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我的母亲

/李小英

 

            我一直想写一篇关于母亲的文字,却始终无法动笔,一来思绪纷杂,难以成章;二来母亲给我的爱太多太多,我回报的太少太少,用我浅显文字似乎无法完整的表达;写写停停的写了好几次,最终都扔进了垃圾娄,但我还是要把它写出来,尽管还是琐碎拉杂,我想,就作为对母亲的一种纪念方式吧,算是我迟来的对母爱的回报吧。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近日来,我常常想起小时候的事,想起母亲,夜晚母亲便入了我的梦里:也是夜晚,漆黑的老屋,煤油灯闪着微弱的亮光,母亲坐在煤油灯下纳着鞋底,索子拉过鞋底的嗤、嗤、声在寂静的夜里清晰可闻。这样的场景在我小时候是极为熟悉的,我们一家大小的四季鞋子,单的,棉的,全靠母亲一个人一针一线地做出来,且大多是在晚上熬夜做(白天要出工),想想真是不容易啊!累,自不必说,苦,难以言说;母亲十三岁时父亲亡故,是何原因我至今没弄清楚,也许母亲说过,也许没有,又也许我忘了。在我的印象中奶奶是个很严厉的有着一双三寸金莲的小脚的旧式妇女,古板,严厉,极好颜面这是奶奶给我的全部印象,母亲好像从未顶撞过奶奶,只是一味地顺从,一味地默默做事。作为老大(有个姐姐从小给了别人家),才十三岁的年纪就和大人一起出工挣工分,天不亮就起床,摸着黑回家,真正的披星戴月;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话一点不假,母亲作为老大,以弱小单薄的肩膀挑起了全家的重担;母亲极为能干,插秧插得笔直,一行一行像用绳子绷着插下去的,可以从田的这一头一直望到另一头,视线不受阻碍;还做的一手极漂亮的针线活,剪的鞋样、纳的鞋底常常是别人的范本,被那些姑娘媳妇们争相借阅。说来也是惭愧,母亲的心灵手巧我却一点没有继承,尽管我是家里唯一随母亲姓的孩子,但长相却随了父亲,哥哥姐姐跟着父亲姓却长得像母亲母亲十八岁就早早结了婚,用那时的话说,在家吃老米,好在父亲是个手艺人,既能挣工分又能挣点活钱,无疑成了这个家里最大的经济来源,母亲的担子得以减轻些了。父母还算恩爱,也比较和睦,我想以母亲的温柔,能干,再挑剔的人也找不出理由吵架的。

          母亲只读了一年级就辍学了,能写自己的名字,虽说没什么文化,但很多优秀的品质给了我们最好的教育。记得有一次,哥哥在屋后菜园子里摘了三根嫩黄瓜,我们姊妹三一人一根分着吃了,快吃完时被母亲看见了,问我们黄瓜哪来的,哥哥说在园子摘的,母亲当时就变了脸色,温柔的眼神一下子凌厉愠怒起来:”我们菜园子里没栽黄瓜,你竟敢偷摘别人的黄瓜吃,打死你们,好吃,还得了,都给我跪下。“哥哥忙辩解说不知道是别人的园子,是当自家的才摘的(屋后有三户人家的园子在一起,左边是桂香大妈家的,右边是新秀妲妲家的,他们两家是老门老户,家底比较殷实,我们家是父母分家出来另立门户买的两间茅草屋,据说花了三百元钱。屋后的菜园子还是从两家匀出来的呢,也没有什么篱笆围墙的分界,大人分得清,我们孩子弄错也不是不可能,况且又是晚上),母亲更怒了,以近似于吼的声音:”还狡嘴,跪下。“我们仨老老实实地跪下,嘴里还嚼着的一口黄瓜也都没敢咽下去。说实话,那时已是晚上,别人也没看到,母亲惩罚我们别人也不知道啊,我觉得母亲小题大做了,父亲也劝解着,母亲说:”错了就要认,就要改,教育孩子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后来母亲还说了句:”别人家越有越不能占人家便宜,要穷的有骨气。“

          母亲领略了生活的艰辛,过日子特别节俭, 我们有时也怨恨母亲,怨她对亲戚邻里比对我们还好。一捧花生,一把豌豆在那时都是稀罕之物,(大集体时,什么都是公家的),舍不得吃就用塑料纸包好吊在房梁上(防老鼠),说等过年吃,我们 心里似乎有了盼头,掰着指头数着还有多少天过年,可是家里一来客,母亲总是倾其所有的招待,唯恐不周,把我们对过年的盼头也扼杀了,那时我们心里似乎只记着吃。好在没过几年便分田到户,日子宽裕多了,吃是不愁了,我们越来越大,房子越变越小,父母又开始要攒钱翻盖新屋。等盖好了新屋,哥哥已到了结婚的年纪,就这样,直到我们都成家了,父母才算是真正的舒心了。

           再艰难的日子,母亲始终温和亲切,对谁都是一脸的笑意,很少抱怨,她总说:”人是三节草,必有一节好,再苦再难的日子也总有好起来的一天。“这就是母亲对人生的理解和态度。感谢母亲对我言传身教的影响,让我在人生的路上不再恐惧和彷徨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词条  
婚姻

 99%的婚姻绕不开这6个定律:老...

不是结婚了,你想怎么样就怎样!01:“杀熟”这个词火了,因为“大数据杀熟”。说的是,一样的东西,商家区别定价,熟客反而给高价,专坑人没有防备心理。但其实,更多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