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桥兵变其实在很多人看来是有点虚假的,赵匡胤究竟是怎么黄袍加身的,这一点恐怕真实情况已经无法知道了,但是要说是他的手下“逼”他穿上龙袍,很多人一定都是不太相信的,赵匡胤甚至多次拒绝,这真的可能吗?陈桥兵变究竟有多少被掩盖的历史真相,真实的情况究竟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960年正月,后周都点检赵匡胤在陈桥驿被兵士和将领逼迫称帝,并且以黄袍加其身,高呼万岁。赵匡胤迫于无奈,只得答应。即位称帝,改后周为“大宋”,定都开封,开启了赵宋王朝(960年—1279年)三百一十九年的江山社稷。
赵匡胤黄袍加身后,面对后周的宰相王溥,范质等人,赵匡胤是痛哭流涕,表现出一副很无辜、很无奈的样子,一再哭诉自己不是有意谋反,只是被逼无奈。不管赵匡胤怎么掩饰,还是露出了马脚。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及其集团蓄谋已久的一次改朝换代的军事政变。陈桥驿站上呼号拥戴的士兵和将领们不过是供赵匡胤驱使的一群傀儡,真正的操纵者指使者正是赵匡胤本人。
赵匡胤是整个陈桥兵变的总编剧、总导演、总策划兼男一号,但是他把自己装扮成一个毫不知情的人。那么既然是这样,为何陈桥兵变的真相与史书的记载会有如此之大的差距?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1.历史真相为什么跟史书记载的不一样呢?
不一样原因有两个:
摆脱道德困境
赵匡胤发动军事政变,夺了后周的政权,这件事情在道德上有两点赵匡胤实在不能忍受。
(1)国贼篡政
赵匡胤作为后周的殿前都点检,掌握军权的人,把小皇帝赶下台,夺了他的政权。他由此担负了一个国贼篡政的恶名。他怕史书一旦写下来了,那么他将会很不光彩,他不想在史书上留下千古骂名。
正如三国时期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十几年,死活他都不篡位,因为他不想担那个恶名。
(2)欺负孤寡
欺负孤儿寡妇也是一大恶名,赵匡胤从年幼的娃娃和毫无政治经验的寡妇手中抢了后周的政权,犯了一大忌讳,一个大男人欺负孩子和寡妇,抢小孩和女人的东西,自己觉得太不光彩,太不地道。正是,小人物怕政府,大人物怕历史
维护政权稳定
赵匡胤夺权本身就已经动摇了、破坏了能够证明政权合法性的基础。政权是偷来的,没有合法性,这是一个大麻烦,他赵匡胤以后要想巩固住政权,必须要解决掉这个问题,让自己的政权是合法性的,自己也是名正言顺继承大统的。
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
2.赵匡胤洗白自己
赵匡胤之所以要洗清自己,说到底还是拘泥于儒家的正统思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个社会的秩序必须稳固好,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自然为儒家正统思想所不耻。
所以,必须想办法洗清自己在陈桥兵变中的不良表现。针对陈桥兵变事件,赵匡胤用了三招来洗清自己。
赵匡胤洗白方法
①政变之前装不知,置身事外。《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载:“太祖醉卧,初不省。甲辰黎明,四面叫呼而起,声震原野。普与匡义入白太祖,诸将已擐甲执兵,直扣寝门曰:「诸将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
②政变之中装无辜,被逼无奈。《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载:“太祖嗚咽流涕曰:「吾受世宗厚恩,為六軍所迫,一旦至此,慚負天地,將若之何?」”
③政变之后装正统,天命所归。《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嗚呼!我宋之受命,其應天順人之舉乎!受命之日,市不易肆,仁之至也。”
赵匡胤的这三招很管用,欺瞒了世人,让自己的谋朝纂位变得名正言顺。
3.弟弟(赵光义)洗白哥哥(赵匡胤)
在宋太宗时期,赵光义命令翰林学士李昉等人编写《太祖实录》(《旧录》),写完后,赵光义不满意,《续资治通鉴长编》:“太祖朝事,耳目相接,今实录中颇有漏略,可集史官重撰。”
他说,太祖朝的事,离现在这么近,怎么记载的缺这么多,重修。太宗还特意指出:“太祖之事周朝也,尽力王室,中外所知。至于大宝(皇位),非有意也。”太宗特地指出,时值契丹入侵,太祖率兵出击,一日醉卧帐中,众将士云集,强拥太祖为皇帝,此乃时势所趋,并非人力所为。
赵光义此举,就是为了给他的哥哥洗白,告诉世人,他哥哥是全力忠于后周政权的,最后称帝并不是他的本意,他是被逼的。所以,要重新写,把这一段写清楚。为他哥哥正名,实际上是为了证明大宋王朝的合法,也即是他这个皇位得来是名正言顺的,不是阴谋造反得来的。
4.宋真宗赵恒洗白父亲、伯父
到了宋真宗时期,赵恒命令集贤院学士钱若水修撰《太宗实录》,很快就完成了,真宗看了后很满意。《宋史》:“俄诏修《太宗实录》,若水引柴成务、宗度、吴淑、杨亿同修,成八十卷。真宗览书流涕,锡赉有差。”
鉴于此,在咸平元年(998年),真宗又任命他主持修撰《太祖实录》,不料钱若水刚开始死活不愿意干,结果还是在真宗的逼迫下才接受。《续资治通鉴长编》:“先是,太宗命张洎重修太祖实录,其书未成,会洎死,己巳,诏宰相吕端、集贤院学士钱若水同领其事。若水恳辞,上曰:「卿新修太宗实录,甚为周备。太祖事多漏落,故再命卿,毋多让也。」”
钱若水等人修撰完《太祖实录》后,宋真宗很满意,于是大肆封赏修撰的史官们。但其中有一个很耿直的、叫李沆(hàng)的史官坚决不接受封赏,死活不要皇帝的赏赐。《续资治通鉴长编》:“仍降诏嘉奖,赐袭衣、金犀带、银、帛各有差。钱若水而下,又加散馆、食邑。沆独恳辞,诏许之。”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死活不愿意干,一个功成后不要赏赐。这说明什么?说明新修的《太祖实录》一定讲了一些违背历史昧良心的话。
景德四年(1007年),宋真宗又一次重修了《太祖实录》。《续资治通鉴长编》:“丁巳,诏修太祖、太宗正史,宰臣王旦监修国史,知枢密院事王钦若陈尧叟、参知政事赵安仁、翰林学士晁迥杨亿并修国史。”
《太祖实录》(《旧录》)在真宗朝时,经过了两次重修,每次重修,它的内容都有扩充,而且都有很大的改动,这个时候叫做《新录》。
《新录》是在宋真宗的一手督促下完成的,完全是按照宋真宗的意思来编写的。
在元代袁桷所写的《清容居士集》一书中,提到《太祖实录》有两本,“一是李昉诸臣所为,太宗屡曾宣索,已有避忌,至真宗咸平再修,王禹偁直书其事,出为黄州。”
这段话说的是大文学家王禹偁【chēng】编写《实录》,由于他这个人比较直,没有按照皇帝的意思将太祖的一些污点给遮盖住,他秉笔直书,实事求是,结果皇帝看到后非常不满意,把他贬到黄州做知州。
由此可知,真宗时期的《太祖实录》不太可靠,他这是在为他的伯父(赵匡胤)洗白一些污点。
还有一点,李焘(南宋人)在写《续资治通鉴长编》的时候,他既看了《旧录》也看了宋真宗时编写的《新录》,这两个实录记述的不一样,所以李焘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加了一小段注释,《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太祖固拒之,眾不可,遂相與扶太祖上馬,擁逼南行。匡義立於馬前,請以剽劫為戒。(旧录禁剽劫都城,实太祖自行约束,初无纳说者。今从新录。)”
说的是陈桥兵变中的一个情节,宋太宗赵光义拦着他哥哥赵匡胤的马,说咱们到了京城千万不能烧杀抢掠,赵匡胤于是便同意了。
《旧录》中写的很清楚,这个话(拦马扣谏)是赵匡胤本人说的,跟他的弟弟赵光义毫无关系。
而在《新录》中,这个拦马扣谏的事情是赵光义做的,真宗赵恒这是在替自己的父亲洗白,在陈桥兵变中有很大的贡献。
5.宰相赵普用说谎来洗白自己
关于陈桥兵变中赵普的贡献,《宋史》中只记载了赵普的一件事情,就是赵普进帐告诉赵匡胤陈桥兵变的事情。而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记载了赵普很多的活动,其中有一段关于赵普的小注:赵普飞龙记云:处耘亦同普晓譬诸将。按国史,处耘见军中谋欲推戴,即遽白太宗,与王彦升谋,遂召马仁瑀、李汉超等定议。然则晓譬诸将独普与太宗耳,处耘必不在也。今削去处耘名。
说的是,赵普写的《飞龙记》一书中记载了有个叫李处耘的人在陈桥兵变中参与了很多事情,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续资治通鉴长编》的作者李焘考察了所有的史料以后,证明李处耘没有参与那么多的事情,于是把李处耘的名字给划掉了。
李焘加这个小注的重要性在于一点:“赵普说谎了”,也就是说,赵普在陈桥兵变中没有那么大的贡献。
而这个所谓的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之所以说谎,是为了脸上贴金,为了证明自己有功劳。
6.他们洗白的结果:历史永远是胜利者的历史
宋太祖赵匡胤洗白自己,宋太宗赵光义洗白自己在陈桥兵变中的功劳,赵普用说谎来证明自己在陈桥兵变中的功劳,这三个陈桥兵变的主角都在说谎,但为何他们的这个“谎”却变成了今天的“真相”,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历史永远是胜利者的历史。
谎言重复一千次也会成为真理,陈桥兵变就是在三位说谎者不断的重复中变成了史书中记载的模样。
赵匡胤的极度被动,赵光义的积极主动,其实都是为了证明自己政权的合法性,解除他们道德上的困境,制造顺天应人的仁君气象。
但是不管是阴谋还是阳谋,不管是掩饰还是粉饰,都改变不了一件事实:公元960年,大宋政权取代了后周政权,柴氏江山变成了赵宋江山。
7.虽然陈桥兵变真相被掩盖,但我们不能否认它的成功
陈桥兵变是中华文明历史上的一次成功,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历史选择赵匡胤是中华名族的幸运
因为他最称职。
二、陈桥兵变的收益不可估量
过程短,仅仅用两天的时间就完成了改朝换代的壮举。
开支小,几乎没花什么钱,就完成了一次历史的转变,在历史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收益高,一下子把五代十国的乱局给终结了,将这个以暴易暴的政权更迭彻底结束了。
在中国历史上,从安史之乱以后,中晚唐就陷入了内乱,在加上五代十国这么一个乱局,赵匡胤结束了这个乱局,可以说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三、为宋代政治走向文明和理性铺平了道路
纵观以往,历朝历代的政变都充满了血腥,是以生命和巨大的财产损失为代价,而赵匡胤是兵不血刃就达到了开创新朝代的目的,没有喋血宫门,伏尸遍野,更没有烽烟四起,兵连祸结。
另外,陈桥兵变虽然也属于枪杆子里边出政权,但这次的枪杆子出政权和其他枪杆子出政权相比较起来,几乎没有死人。一提到枪杆子,大家就会想到流血牺牲,但是赵匡胤的枪杆子不仅没死人,而且是市不易肆,兵不血刃。在中国的政治史上体现了文明、理性,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陈桥兵变它让整个宋代的政治生活充满了理性、人道和文明,因为这个国开得好,一开局就体现了其理性、人道和文明。
四、为加强中央集权提供了可能
古代社会政权有一个特点,一旦中央集权强化了,国家就稳定了;一旦中央集权削弱了,国家就乱了,分裂了。
陈桥兵变让赵匡胤有机会把各地军阀的权力逐步削弱,造成一个强大的、集中的中央集权。
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建立了大宋王朝,取代了后周政权。虽然他在陈桥兵变中极力的撇开自己,将自己置身事外,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被逼迫的,从而来洗白自己。但我们不可否认陈桥兵变的成功对历史的影响。
陈桥兵变创造了一个新建王朝不流血的奇迹,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战乱纷争。
正是黄袍加身御海宇,五代纷争从此休。
不管赵氏一族夺得政权是否正当,不管他们如何的洗白自己,塑造自己名正言顺的形象,历史终究还是选择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