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时需要我们明确地告诉他们该怎么做。
3岁的安安又一次跟小朋友抢玩具,妈妈很恼火,因为她已经教育过安安无数次了。但她没有意识到安安不知道除了抢,还有什么其他方法可以得到他想要的玩具。后来,妈妈告诉安安:“你不能抢别人的玩具。如果你想要,可以用你的玩具跟小朋友换。瞧,你可以用这个小汽车跟平平交换,他要是不喜欢,你再拿那个小熊试试。”果然,安安与小朋友争抢玩具的情况少了。
与此类似,当孩子出现打人、咬人、推搡别人等攻击性行为时,先了解事情的原因,在惩罚不当行为的同时,告诉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采取什么合理的行动。
两岁半军军咬了佳佳的手,因为佳佳吃掉了他的那份点心,托儿所老师告诉他:“军军,不可以咬人,你可以告诉老师佳佳吃了你的蛋糕,老师会批评她。”当军军和佳佳被隔离了2分钟以后,老师问军军:“刚才怎么回事?”军军回答:“佳佳抢了我的蛋糕。”“对,就这样。”老师一边拿出一份蛋糕给军军,一边说,“你告诉老师,老师会帮助你的。”从此,军军知道了,告诉老师是个好办法,比咬人管用多了。
当家长知道孩子某些行为习惯尚未养成,就需要及时、巧妙地提醒孩子,这样孩子能够欣然地按照要求去做。
3岁的非儿老是不记得吃饭前洗手,因此吃饭前妈妈就领着他唱洗手歌,一边唱,一边问:“吃饭时间到了,第一件是该做什么呀?”非儿就高高兴兴去洗手了。
14岁的东方,经常忘记将脱下的鞋放在鞋架上。每天,东方一进门换鞋,外婆一提醒他,东方就会随手把鞋放在架子上。这样减少了东方和爱整洁的妈妈为此而发生的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