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朱棣算是削藩政策的受益者,如果朱允炆当年不削藩,他恐怕还当不上明朝皇帝。等朱棣继位后,削藩依然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手段,这点朱棣心知肚明。不过很多人不理解,朱棣为什么选择离开南京,要到北京建都,就气候条件来看,南京肯定好于北京,而且南京的底蕴也更加浓厚。迁都不是小事,朱棣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做出这样一番决定。下面52诗经网小编就打算给大家分析下其中原因,想了解的话就别错过啦。
1、政治上:为了安抚人心,保证“靖难之役”后皇位的合法性
朱棣是通过发动“靖难之役”一路从北平打到南京,掀了自己的侄子朱允炆以后得到的皇位。以暴力夺位,于理不合,所以他的统治注定会让很多人产生质疑。为了保证自身皇位的合法性,明成祖朱棣做了诸如改族谱、杀余党等诸多努力,迁都北京也是努力之一。
(1)迁都北京可以摆脱以建文为正统的观念,重新培植自己的执政基础
自洪武朝建都南京以后,至建文帝时,南京的朝廷组织机构已相当完备,再加上南京为数朝古都,已然养成了根深蒂固的封建正统观念。因此,当时的江南士族都以南京为国都,建文皇帝为正统,拒不服从朱棣。而朱棣大开杀戒后,已然结怨于江南,再继续呆在南京做皇帝,就会失去执政基础,只能在建文帝的阴影下当皇帝。而北京南方亲建文帝的势力,又是他经营多年的大本营,将国都迁到北京,可以迅速消解前朝的遗俗,培植自己的统治势力:
“若就北平, 要之宫室不能无更, 亦未易也” 。——《明史》
迁都北京或许要大兴土木,百般谋划。但是不破不立,在经营北京城的过程中, 朱棣可以按照自身的意志将原来的政治集团系统彻底拆散、分解,以此打造利于自身的执政基础。
(2)迁都北京是完成朱元璋的遗志,可以起到安抚人心的作用
朱元璋早就有了迁都北京的心思,在明朝立国之初,朱元璋就在南京和北京谁为都城上纠结过。他曾询问群臣:“ 北平建都 , 可以控制胡虏, 比南京何如? ”群臣答曰 : “ 胡主起 自沙淇 , 立国在燕 , 及是百年 , 地气已尽 。 南京兴王之地 , 不必改图 。 ”朱元璋认为,北京可以抵御异族,可以当做国都,但群臣认为以北京是元朝旧都,气运已尽的理由促使朱元璋定都在南京。
定都南京后,朱元璋就觉得南京不是很合适 。 因为它偏安江南,对控制辽阔的北方十分不利。 洪武元年,朱元璋下就有了在北方再建一个都城的心思 :
“ 江左开基 ,立四海水清之本;中原图治 ,广一 视同仁之心 。其以金陵 、大梁为南 、北京 。 ”——《明太祖实录》
大梁是今天的开封,朱元璋想建两都来加强统治,已然表现出其对南京为都的不满。因此,朱棣迁都北京,也是向天下表明他是在尽心竭力地完成其父的意愿,这是当年朱元璋希望太子朱标做的事,现在他做了,所以他就是朱元璋合理的继承人。
通过迁都北京,朱棣可以在摆脱建文余风,巩固执政基础的同时,标榜自身的合法地位,大大加深了其统治的合法性。
2、经济上:平衡南北,保持南方的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国家经济的整体繁荣
两宋以后,我国经济重心已然南移,南方的经济繁荣程度远超于北方。然而,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不能仅靠南方一隅之地,因此迁都北京是永乐朝平衡南北经济,增加国家经济活力的决策。
首先,迁都于北京,就是将政治中心转移到了北方,南方摆脱了政治中心的职能,就能一心发展经济,实现新的突破。此外,北方是军事重镇,胡虏皆聚于北方疆界,将权力中心转移到北方,就是将抵御外敌的重任都交给了北方,这就给南方营造了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以北护南,保持南方的经济繁荣。
其次,南方经济繁荣后,自然也能支持北方。明朝的边关政策大致使“南方出钱,北方出力”,南方将大量的财物输入北方,有利于发展北方的军事经济,以此缩小南北方的经济差距,实现国家经济的平衡发展。正如时人丘浚所言:“文皇帝迁都金台, 天下万世之大势也。盖天下财赋出于东南, 而金陵为其会; 戎马盛于西 北,而金台为其枢。并建两京, 所以宅中图治, 足食足兵,据形势之要, 而为四方之极者也。用东南之财赋, 统西北之戎马, 无敌于天下矣。 ”——《明会要》
可见,迁都北京,是朱棣保持南方经济,发展北方经济,以政治手段,将国家经济中心与军事中心巧妙结合的发展大计。
3、军事上:补充边防实力,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维护国家和平
(1)朱棣削藩后,北方边防空虚,迁都是为了补充边防实力
朱棣靠“靖难之役”夺取政权成功登基后,自然害怕有其他藩王效仿他,于是继续践行建文帝的削藩政策。他将大量边地藩王迁往内地。譬如,拥有“带甲八万,革车六千”的宁王被迁往南昌,谷王则迁往长沙,这就大大削弱北方的防御力量,造成了边防的空虚。为了加强北部边防,他采取了迁都北方就近指挥防御的办法,只要兵权在手,就能泰然处之,明朝特有的“天子守国门”局面由此造就:
“太宗靖难之勋既集, 切切焉为北顾之虑, 建行都于燕, 因而整戈秣马, 四征弗庭, 亦势所不得已也。 銮舆巡幸, 劳费实繁。易世而后, 不复南幸, 此建都所以在燕也。”——(顾炎武·《历代宗京记》)
迁都北京是为了有效加强北方边防,抵御异族,也是为了牢牢把握兵权,巩固统治。
(2)迁都北方是为了巩固边防,选择北京是因为其优越的地理位置
为了巩固边防,所以迁都北方,而选择北京除了因为它是朱棣的大本营以外,还以为北京优越的地理位置可以增加边防效果。
永乐朝的北方边患主要来自蒙古的鞑靼部和瓦剌部的南下以及女真部落的骚扰,这些边患都自东北而来。尽管在北方城市中,适合建都的还有西安、开封等地,当能有效抵御东北边患的只有“控四夷创天下”的北京城了。
除了离敌较近以外,北京城四通八达,黄河环绕,有利于最大程度的将指挥的战线前移,避免战火大规模蔓延。而发达的交通也 有利于南方大量物资的有效供给, 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北防的效率。
因此, 迁都于地处战略要地的北京城是朱棣牢牢把控军权,有效巩固边防的重大决策,对国家和平的维护意义重大。
4、结语
迁都北京是朱棣综合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考虑后的重大决策。应天府并未被其放弃,只是不再作为政治中心,转为以强大经济实力支持北方。北京城也并非空白,迁都北京城是在永乐十五年,但朱棣在永乐七年时便一直住在北京的行宫中为迁都做准备。总是,迁都北京城是精心谋划的结果,它有效实现了国家政治、经济、军事三中心的统一,为永乐一朝的强盛提供了新的凝聚力。无论从成祖个人统治还是整个明朝的长治久安来讲, 这种两都并行的政权运作方式都产生了积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