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的故事,前些年一部电影也讲述了,而元朝时期也有一部元杂剧叫做《赵氏孤儿》,说的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政治家赵武的故事,整个故事可以说是惊心动魄,也多亏了有人宁愿牺牲掉自己的亲儿子,也要保住赵武,这才有了他后来的故事。不过,这个人物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吗?真实的赵武的命运又是怎样的?
《赵氏孤儿大报仇》(又名《冤报冤赵氏孤儿》、《赵氏孤儿冤报冤》,简称《赵氏孤儿》)是元代纪君祥创作的杂剧,全剧五折一楔子。
剧演春秋时晋国上卿赵盾遭到大将军屠岸贾的诬陷,全家三百余口被杀。为斩草除根,屠岸贾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搜捕赵氏孤儿赵武。赵家门客程婴与老臣公孙杵臼定计,救出赵武。为救护赵武,先后有晋公主、韩厥、公孙杵臼献出生命。二十年后,赵武由程婴抚养长大,尽知冤情,禀明国君,亲自拿住屠岸贾并处以极刑,终于为全家报仇。
该剧的人物形象的塑造颇具特色,剧中的一批正面人物形象,作者赋予他们不畏强权、见义勇为、视死如归的崇高品格。他们的性格,是在剧情的展示和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加以凸显的,真实感人。
该剧被列为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意大利、法国、德国的剧作家都有根据该剧改编的剧作上演。
赵武出生的时期,家族人就已经被满门抄斩了,只剩下了亲生母亲庄姬。庄姬之所以能够活着,就是因为她是国王晋景公的姑姑。
然而,赵武出生后,就被仇人所杀,幸好父亲生前曾帮助程婴,程婴用自己的儿子的性命救下了赵武,然后将赵武当做自己的儿子抚养,给赵武改名为程大业。
程大业从小就跟仇人屠岸贾的儿子屠岸无姜一起长大,两人关系很好。
十八年后,孤儿赵武长大了,程婴一步步设局,让他逐渐知道了赵朔灭门惨案。而屠岸无姜也终于发现,自己最亲爱的父亲其实是个大奸贼。
程大业逐步从程婴之子转换成了赵氏孤儿,程婴指导着赵武由一个单纯的青年一步步走向成熟。
屠岸贾想要让自己的儿子当国王,于是逼迫晋景公于困境下弃国而逃,力图让屠岸无姜完成自己篡权夺位,称雄天下的梦想。然而,从小受程婴教导的屠岸无姜终将“忠义”放在了“仁孝”之前,大义灭亲。
晋景公被程婴和程大业所救下,二人一起缓缓的说来了十八年前的往事。晋景公痛悔当年灭赵罪行,终于承认“赵武”身份。赵武也因此与母亲庄姬母子团圆。
赵武继续复仇,最终逼得仇人屠岸贾绝然死去。
历史上的真实的赵氏孤儿赵武
赵武:赵文子,戏剧《赵氏孤儿》的历史原型。春秋时晋国卿大夫,政治家、外交家,为国鞠躬尽瘁的贤臣,后任正卿。出生世卿大族,幼年其母与叔公不和,随母移居宫中。后下宫之难,赵氏灭族,赵武独存。前573年,晋悼公以之为卿。前548年,继范宣子执政,晋再修文德,弃征战,赵武尊王室,与楚弭兵。晋楚分霸,中原始宁。赵武秉承悼公遗志,与韩起、魏舒克制范、荀。然国资蓄于私家,六卿才能卓越,家臣任要职,而公室腐败,国家险象环生令赵武痛不欲生。于前541年,郁郁而终。
赵武首先不是遗腹子,他成大后复兴赵家后成为了春秋后期比较有名的政治家,他主张消弭战祸、发展民生的观点,得到了当时各诸侯国的普遍认可,此人终身反对暴力解决问题,这与他幼年传奇经历有很大关系。顺便说一下,赵家被灭族,与赵武的母亲也是就国君的姐姐生活放荡有直接关系。赵氏孤儿的故事为什么能千年流传?主要原因是反映了程婴与公孙杵臼的两个门客的“忠”和“义”,作为一种民族精神的传承,被后人无限地放大了。当然,故事中的时间、人物、事件是否真实?就值得进一步考证了。最早的记载来自《战国策》,而但最有名当属司马迁的《史记》,但目前学界对《史记》中的描写普遍存在怀疑态度,比如当时根本不存在屠岸贾这个人,应当是太史公杜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