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收到了读者小美的私信,她在信里写到自己生活的忧虑与困窘。
小美和她的老公结婚八年了,结婚之前两人也是自由恋爱,恋爱长跑了好多年才领证的。
小美说在这段婚姻中,她并不快乐,完全没有曾经恋爱时候的甜蜜和幸福。
原因是她疲于应付婚姻关系里的人际关系,为了和婆婆处好关系,她总是特别能干,争着洗碗,争着做饭。
一开始婆家人还会夸她贤惠能干,但是时间长了之后,所有人都习惯了把所有杂七杂八的琐事都扔给她。
她默默承受着,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她曾经试图和老公沟通,但是看到眼神里的不在意,她就再也说不出口自己的委屈了。
小美的这种情况很多女人都遭遇过,不仅是在家庭关系中,在日常的人际关系中也经常发生。
很多人都对有一个错误的想法,那就是想要和周围的人搞好关系,那就要保持和善,以热心的姿态多帮忙。
这一想法在现实的实践中往往会演化为你的付出被其他人视作理所应当。
真正人缘好的女人反而不会用讨好所有人的方式来获得好人缘,因为我们终其一生也很难做到让所有人都喜欢自己。
智慧的做法就是用正确的态度面对那些失败的人际关系,而不是委屈自己去维护一段关系。
在婚姻里也是这样,你的百般讨好换不回丈夫的尊重和珍惜,反而只会让丈夫对你的付出越来越习以为常。
蒋方舟在《奇葩大会》上讲了自己的“讨好型人格”,即使在别人眼中她是“别人家的孩子”,但是对她自己来说,她却觉得自己失去了表现真实自己的能力。
当你在人际关系中心累的时候,那不妨听一听蒋方舟这些句话。
讨好型人格,是把被人喜欢的需求放大了
01)、关于讨好型人格,蒋方舟讲述了自己在恋爱中的一件小事。谈恋爱的时候,男朋友打电话给她,因为某些事情不停地责骂她。
蒋方舟因为内心的讨好型人格作祟,她不停地道歉,道歉了2个小时,但是她男朋友依然认为这个道歉很敷衍。
挂了电话之后,男友还是不断地来电话,蒋方舟看着手机上一连串的来电显示感到十分恐惧,但是她却始终说不出狠话。
她说,“你期待着获得他人的认可,所以被人喜欢这个需求,我觉得被前所未有地放大了。”
02)、在亲密关系中,很多人面临着这种心理状态,明明心里很抵触当前的局面,但还是无法说出拒绝的话。
这从根本上是希望能够被人喜欢,从内心上恐惧自己的“反叛”将会带来糟糕的后果,因此不断地委屈自己来维持表面的和睦。
讨好型人格一般是指那些做任何事情之前,都会把别人的感受放在第一位,怕自己的做法不能满足对方的期待。
这样的想法被付诸实践之后,你就会发现你越来越没了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其实不那么讨好别人也没有什么损失,无非是失去几段不那么好的关系,讨好型人格归根究底是把被人喜欢的需求放大了。
为人处事小心翼翼,伤害的是自己
讨好型人格的人无论在任何场景和身份都自觉地把自己放在比较卑微的位置。
经常讨好的女人的心就像是一块海绵,上面浸满了委屈和负能量,即使能够一再隐藏,但是终归有一天海绵也被这些负能量填满了。
在爱情里,怕男友变心,于是竭尽所能让自己做一个“合格”女朋友;在友情中,为了不丧失朋友,委屈自己不断去迎合朋友的喜好;在工作上,为了和同事相处好,让自己成了“便利贴女孩”。
日本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的松子,从小就惧怕别人对自己的冷漠。
因此经常性地讨好别人,她扮鬼脸逗父亲开心,渴望被爱,但是因为卑微,她依然逃脱不了悲剧的人生。
心理学家说,“讨好者活在别人对他们的期待中,不停地追逐着别人对他们的认可,为此他们愿意去做任何事。”
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小心翼翼地将就自己的女人,终究会在匆忙的生活中丢失掉自己最珍贵的特质,变成没有灵魂只会附和的讨好者。
真实的亲密关系,是可以把不堪的一面暴露
在亲密关系中,很多人会有讨好型人格,主要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讨好与迎合得到对方的爱。
就像蒋方舟在恋爱中一样,恋爱中的讨好者不敢展现自己真实地内心想法,于是他们不停地吸收感情里的负能量,还要努力在伴侣面前佯装成积极阳光的模样。
事实上真正能够长久稳定的亲密关系是需要两个人都真诚地坦露自我的,你包容他的小脾气,他也会抚慰你受伤的心灵。
王菲曾经有一首歌叫做《讨好自己》,其中有一句歌词是:“漫天是非,做我的真理。”
高情商的女人在照顾别人情绪的同时,也会捍卫自己的分寸和底线。
亲密关系里没有原则和底线地讨好只能加速感情的终结,没有人想和一个自己思想的“复制品”在一起,好的感情务必需要求同存异。
在《奇葩大会》上,马东和蒋方舟一起组装了一副对联,“愧疚是最大的负能量,任性是最被低估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