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爸爸妈妈可能会发现,家里一有客人,孩子就变得没礼貌,一会儿开门,一会儿关门,一会儿把贵重的易碎物品搬出来,或在客人面前做出不礼貌的行为。
于是,忍无可忍的母亲装着换茶的样子,来到厨房,低声细语地把孩子叫过来,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顿。但这样一来,孩子非但没有变老实,反而变本加厉,干尽了坏事儿。等客人一走,孩子马上就受到一顿体罚。而孩子呢?好像比你受的委屈还大,眼泪哗啦哗啦流个不停,为什么会这样呢?
“妈妈光和客人说话,我也想和客人讲话。”这种心理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然流露,具有这种心理是幼儿的一大特征。客人来了,自己好像被遗忘的角落,妈妈只顾着和客人说话,客人只顾着和妈妈说话,就是没人和自己说话,当他感到自己的存在不受重视的时候,内心便萌生了一种引起别人注意自己的“诡计”,所以就有以上的一些反常举动。这就是“吸引注目的机制”。它是不属于道德范畴的问题。
那么,客人来了,孩子怎么办呢?让孩子“到一边玩儿去”的做法是不妥的,首先应该承认孩子的存在。比如,可以对孩子说:“看到客人来了,先给客人送拖鞋,然后再给客人端茶,好吗?”让他帮助做点事情。这样,孩子以为自己是有用的,感到很满足,就会更努力地遵从父毋的要求。还有,要先把孩子介绍给客人,承认其存在的价值之后,再吩咐他说:“到隔壁房间去画一幅画来给客人看看”,等等。给孩子提出各式各样的“课题”,让他干得很起劲。
当然,也不要走向反面,比如客人来了,就叫孩子画画、唱歌、跳舞、讲故事,如果孩子并不喜欢这样,他也会采取一些反抗。比如有个小女孩唱歌很好听,妈妈经常在客人来的时候叫她表演,有一次孩子就是不唱,弄得大家很尴尬,孩子还哭了:“我就是不想唱!”由此可见,客人来了,也不要把孩子当表演工具,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让孩子干它喜欢干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