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读者 00:00 11:44
读者·新媒体签约作者
文 | Angela
父母的爱没有对错,但一定有层次。
《都挺好》看到了十几集,越来越觉得,这部剧除了“剧名好”,其他哪儿都挺不好。
有网友吐槽,苏家的三个男人,简直就像是在轮流抢夺“最讨厌男人”的头衔。
来源:《都挺好》
父亲苏大强,小器自私,眼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没担当没格局,家人有事时他从来都缩在后面。
和儿女住一起,上厕所不冲马桶,浑身是味却不愿意洗澡,明明身体健康,动手能力很强,却逼着工作忙碌的儿子媳妇给自己做饭吃。
他从不体谅孩子们也有自己的苦楚和难处,而是各种作妖,有意无意挑拨几个孩子的关系。
最要命的是,子女事事都要顺着他的意思,否则一哭二闹三上吊,动辄以命相胁。
在他的眼里,自己怎么做都是理所当然的,不对的永远是子女。
其实,并不是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是这样,但在中国,这样的非典型父母还真不少。
硬汉男人姜文作客《十三邀》时,竟然坦诚:我平常是个很不自信的人。
许知远问他,你的人生有什么失败吗?
姜文说:“有啊,我跟我妈的关系。”
他还说:“我就是不知道,怎么才能让我妈看到我做的事高兴。”
姜文考上中戏时,他激动地回去告诉母亲,希望她能夸自己两句,但谁知,母亲把通知书往旁边一扔,说:你看你衣服还没洗呢。
“我和母亲这么多年的关系怎么都处不好,做了很多努力也不行,她老有一种不高兴的样子。”
而直至去年3月,母亲去世了,姜文也没有等到母亲对他的认可。
很多人都特别喜欢宝藏女孩傅园慧的古怪精灵,她身上的开朗自信很容易感染人。
《我家那闺女》播出时,傅园慧爸爸多次因为爱夸女儿上了热搜。
傅园慧小时候刚进省队时。一天,一个比傅园慧年龄稍大点的队友,看不惯傅园慧,跟傅爸爸告状,嘲笑道:“傅园慧在我们游泳队说她是天才。”
傅爸爸却很认真地对那个队友说:“我们傅园慧真的是天才。”
来源:《我家那闺女》
对孩子来说,无论自己是不是最棒的,但父母的认可是他们最大的力量源泉。
这种正面鼓励,成就了今天的傅园慧。
来源:《我家那闺女》
父母接纳孩子,孩子才能学会纳己。层次低的父母,却永远在扮演打压的角色。
不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不实事求是分析自己孩子的特点,却以“别人家孩子”为标杆来养育自己的孩子,是最愚蠢的攀比心在作祟。
结果,却只会养出自卑懦弱,自暴自弃的下一代。
台湾女明星狄莺的18岁儿子,在美国上学时扬言要袭击学校,最后被美国警方遣返。
狄莺曾经多次上节目,炫耀自己是如何对孩子实施“绝对控制”的。
正是她的控制欲,把孩子养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每天得花七个小时,盯着儿子吃饭,每顿饭能吃两个小时;吃饭时还得强迫儿子看“大胃王”的节目。
来源:《康熙来了》
在家中,她是说一不二的:“老公和婆婆不许介入我管孩子。”
孩子的交友,她也要严格限制。
有次儿子去小伙伴家玩,在对方家里吃了稀粥,从此以后,狄莺让儿子和小伙伴绝交,因为对方太寒酸。
纪伯伦说:
“你的孩子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给了孩子生命,把孩子养大,并不代表孩子要任你控制,一定得要按照你的期望来生活。
正相反,他们犯错试错,吸取教训,最后独立做出一番事业,有个幸福的家庭,有健康的身心,那才是最好的报答。
1+1叠加一起的快乐,远远大于2。
《奇葩说》里有一期话题,曾经引起热议:
如果可以一键定制孩子的人生,你会按下去吗?
乍听之下,很多人都会选择不按,可随着辩论的展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觉得,如果可以为孩子定制一个成功的人生,为什么不呢?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可如果父母用自己的眼光去定制孩子未来几十年的人生,其实是折断了孩子的翅膀。
子女不是你的复制品,他的人生应该由他自己做主。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他们属于明天,你无法企及的明天 。
黄执中说了一句话,特别打动我。
他说:
“所谓完美人生,就是在任何时刻都拥有选择权。”
父母的爱没有对错,但一定有层次。
高层次的父母在养育孩子时,从不会丧失自己生活的重心,更不会剥夺孩子的选择权。
他们对于孩子抱有陪伴和成全的心态,肩并肩一起成长,共同面对生活的难题,而不是控制,索取。
我很庆幸自己的父母就是这样的人。
我的爸爸妈妈虽然学历不高,但一直都是心态开放,视野开阔的人。他们总是鼓励我不要给自己设限,勇于追求自己的理想。
所以我总是感恩,能够从18线小城走出来拥有今天想要的生活,就在于他们的成全。
而他们几十年来一直关系和谐恩爱,几乎鲜有吵架拌嘴的时候,为我树立了理想夫妻关系的榜样。
龙应台说:
“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父母应是孩子最好的观众,我们为他的每一个成就鼓掌喝彩,为他的每一个失意加油打气,但人生这个旅程,得靠他自己走。
做父母是有期限的,该放手要学会转身放手。
做父母又是没有期限的,因为这是一个永久课题。
作者:Angela,坐标澳洲悉尼,读者签约作者。在东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分享原创干货。微信公众号:Angela在悉尼(ID: angelaman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