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魏武卒,在吴起的时代应该算是最为风光的时代,可以说就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甚至还打出了5万魏武卒击溃五十万秦军的这种1比10的逆天战绩。这里面除了吴起这位兵家亚圣的强大统帅能力以外,魏武卒自身的实力也不可小觑。在战国初期,魏武卒是列国中唯一一支成建制规模的职业化军队。其从兵员的身体素质,武器装备以及战斗训练各个方面,都做到了高标准。
战国初年,卫国人吴起从鲁国来到魏国,被魏文侯任命为河西守将。吴起是个有想法的人,他强调兵不在多而在“治”,并以此建议魏文侯组建一支新军,也就是魏武卒。
出于吴起的精兵理论,魏武卒的选拔标准是非常高的。据《荀子议兵篇》记载:想要入选魏武卒,必须要在身披重甲,腰悬铜剑,背上背着装有五十支箭矢的箭筒和硬弩,肩上扛着长戈,胸前挂着三天军粮,在半天的时间里,行军近百里。
“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
很显然,想要完成这样一个全装备负重行军的任务,必须要身体相当强壮才可以。事实上,这也侧面说明了魏武卒的单兵装备十分精良,佩剑长戈外加重甲硬弩,几乎就是全方位无死角。
当然了,这还不算完,入选魏武卒之后,需要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从单兵武艺到排兵布阵,各种战场情况都要涵盖,由此来培养士兵们过硬的军事技能。由于魏武卒采用的是募兵制,即职业化军人,其生活后勤完全就是由魏国负责。所以,他们完全不用担心生计,一心只需要练兵即可。
这样高标准选拔和训练出来的军队,再配合上精良的装备,以及吴起这样优秀的统帅,那几乎就是无敌的。因为战国初期的列国,其治军思想大都还停留在春秋时期,除了那些贵族部曲以外,大部分军队属于半职业化。
和平时候他们都在家务农,只有打仗的时候才会被诸侯大夫们召集起来。这就有点像欧洲中世纪打仗,军队通常都是由少量的骑士和农民组成。这些农民们往往都装备较差、且缺乏军事训练,战场配合效果一般。
当大家都是这样一种军事模式的时候,自然是看不出来什么差距的,基本上谁的人和战车比较多,谁就比较厉害。但是,当他们遇到魏武卒这种职业化军队的时候,立马就成了一群乌合之众。人家不仅武器精良,身体强壮,而且还有着相当强的军事素养。在战场上可以做到令行禁止,攻守有度,有着多种战术配合。
这种时候,不是光靠人多就能赢的。因为在冷兵器时代,只要军队的阵型不乱,基本上就能不败。所以我们看到,在阴晋之战中,吴起仅凭五万魏武卒,便能击溃秦国的五十万大军。这一战,不仅打下了魏武卒的赫赫威名,还是的秦国元气大伤,至此陷入对抗魏国的绝对劣势,曾经的春秋四大国,却逐渐沦为战国末流,以至于“诸侯卑秦”。
而后,吴起率领魏武卒,攻城略地,所向披靡,生涯历经大小七十余战,未尝一败。
《吴子·图国》: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钧解。辟土四面,拓地千里,皆起之功也。
当然了,魏武卒的强大,其实还有制度方面的原因。作为战国七雄中率先实行变法的国家,魏国在国家的社会制度率先实现了蜕变。李悝变法,首先打击贵族分封,在全国范围内大建郡县,使得魏国的权力高度集中。其次改革弊政,精简机构,推行法治,使得魏国的行政效率得到提升,最后废除井田制,鼓励垦荒,发展农业,极大的增强了魏国的国力。
而这些都是魏国能够成功组建魏武卒的关键!
首先权力集中,能够让魏武卒彻底的为国家服务,而不是魏国贵族王公们的私产。如此一来,吴起才能够毫无顾忌的去训练和指挥这支军队,并将其塑造成了一个整体。否则的话,魏武卒即使组建出来,其内部估计也是山头林立,什么大夫卿士的都能来插一脚。而且大家都会出于保护自己利益的目的,干扰军队的指挥。
这一点乃是春秋时代各国的最大弊病,因为其军队的组成,乃是诸侯麾下各级贵族的私兵,自然要以他们的利益为主。有战利品时大家谁都想争一争,遇到危险的时候,却都是谁也不想落在后面。由于这种战争思想的差距,他们面对魏武卒时,往往还没打,就已经输了一半。其次提升行政效率,可以给魏武卒的招募、训练提供最为便捷的通道。
最后的农业发展,更是魏武卒组建的基础。因为军队战力和国力直接挂钩,士兵培养及其装备都是国家很大的负担。魏武卒的待遇是很高的,他们不仅不用耕地劳作,魏国还要免除其全家的徭赋租税,奖励其田宅房产。每一个魏武卒,其实就相当于一个小贵族。如果魏国没有强大的物质基础,是根本养不起这样一支军队的。
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魏武卒宅。
事实上,魏国最后的消亡,很大程度上就来自于这高昂的建军成本。因为魏国的土地相对是有限的,生产力也是有限的,而魏武卒却是“无限”的。因为战争的消耗,需要魏国不断的去招募新的士兵,这使得魏国需要给他们不断的提供粮食和田产,而且每招募一名新的士兵,就意味着要失去一户人的徭赋租税。这个账怎么算都是亏。
当然了,只要魏武卒能够一直保持自己的军事优势,那么魏国还是有机会坚持下去的。毕竟没有土地和人口,可以去抢别人的。
但是,魏国并没能做到,一方面是魏国自己内部出现了问题,比如魏武侯挤走了吴起,使得魏武卒失去了军魂;而魏惠王又是穷兵黩武,四面树敌,长期的战争在不断消耗着魏国的国力。
另一方面则是,其他国家也开始变法强军了,大家也开始学着魏武卒的模式,组建具有自身特点的职业化军队,魏武卒之前的优势便不复存在了,这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而随着吴起的出走,老兵的逝去,魏武卒的战斗力也在逐渐下降。久而久之,面对曾经被魏武卒所蹂躏的各国军队,魏武卒有些力不从心了。
而当魏国开始吃败仗,那么魏武卒的春天也就到头了。因为魏武卒一旦战败,那便意味着又要补充兵员,不仅消耗了魏国的国力,魏武卒的战力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恢复。士兵培养其中很重要的是时间成本。因此若出现重大战役失败,会损失数年甚至数十年积累的成果,若想再补充,时间不允许,对手更不允许。此外,战败一般会涉及到土地和人口的丧失,这使得魏国重建魏武卒更加吃力。
如此便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魏国越来越弱,魏武卒也越来越弱,直至消亡。
总结来讲,魏武卒不是强不强的问题,而是在战国时代,他属于重装脱产士兵,魏武卒都是地主,不需要从事生产,是职业士兵,相当于西方骑士阶层。精英化训练,装备极其精良,所以吊打各国征召农民兵。
但是这个阶层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土地是国家赏赐的,规模非常有限,魏国一但经济出问题,打了几次败仗后,土地面积不足以支撑魏武卒体系,很快魏武卒就崩溃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都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视频等版权权利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