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孙权非常敬重张昭,为什么不用他做丞相

张昭,是汉末三国时期东吴的重臣,不过张昭这个“重臣”可能就比较奇特了。他是孙策的托孤大臣,也的确是尽心尽力在辅佐孙权,朝中的其他大臣也都对他很信服,然而孙权对张昭却有些不一样,当所有人都认为只有张昭能够胜任丞相一职的时候,孙权却一直反对让张昭当丞相,这是为什么?孙权为何不肯“重用”张昭呢?

1.孙权对张昭的感情是很复杂的,而张昭对孙权却始终是一种态度,什么态度呢?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在张昭眼里,孙权时刻都在犯错,而且屡教不改。这就是两人的关系,你让孙权如何接受张昭?所以孙权从心底是很讨厌张昭的,这也是孙权为什么不立张昭为丞相的原因。那么孙权为什么会讨厌张昭呢?

孙权和张昭的恩怨由来已久,在孙权跟随孙策东征西讨时,两人本来没有什么不愉快,但是等到孙策病危时,两人立刻有了很大的矛盾。什么矛盾呢?

当时孙策病危,急需要确立新的继承人,以张昭为首的一些大臣极力举荐孙策的三弟孙翊,因为孙翊有武略,性格极其像孙策。但是孙策却最终选择了安静而又沉稳的二弟孙权。这就是两人交往的开始,一个不算愉快的开端。

翊名俨,性似策。策临卒,张昭等谓策当以兵属俨,而策呼权,佩以印绶。

2.在孙权眼中,张昭是看不上自己的,这当然不仅仅在于张昭并不拥戴自己,也在于张昭对自己的态度上。孙策新丧,孙权哀痛,哭泣不已。这时张昭冷冷的对孙权说:作为继承人,最重要的是继承先辈遗业,并且发扬光大它。如今四处动乱,盗贼蜂起,你怎么能够放肆自己的感情,一直在这里哭呢?

这就是张昭对孙权的态度,一种近似于严父对幼儿的态度,说的不好听点,在张昭心中已经自认为自己是东吴的相父了。那么张昭这种自信从何而来呢?来源于孙策的临终所托。

孙策病危,将孙权托付给张昭,并且对张昭说:如果孙权不能担当重任,那么你就取而代之。如果实在不能克敌制胜,那么就可以西归故乡,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

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

这就是张昭自信的来源,孙策临死明确交代,张昭在孙权不能胜任时可以取而代之,这既是张昭的自信,也是孙权忌惮张昭的地方。因此,除了在继位初期孙权极力仰仗张昭,在以后的时期,孙权避免重用张昭,而两次将丞相之位给了别人,就是很明显的例子。那么孙权将丞相之位给了谁?他和张昭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就明白孙权的心情了。

3.首先看张昭处理政务的态度,公元232年,辽东公孙渊叛魏,向东吴称臣,这让孙权高兴的不得了,于是准备派使者处事辽东。这时张昭对孙权说:公孙渊之所以向东吴称臣,是惧怕魏国的进攻。如果我们遣使前往,一旦公孙渊反悔,那么我们的人隔着茫茫大海就回不来了。孙权和张昭极力争辩,张昭一点都不妥协。后来气的孙权按剑怒吼道:朝中的人入宫拜我,出宫拜你,你已经尊贵到如此份上了,还想怎么样?

后来两人一拍两散,张昭归家,称病不再上朝。而孙权则气的派人用泥土封了张昭家的府门,张昭则让家人在里面也用泥土封了一层,以表示抗议。这就是两人的合作方式,在冲突中合作,彼此不相让。那么孙权任命的丞相呢?也是这种人吗?不是。

孙权任命的丞相是顾雍,顾雍的性格和张昭截然相反。顾雍沉默寡言,每有意见总是秘密上奏折,如果意见被采纳,那么就将功劳推给孙权。如果意见不被采纳,那么就不再提起。因此,顾雍深得孙权喜爱和敬重。顾雍沉默寡言不代表他说话的分量不重,那么孙权有多重用顾雍呢?

4.孙权和顾雍之间保持着一个很奇怪的习惯,那就是每当孙权对政务有疑虑,就会派中书郎前去顾雍的府中询问,如果顾雍同意孙权的看法,那么就会热情的招待中书郎吃饭,然后出府相送。如果顾雍不同意孙权的看法,那么就会对中书郎态度冷淡,默不作声。因此,两人从始至终都合作很愉快。

这就是孙权不用张昭为丞相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张昭性格刚直,最重要的是张昭以托孤重臣自居,在和孙权说话时态度过于恶劣。而孙权不是刘禅,张昭也不可能是诸葛亮,所以从心底上孙权讨厌张昭。既然讨厌他,又为什么要坚持任命他为丞相呢?吴国又不是没有其他人才!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孙权两次弃用张昭为丞相,一是因为当初孙策新丧,张昭举荐孙翊为继承人,并不看好孙权,这让孙权从一开始就对张昭有意见。其次是张昭以托付重臣自居,蔑视孙权的权威,让孙权颜面丧失,所以孙权才不会给自己找麻烦,任命他为丞相。不过从另一个方面也可以看出,在容人之度方面,孙权跟曹操有很大的差距呀!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孙权  孙权词条  丞相  丞相词条  敬重  敬重词条  不用  不用词条  非常  非常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