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清军胸前的“兵”字和“勇”字有什么区别?

我们在看朝的影视剧时,会发现军胸前有时候是“兵”字,有时候又是“勇”字,这个“勇”和“兵“究竟有什么区别呢?朝正规军一般是由八旗军和绿营军组成,八旗军又有满汉蒙24支部队,但在称呼方面八旗军一般会称为旗军,而“兵”则是特指绿营兵。有些人会认为“兵”和“勇”的区别在于,一个是正规军,而另一个不是正规军,实际上并不是这样,下面就为大家做个解答,一起来看看吧。

兵、勇在代是有区别的。

所谓“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兵”指所有国家正规军的军人,而狭义的“兵”则特指绿营兵,如果没有任何前缀只说“兵”,在代通常特指绿营兵,而八旗兵则会说“旗兵”或“某旗兵”,因此在一些时候,绿营兵的号衣上会写一个“兵”字。

所谓“勇”,则是代的“应急招募正规军”。勇营始创于乾隆、嘉庆时镇压川楚白莲教时桐城傅鼐仿照明代戚继光故事,招募勇营补充八旗、绿营兵力的不足,至湘军、淮军发展到高峰,是为应对紧急需要临时招募的正规军,一般是事急则募,事毕则遣散(但部分立功的军官会转入绿营体系),他们是正规军,但不同于绿营的终身、世袭当兵体系,报酬则较高。招募勇营称作“募勇”,而勇营基层士兵的号衣上一般会有“勇”字。

重要、大规模的战役往往兵、勇并勇,有些军将帅(如著名的向荣)部下有兵也有勇,就会出现“兵”、“勇”并存一处的情况,但实际上他们在基层分队(营、哨)是分别编组、互不搀和的。后期洋务运动时,因八旗、绿营衰落,廷允许部分湘淮军和左系(左宗棠)楚军勇营不裁撤,转为常备军,叫“防军”,而把从绿营中选拔出精锐、进行类似勇营的编组、训练,叫做“练军”,“防军”和“练军”一度分别穿“勇”、“兵”不同的号衣。

简单说,“兵”和“勇”都是代正规军的士兵,前者是常设正规军绿营的士兵,后者是应急招募的临时正规军勇营的士兵(虽然到同治年代后勇营其实已经常设化并取代了原先绿营的地位)。

不过兵、勇都特指最基层的“大头兵”,只有这些“大头兵”才会穿号衣,比他们级别高的是称作“弁”的军士,再往上就是队官、哨官、营官这三级军官,称作“将”,“将弁”不能穿“软料”即绸缎之类高级便服在军中,但也无需穿号衣,而再往上就是统领几个营的“大帅”,和统领几个大帅的曾、左、李这样的方面大员,他们的着装就更自由了。勇营是靠打太平天国起家的,太平天国的特点是封王封官特别多,兵抓住或杀死的”贼首“也自然特别多,论功行赏,很多”大头兵“也有级别不低的品级顶戴,他们的岗位还是”兵“,身份却已经是”官“,穿衣戴帽也就比较混搭了。

值得一提的是,从目前保留下的末照片看,其实不论绿营或勇营,他们基层士兵的号衣上其实并不一定直接写“兵”或“勇,而是在胸前或背后的一面或两面,直接书写军号、营号等番号字样,如”吉字营前营左队“等等,不过如果在现代古装片中这么还原,一来成本太高,二来也不够一目了然。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清军  清军词条  胸前  胸前词条  区别  区别词条  什么  什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