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耳朵小的时候,一直都是家里的中心,她的呼唤也好,发问也好,一家人都是放下手头的事情,第一时间来解决。因为孩子小,没有那么多的判断,安全感是第一位的,等待会带来巨大的不安。
但是,如果一直维持这样的做法,孩子无疑会错以为自己就是中心了,这是不行的。大耳朵需要改变,必须改变。
世上的事情大概就是这样的,你想要去做,机会就来了。一次吃晚饭的时候,大耳朵和爷爷说话,小耳朵也有话要说,就插了进来。大耳朵没理她,于是她开始着急。大耳朵暂停了和爷爷的话题,转头对小耳朵开始启蒙:“孩子,你大了,需要学会一件事:要知道先来后到。我和你爷爷正在说话,你有什么事情,等我和爷爷说完了,再跟你说,OK?”
不知道小耳朵是否真正明白,她没有说什么。等大耳朵和爷爷说完,小耳朵说:“现在该我了吧?”然后大、小耳朵开始谈话。
这次事情的处理,似乎是很圆满的,后来基本上都遵守约定,先到的先说,后来的就等待。当然大人也严守这一点,孩子先说了,大人照样靠后,谁也没有优先权。小耳朵偶有反复,一般也可以拿顺序堵住,尽管她会不高兴。
当然,等待是难受的,也会烦躁,但是她得忍耐。即便想发泄也没关系,就是不可以插进来。这样久了,小耳朵排队的意识还是比较强了。
一般来说,孩子往往会在家庭中占据中心的位置,好事坏事都围绕着他们,他们很容易迷失自我,也忽略了他人,更误解了自我和他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孩子也因此习惯了中心的位置。但是世界不是按照家庭的格式建立的,社会有社会的规则,没有人永远处于中心的位置,没有人会永远享有优先的特权,那么就必须学会尊重别人的优先权。靠后站,等待,是每个人必须要学会的。
学会等待,更重要的是学会对人的尊重。
谈及孩子插话这个话题,可能很多家庭里都出现过类似的状况。对于小一点的孩子来说,这种等待的要求或许会有些困难。因为,我发现小一些的孩子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表达自己当时的想法,等大人聊完之后,他们往往把自己要说什么都忘记了。
因此,对低幼儿童来说,我建议可以让孩子进行“有礼貌地插话”,也就是在别人聊天时,征询当事人的意见后才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我想说句话,可以吗?”这样,其实已经是一种尊重他人的处理方式了。而让孩子学会等待话语权的方式,可能需要在大一些的孩子身上来落实。不过我也深信,孩子从这种相互平等的等待中学会的,除了对自己更客观的定位,还有对他人更由衷的尊重。
总之,让孩子学会等待,不仅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忍耐性格的培养,等待别人,也能赢得别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