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要富养,我们全家都赞同。在我家里,任何东西涉及到秧秧,都会格外讲究三分。不但质量要求高,数量上也只多不少:不管什么东西,只要我觉得秧秧想要或者需要,我就去买了给她。她喜欢贴纸,我一买就是几大本。她喜欢画画,我就给她买很多彩笔。她喜欢积木,我一买就是好几套。她偶尔对铃鼓有兴趣,我就买了整套的奥尔夫教具回来。她喜欢橡皮泥,把橡皮泥搓碎,干了也不放进盒子,我就每周像买菜似的补充橡皮泥……
除了秧秧明显的兴趣,我随时看见有趣的东西都带回来给她:戴帽子的机器猫,小小的超市购物提篮,铁皮跳蛙,迷你小汽车……各式各样的可爱和出人意料的小东西,我见了爱不释手,就借口买回来给秧秧满足自己的购买欲。商店里的玩具还嫌不够,我又去淘宝买。玩具一买就是一箱,美其名曰这样快递费比较划算。
秧秧会说话后,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有时候也会想要一些东西。基本上只要她说句想要,只要家里装得下,我都会买了给她。我总想,女孩子眼巴巴盼着别人的东西不好,只是些玩具而已,何必不满足她呢?偶尔也记得给她灌输一些金钱观念,告诉她物质不能无限满足,妈妈不是有钱人。然而一个两三岁的孩子,大部分时间要的的确都是微不足道的东西,哪里忍心不给她买呢?不过是个自行车,不过是个气球,不过是个小厨房……
玩具以外,还有衣服。恰好秧秧也天生无敌爱美,让我打扮起来很有成就感。除了各种款式的衣服,我还给她买了很多手袋,打底裤,丝袜,发卡,发带,围巾,帽子,手套,鞋子……
总之,无论是玩具还是衣服,我都不吝于付账。我就像一个不按季节出场的圣诞老人,经常无缘无故地给秧秧送礼物。不是新玩具,就是新衣服。这些东西在家里越堆越多,为此我一次次扩大她的收纳地盘:专用的小衣橱,专用的游戏区,专用的抽屉柜。
然而不管多么海量的收纳空间,仍然会被迅速填满。除了我在无尽地满足秧秧的物质需求,秧秧的姥姥奶奶,也会经常买东西给她。
直到新年那一天,秧秧过生日,我才发现事情有点不对头了。那么多的礼物,秧秧最大兴趣不过是拆盒子,对那些价格不菲的礼物淡定的过分。崭新的SWATCH小手表,戴一会儿就扔到玩具堆里。大大的培乐多彩泥套装,随便摁几下就放下了。新的乐高套装,仅仅拆开瞧了瞧,连车子都懒得组装起来。我告诉她这是姥姥送的,这是爸爸送的,她转眼就忘了——秧秧是个记性很好的孩子,她之所以忘,是因为她觉得这些事情实在是太微不足道。在她眼里,这不过又是一批常规的礼物,没什么稀奇的,简直不算一件事情。
要说富养,倒也真是看出点效果:秧秧变成了一个对物质给予没感觉的孩子。再好的东西给她,她都觉得是理所当然。似乎倒是淡定了,公主范儿了,可她对别人的付出也不懂感恩,甚至不屑一顾了。她的游戏区乱成一团,海量玩具散落在内,简直像个垃圾堆。秧秧也渐渐不再仔细地玩每一个玩具,在她眼里,这些到处都是的东西实在不值得认真对待。
秧秧被我们的富养政策养出了讨厌的公主病,我和秧爹开始反省。富养女儿,是希望她眼界开阔,气质高贵,不要轻易为物质所诱惑。但绝不是希望她穷奢极侈,不知感恩,家里乱得像狗窝。于是,在一月一日,秧秧生日的当晚,我和秧爹郑重跟秧秧商量,清理她的游戏区。把所有她近期没有碰过的玩具都处理掉,送给楼下收破烂的。
很多朋友说:你不要清理孩子的玩具,她会想念的。那你们可就太小看这富养的破坏性了——在我们清理玩具的时候,秧秧根本就无动于衷。对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她简直一点感情也没有。到现在她也没有提起过那些被清理的玩具,因为她根本就很久很久不再看那些东西一眼了。
秧秧的游戏区有十几个箱子,清理之后至少空了一半。我们留下了部分毛绒玩具,奥尔夫音乐教具,车子模型,积木,乐高拼插和培乐多橡皮泥套装,名牌电动玩具以及她的厨房套装之类(这样一数,其实也还是不少啊)。其余的基本都处理掉了。面对这清爽的游戏区,秧秧突然开始认真地玩儿玩具了。她每天认真地坐在清爽的台子前忙活,一玩儿就是半小时以上——当游戏区只剩下几件玩具的时候,她的目光终于落在了它们身上,她也终于发现这些东西原来是这么的有趣。
秧秧的游戏区从一开始打造到现在,变化了好几次样子。但以前几次都是在充实,丰富。唯有这一次是去掉,简化。因为我想给她珍惜、专注、条理和感恩。这不是任何玩具,但我相信这会是让她受益终身的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