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人会替商鞅感到不值,明明是靠实行自己的变法才使秦国逐渐强盛,最后竟然还被秦国追杀,落了个车裂的下场。不过商鞅能顺利推行变法,主要还是因为有秦孝公为他撑腰,秦孝公死后朝中贵族自然要拿商鞅开刀。而嬴驷继位时只有19岁,资料太浅根本没办法和长辈们抗衡,所以只能用商鞅的命来保全变法还能继续实施。秦惠文王也是无奈之举,只能说商鞅结局注定难逃一死,就看最后死得值不值了。
“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可以说正是这场变法使得秦国面貌焕然一新,最终奠定了秦国走向强大的基因。在秦孝公的一手推动下,商鞅变法深入到秦人血肉里,可最终的结局是商鞅被车裂。
按理,商鞅对秦国有着巨大的贡献,应该受到国人的尊敬,可结果却是被施以车裂,“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商鞅究竟犯了什么错,为何要被车裂呢?
如果大家仔细读完司马迁写的商鞅传,可以将商鞅总结为是一个令人尊敬佩服、令人叹息、令人怜悯的人物。商鞅雷厉风行,加上秦孝公的矢志不渝地支持,仅用20年时间让秦国迅速崛起。
商鞅主持秦国变法后,为秦军东出奠定了基础,司马迁记载,“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国家都发展得如此之好,可商鞅还是被车裂了。除了历史教科书上所指出的变法损害了秦国老氏族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老百姓苦不堪言。
商鞅变法的核心在于“耕战”,提倡“王者,国不蓄力,家不积粟。”意思是说,要在争霸中获取胜利,就需要动员全国的力量,尽可能让全体老百姓参与进来。因此,秦国在商鞅变法的影响下,攻击力极强,在与东方六国交手中往往能取得胜利。
可随着变法越来越严苛,条例越来越繁杂,老百姓生活却不幸福,“老母号泣,怨女叹息”。举个例子,《商君书》中记载一篇关于三晋老百姓逃走的故事,“三晋不胜秦,四世矣……小大之战,三晋之所亡于秦者,不可胜数也,若此而不服,秦能取其地,而不能夺其民也。”
三晋(赵、魏、韩)虽然不能战胜秦国,可历经多年三晋的老百姓依旧不愿意屈服秦国,为何如此?就是因为秦国土地虽多,可老百姓生活艰难困苦。退一步来说,商鞅的权力来自秦孝公,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
秦孝公死后,秦惠文王王位不稳,牺牲商鞅来获得老旧贵族、普通老百姓的支持,可谓一箭双雕。正如《盐铁论·非鞅篇》所说的那样,“弃道而用权,废德而任力,峭法盛刑,以虐戾为俗,欺旧交以为功,刑公族以立威,无恩于百姓,无信于诸侯。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