚争霸过程中的鄢陵之战。之所以选择这次战役,因为这次战役规模巨大,影响深远。这么说吧,直接影响了晋楚的国运。

鄢陵之战是春秋中期,继城濮之战、邲之战之后,晋楚争霸中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的两国军队主力会战,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公元前575年(周简王十一年)春,楚共王在武城(今河南省南阳市北)派遣公子成前去郑国,以汝阴之田(今河南省郏县、叶县间)向郑国求和,于是郑国背叛晋国,与楚国结盟。同年夏,郑国子罕率兵进攻宋国。宋军先后在汋陂(今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之间)、汋陵(今河南省宁陵县南)被郑国击败。

晋国得知郑国叛晋投楚,并兴兵伐宋以后,晋国准备兴师伐郑,一方面出动四军,一方面派人前往卫国、齐国、鲁国乞师,准备协同作战。晋军统帅是:国君晋厉公亲统四军;中军将栾书,中军佐士燮;上军将郤锜,上军佐荀偃;下军将韩厥,下军佐荀罃留守国内;新军将郤犨,新军佐郤至。

郑国国君郑成公闻讯,向楚国求救。楚共王决定出兵救郑,以司马子反、令尹子重、右尹子革统领三军,会同蛮军,迅速北上援救郑国。楚军统帅是:楚共王亲统三军;司马子反将中军,令尹子重将左军,右尹子革将右军。楚共王亲兵左广彭名驾驭战车,潘党为右;右广许偃驾驭战车,养由基为右。郑成公亲率郑军,石首驾驭战车,唐苟为右。

于是乎,鄢陵对抗赛开始了!

晋、楚、郑国君亲自上阵,其中楚、郑为一体。双方均出动精兵强将,以求一逞,图霸中原。

鄢陵,成了春秋争霸的屠宰场。

士燮见楚军势大,产生了怯战心理,郤至说躲避楚军,就会增加耻辱。今日之战,狭路相逢勇者胜,惟有拚死搏杀,才能维护晋国强国形象。

接着,郤至分析了楚郑军六个方面的弱点:1、统帅不和,有隙可乘;2、亲兵由贵族子弟组成,自由散漫;3、郑军阵伍不整;4、楚军蛮人列阵不规范;5、月末布阵,影响士气;6、楚兵喧闹,战斗时定然混乱。

晋厉公采纳苗贲皇的建议,由中军将、佐各率精锐一部加强左右两翼。在营内开辟通道,迅速出营,绕营前泥沼两侧向楚军发起进攻。首先击破楚军中薄弱的左、右军。

楚共王自恃军力强大,听从伯州犁分析,率中军反击,企图一举摧毁晋军指挥中心。

双方你来我往,决战竟日。尘土飞扬,杀气弥天。晋霸争霸,两败俱伤。

激战中,晋将吕锜一箭射中了楚共王的眼睛。楚将养由基奉楚共王之命出手,一箭射死吕锜,为楚共王报了仇。

郑军被晋军杀得稀里哗啦,晋将韩厥几乎生擒郑成公。郑将唐苟为保护郑成公,战死疆场。

这次大战,晋国惨胜。

楚国司马子反因为贪杯喝醉,贻误军情,不顾楚共王劝阻,自杀身亡。

鄢陵之战的结果,对晋楚双方均无好处,此后晋楚霸权衰落,中原战场逐渐沉寂。

此番大战,再次印证了孙子关于战争的论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五霸  五霸词条  之首  之首词条  竟是  竟是词条  春秋  春秋词条  共有  共有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