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中午,小区的王爷爷办七十岁的寿宴,小区里很多邻居都参加了。在寿宴开始之前,酒店的主持人要王爷爷讲几句话。王爷爷说:“我啊,大半辈子都生活在农村,也可以说是辛苦了大半辈子的,但是我再苦再累,都感觉不值得。为什么这样说呢?我现在老了,没有收入来源了,却要女儿来养老,可是我薄待了女儿......”说到后面,王爷爷老泪纵横。
王爷爷的老家在一个小山村,主要靠种地为生。他有三个孩子,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王凤,女儿是老二。王爷爷以前有重男轻女的思想,认为女儿长大之后,出嫁了,就是别人家的人,对她再好,也没有用。
王爷爷的两个儿子,从小就被送到县城读书。王爷爷心想,自己辛苦一点,把两个儿子教育好了,以后他们能考上大学,一家人都过上好日子了,等自己和老伴年纪了,大儿子家里住一年,小儿子家里住一年,也是一件美事。要是两个儿子都赚到了钱,每个月给自己几千几百块钱,养老是不成问题。
为了两个儿子读书,王爷爷让女儿读完初中就去南方打工,还要女儿把打工赚到的钱,都寄回家,给哥哥和弟弟交学费。在两个儿子上大学的时候,王爷爷拼命干活,农闲的时候去山里砍树。有一次,一棵大树倒下了,还砸伤了他的小腿,在医院住了大半个月。
当然,王爷爷的两个儿子也很争气,都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大儿子在北京上班,小儿子在石家庄上班。大儿子前些年,还自己创业,开了一家网络公司,每年收入上百万。小儿子也当上了某企业的领导,年收入几十万。
两个儿子刚刚上班的时候,还会寄点钱回家,但是结婚之后,就和父母来往少了,也不寄钱回家了。很多家庭,男人花钱,要看老婆的脸色,否则就是“身无分文”。大儿子创业的时候,老婆娘家给了几十万,但是王爷爷一分钱都没有给,王爷爷也没有钱。因此,大儿媳就不愿意孝顺公公婆婆了,认为带着两个“穷苦的老人”,会拖累自己。
小儿子的老婆,是石家庄某大型企业的老总,有钱有势。要不是因为娘家人鼎力相助,小儿子一辈子都是一个普通员工。因此,小儿子对老婆是百依百顺,要不要寄钱给父母,都是老婆说了算。
王爷爷的两个儿子,都在漂泊在外,就是想陪伴父母,也没有时间。加上老婆管得紧,慢慢就很少回家乡了。王爷爷办七十岁的寿宴,两个儿子也没有回家,只是转了六千块钱给王爷爷。
再说王爷爷的女儿王凤,因为没有文化,打工赚的钱,都给了哥哥和弟弟上大学,因此她一直很穷。很多年以前,王爷爷生病住院了,女儿就请假回家,照顾他。王爷爷对女儿说:“女儿啊,你的哥哥和弟弟都在外地工作,常年不回家。你以后就嫁到附近的人家,也让我们两老,以后有个走亲戚的地方。”
王凤在打工的时候认识了一个湖北人张军。张军也是农村出身,初中文化,做事勤快。王凤就和张军商量了一下,两个人在王凤的家乡县城买房子。张军觉得王凤很善良,就答应了王凤的要求。王凤在县城买房子之后,又买了一间车库,把父母接过来,安排他们住在车库里。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王爷爷的两个儿子都在他乡,再孝顺父母,也只是说一说而已,真的有事情了,都是靠王凤忙前忙后。家里的亲戚,也是王凤去交往,人情往来,都是王凤掏钱。
王凤常常对别人说:“虽然我没有读多少书,但是孝顺父母的事情,总是没错。父母在身边,也是一种福气。”
现在,王爷爷常常对亲戚朋友说:“不管你生多少儿女,最孝顺的儿女,往往是"没出息’的儿女。”
王爷爷说这句话的时候,满是愧疚感,他觉得对不起女儿。要不是自己重男轻女,女儿也不会过得如此辛苦。还有,女儿从来没有埋怨父母,让王爷爷更加觉得自己当初犯下了大错误。
古话说:“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一种传统美德,但是如何孝顺父母,不仅要花钱,还要花时间和精力。那些有出息的儿女,往往会远走高飞,到外地去就业,甚至到国外去了。远走高飞的儿女,就是对父母很孝顺,也是“鞭长莫及”,无法常常陪伴父母。
“养儿能防老”的传统思想,在很多人心中依旧根深蒂固。对儿子的管教往往会更加好一些,用心一些,对女儿的态度就差一些。这样的思想,也导致了很多家庭的儿子有出息,女儿没有出息。当然,这样的思想,在现在的社会,慢慢在“被抛弃”。
再看看有出息的儿女,和没有出息的儿女有什么区别。有出息的儿女多半会外出创业、就业,没有出息的儿女才会选择在家里务农,或者在家乡就业。和父母距离更近的儿女,肯定陪伴父母的时间更多一些。因此说,没出息的儿女,往往更加孝顺父母。
有人说:“一个人最大的善良,是不计较父母的过错,包容父母的不完美。”但是总有一些儿女,是白眼狼,长大了,翅膀硬了,就远走高飞,就不懂得孝顺,还和父母计较。
其实,一个人有没有出息,文化水平高不高,赚钱厉不厉害,是一个方面,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他能否善待父母,有没有做一个讲道德的人。道德缺失的人,不管赚多少钱,有多高的地位,都是一个“小人”。
真心希望,那些有出息的儿女,不管走多远,都记得常回家看看,别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