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已有将嘴唇涂上颜色的欲望,确切时间可追溯到人类最原始的时代,印第安人便已使用化妆来表达喜乐、成功、悲伤与战争。
一、历经兴衰的绛唇
在古城乌尔(Ur)出土的文物中,人们发现了公元前3500年的唇膏。而在古埃及时代,人们就开始利用小支芦苇草及植物的叶柄,将朱砂、赭石及植物性颜料涂抹于嘴唇上。古希腊人并不重视他们的太太是否化妆,只有一些年轻人才会涂上少许的口红。而当时的名妓在接见客人之前,就必须很慎重地梳妆打扮,她们用一些由植物的根粹取出来的颜料为嘴唇上色。
对罗马的女人来说,浓妆属于文化的一部分,突出的是其装饰的效果。
细长的眉毛、没有上妆的眼睛、涂上口红的小嘴以及高高在上的额头,组合在一起,是文艺复兴时代美女的典型。
而在巴洛克时期,典型美女则是具有粗黑的眉毛、上浓妆的眼睛、玫瑰色的脸颊以及用红色口红清楚描绘的双唇,此与文艺复兴时期所偏爱的“素净型”之美截然不同。但是以前的颜料及油膏,常常不能将嘴唇染成红色。苏俄的女皇凯瑟琳便命其宫女吸紧及咬破她的嘴唇,使嘴唇变成红色。到了彼德麦尔时期,此种鲜红色口红的风潮使消失了。浓妆在此时被认为是不高雅的,朴实素净在此时又成为风潮。在十九世纪后半期,上流社会的女性也偏爱这种苍白无妆的脸,化妆只会使妇女招来不好的名声。这种情形倒和中国50年代至80年代初期差不多,化妆不但会给自己带来不好的名声,甚至会招来噩运。“不爱红妆爱武装”,这又会是哪一个爱美女性的真心话呢?
二、口红色彩流行风
世界上第一支口红笔在1883 年阿姆斯特丹的世界博览会上展出,价格约折合100马克。这是一条像香肠状的口红笔,它由鹿脂、蜡、杏仁油等做成,因为当时没有口红套筒,便用棉纸卷起来,与今日的口红完全不同(旋转式的套筒于40年代在美国首先发展起来),但相对于早先装于罐中的唇膏,这也可以说是个重大的进步。
其实在伊莉莎白时代已有了第一支唇笔。这支唇笔是用石膏和植物微粒等做成的,非常坚硬,所以妇女们后米还是较喜欢用装于小罐子中的油性唇膏。
20年代的流行风潮源于巴黎,此时流行的是深红色嘴唇、深色眼影、细长眉毛及较淡薄的粉底,化妆品已受到仕女的喜爱。同时,德国也受到这股流行风潮的影响,起初只有护唇与淡色的天然色系唇膏,然后才有樱红和深红色系。后来一些意识形态的盛行,德国妇女便开始不化妆,也不再将唇膏视为化妆时最重要的物品。
在50年代的战后时期,生活渐渐改善后,对于每一位妇女来说,口红已不再是奢侈品。唇膏的颜色也随着流行趋势而有所变化,成了追求流行妆扮时重要的配件之一。有时流行明亮的浅玫瑰色,有时流行强烈的紫红色,后来也流行使嘴唇光滑的天然色系, 以及褐玫瑰色、红褐色、罂菜色、深紫色、橙色或巧克力色,彼此交替流行。而贴在唇上晶莹闪烁的珠片则是本世纪末另类的极致红唇了。
现代妇女都选择所喜欢且适合自己的唇膏,并且会依照心情、服装及场合来搭配。根据资料显示,介于20至50岁之间的女性,有60%使用唇膏,其中又以30至39岁之间的女性最为喜爱。
三、唇型与个性的奥秘
唇型与个性有很多关联,例如厚唇的人可能为人豪爽且性感。而唇薄的人则性格较固执、较坚定。这些关联非常有趣,但不一定适用于每个人。在一项标题为“化妆的效果及化妆给人的感觉”研究报告中,作者J.A.Graham写道:一位化妆涂口红的女性,在社交场合中让人觉得较有自信心也会获得较亲切和礼貌的待遇,并且使人较想和她接触。在与人交往时,嘴唇扮演了一个核心的角色。当女性所涂口红的颜色非常抢眼时,她也需要一些自信心。口红可以吸引目光,同时也是活跃、性感的象征。
红色让人与血、火和爱联想在一起,给人的感觉是兴奋及充满乐趣的,它是强而有力的。一个喜欢红色的人,是兴奋的、充满活力的、乐于体验人生的并且有强烈的渴望,它代表积极的力量和征服力。由一个从很多用品中快速抓取的测试显示,大部分接受该测验的人都会抓取红色的用品。此外,人们也特别容易察觉到红色的存在(还有绿色和蓝色)。红色与交感神经有密切的关系,它会使人变得较有活力。另一方面,忧郁的人总是远离红色,怀孕的妇女也觉得红色太具有刺激性,这是因为她们直觉地想要减少红色的影响力。
嘴唇的皮肤和手背的皮肤一样敏感,另外较敏感的部位还有舌尖。嘴唇控制在脑的控制中心里,负荷量为第三大,所以在复杂的说话过程中嘴唇是个很重要的角色。我们对事物的评价和看法通常与现代潮流趋势下的精神相配台,而涂上口红的嘴唇,在现今对于我们来说, 是非常吸引力的,只要在双唇涂上美丽的颜色,一定可以加深别人对自己的印象,这里含有一条常识:一般人对于有吸引力的人印象会比较深刻。而这也是口红成为女性最普遍的彩妆用品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