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有些孩子是家长“教坏”的

   “孩子的一些错误行为是父母亲口传授的。”社会学者邢丕震日前在一个幼教沙龙上语出惊人。

    邢丕震说,一个朋友的孩子非常聪明伶俐,可这个男孩上小学后,毛病越来越多———逃学、撒谎、找人替写作业、骗家里的钱、沉溺电子游戏等等,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问题孩子”。孩子的父母为此求教于邢丕震。

    “教育孩子要对症下药,首先要弄清楚原因。”邢丕震说,“就在我与家长聊天的时候,这个孩子向父母要钱买练习本。孩子的母亲一边掏钱一边说,买本子可以,但是不能把1元的本子说成2元从中贪污啊。孩子漫不经心地点头。”

    从母亲随口说的这句话里,邢丕震发现了问题的症结。他问孩子的父母,是不是经常给孩子这样的“提醒”,家长想了想说是的,怕他学坏,所以看到一些关于小孩子错误行为的信息,比如:逃学去玩电子游戏,花钱找人写作业什么的,经常给孩子提醒。邢丕震马上告诉他们,孩子就是这样被父母亲口“教坏”了。

    一个少不更事的孩子,就是一张白纸。有些家长经常无意间“提醒”孩子,不知不觉中把操作性很强的不良信息灌输给了孩子。你提醒他不要做什么的时候,他同时也知道了,有些事情还有那么一种做法。好奇、冒险心理是人类的天性,在孩子身上表现得更充分,于是,在自认为条件许可的时候,孩子就会去试一下,如果没被发现,而且屡试不爽,不良习惯就形成了。比如,假期里父母上班之前对留在家的孩子提醒:我们走后不许玩电子游戏,不许没完没了地看电视。孩子本来对这些事情就很敏感,你一说,提醒他了,等你走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可能就是你强调不让做的。

    邢丕震认为,孩子在5岁以前,家长要有意识地强化良性信息的灌输,孩子只需要知道事情应该怎么做就行了,父母不要“多此一句”。谈到自己的经验,邢丕震说,他的女儿对钱很不敏感,就是在孩子能够“打酱油”的时候,他们两口子只注意强化一点:买东西找回来的钱,必须交给父母。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现在家里的钱在桌子上不管放多久,孩子都不会特别关注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有些孩子是家长“教坏”的  有些  有些词条  家长  家长词条  孩子  孩子词条  
综合行为

 揪出孩子爱磨蹭的11个理由

 十个孩子倒有9个让家长抱怨磨蹭的,孩子为什么总是拖拖拉拉磨磨蹭蹭,家长该不该帮孩子改掉这样的“坏习惯”呢?  No.1 缺少时间概念  孩子做事爱磨蹭,通常是...(展开)

综合行为

 外国家长化解BB任性的4个方法

 所谓任性,就是任着自己主观的性情和喜好去做事,或对个人的需求和愿望毫不克制,全然不理会他人的感受。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指出,幼儿随着生理上的不断发育,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