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0年,岳飞率军北伐得到各地义军支援,接连收复郑州、洛阳等地,面对金军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不过此后宋高宗却连下12道金牌强行召回岳飞,岳飞无奈只能会师,没想到回去后竟然遭到秦桧等人的诬陷,导致被冤杀。一代抗金名将就这样被冤死了。实际上宋高宗会下12道金牌实属罕见,而他的动机被认为是想要保住自己的地位,因为当时宋钦宗还被囚于五城,如果宋钦宗回归恐怕宋高宗的位置就要不保了。但背后恐怕还隐藏了一个关键因素。
在岳飞北伐取得节节胜利之际,而被宋高宗赵构连下诏书勒令班师,一直是很多人心中的遗恨。以致不少人都认为宋高宗之所以勒令岳飞班师,甚至最终杀害岳飞。乃是宋高宗畏惧岳飞北伐成功而迎回了徽钦二宗,致使自己皇位不保。那么,岳飞迎回徽钦二宗、真的会威胁到宋高宗的皇位吗
岳飞最后一次北伐,是在公元1140年。而宋徽宗已於公元1135年去世,其时唯有宋钦宗尚在世间。那么,倘若宋钦宗被迎回朝,真的能威胁到宋高宗的皇位稳固吗?
其一,宋朝的文官制度已经非常成熟,制约了宋钦宗再被拥立为君的可能。自宋朝建国之后,为防范残唐五代时期的“武人政治”再次上演,赵匡胤以“杯酒释兵权”的和平方式收缴了武将们的军权。自此,“以文制武”便成为了宋朝的国策。而自宋朝起,科举制已日益成熟,使得朝廷得以建立一套服务於中央皇权的文官官僚体系。
而文官政治,其本身就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宋高宗的大位已定,即便宋钦宗被迎回,也只能被当成“太上皇”去奉养。明朝的明英宗就例证(于谦言道:天位已定,宁复有他),而后来之所以有“夺门之变”。则是因为明代宗病重而不能理政、其又无子嗣的原因。
其二,乱世为君,更需才能与胆魄,宋钦宗也欠缺为君的资质。两宋之交,国家处於风雨飘摇之中,为君者更需才能与胆魄。尽管宋高宗也爱逃跑,但也有过英勇的表现。如靖康元年,金兵围困开封,宋钦宗遣人议和,需亲王为质。众亲王皆不欲往,唯有宋高宗自请前去,而与张邦昌同往金营。其后,宋将姚平仲却夜袭金营。史载:..金人见责,(张)邦昌恐惧涕泣,帝(宋高宗)不为动,斡离不异之(怀疑宋高宗是假亲王),更请肃王。
而宋钦宗在位期间的表现,却实在找不到任何亮点之处。倘若宋钦宗被迎回,宋高宗的声望更盛,宋钦宗更是不能与之争。在宋高宗的生母韦后被金国放还时,宋钦宗就挽住韦后的车轮,央请她务必转告宋高宗,若能回去,当个太乙宫主足矣,他则绝不敢望。宋钦宗与宋高宗争位,是既无能力也无意愿更无条件,所以,根本就不足为虑。
其三,宋高宗也并非那种异常痴恋权力之人。宋高宗是我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长寿皇帝,一共活了81岁,而宋高宗在56岁之时便禅位於养子赵昚。而据史载,宋高宗的身体状况一直非常好,用今天的话来讲,完全可以再干二十年。但宋高宗还是在自己良好的身体状况之下,松手了权力,这在我国历史上都是极为少见的,从中可以看出宋高宗并非那种对权力极度痴念之人。
宋高宗下诏令岳飞班师回朝,其实并不是怕迎回了宋钦宗,而是畏惧对武将们的失控。历史上的北伐大业,成功者极少。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南方后期补给的软肋难以解决,以及南方军队骑兵的缺乏而不利於进攻,宋高宗对北伐的前景并不看好。
再则,宋朝一直是“文人政治”,“以文制武”乃是大宋的国策。而在两宋之交的板荡之际,却给了武将们抬头的机会,这对朝廷来说,乃是权宜之策,也是最忧心之事。两宋之交,宋军将领投敌、兵变、不听调遣等都已是常事,而继续北伐,则会使得朝廷对武将们更加失控。宋高宗的内心中,更惧怕岳飞以战功与名望而成为“赵匡胤”。虽说以岳飞的的品格高尚,绝不会做出来“篡逆”之事,但正如赵匡胤对石守信等将领说道:..你们虽然无异心,然而你们的部下想要富贵,一旦把黄袍加在你们的身上,你们即使不想当皇帝,到时也就身不由己了。故而,一旦宋金的关系得到缓和、南宋的安全警报解除,宋高宗便立马收了韩世忠、岳飞、张俊等人的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