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芨芨草
说起家庭和睦,我想到了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戴圣说过的一句话:“父之笃,兄弟睦,夫妻和,家之肥也。”这和海涅的“我宁愿用一小杯真善美来组织一个美满的家庭,不愿用几大船家具组织一个索然无味的家庭” 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足以说明,从古到今,不论中国还是外国,都把家庭和睦置于家庭氛围的最高境界。
不过,看看我们周围,即使深谙国学的所谓大师,也未能做到家庭和睦。古今中外,有多少豪门恩怨在上演,又有多少平常家庭,因一根灯草芯造成兄弟反目、大打出手。
因此,构建文明社会,家庭和睦应该是基础。无怪乎美国现代小说的先驱、现实主义作家之一的西奥多·德莱塞发出这样的感叹:和睦的家庭空气是世上的一种花朵,没有东西比它更温柔,没有东西比它更优美,没有东西比它更适宜于把一家人的天性培养得坚强、正直。
当然,理论再多也不能解决现实的问题。一般家庭也不必去学习很多理论,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基本上就可以保持家庭和睦了。
首先,和家里的老人不起纷争。
一般家庭老少三辈,即使不是天天在一起,周末也一般会带着孩子到父母家里聚会。
就是这样不频繁的共同生活,很多家庭都不能保持和平共处,常常因为一些观念的不同,父子两个在饭桌上就吵起来。
朋友小孙就遇到了这样的困惑。
小孙和父亲住在城市的两边,一般周末老人都会打电话让他带孙子过去吃饭。这本是好事,但父子两个却常常在饭桌上吵起来,原因有大有小,归结起来就是老人觉得,小孙的某些事情欠考虑;小孙则觉得,老人管的太多,思想老化,跟不上形势了。其结果是,几乎每次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久而久之,小孙就不愿再回父母家里,推脱有事,有时让妻子带着孩子去老人家里吃顿饭。
但小孙总觉得这样长久也不是办法,感到很痛苦。
有次朋友聚会说起此事,我是这样劝他的:
这个世界上有几十亿人,但处事的态度却截然不同。有人因为一个面包可以卖国,有人杀头也不说出一个小秘密。究其原因,就是人各有志。
回到小孙和父亲,父子两个能有什么大事造成分歧?无非是三观不尽相同而已,两人都犯了同一个错误:干涉他人的行为或思想,并认为对方是错的,必须纠正过来才算完事。这样,因为一点小事无休止地争吵,也就成了日常。
解决方法其实很简单,作为一个成熟的中年人,能够做到不和家里的老人起纷争,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为只要没有违法,在一定的道德准则之内,不同的意见是应该包容的。
后来,小孙按我说的办法试了试,果然杜绝了争吵。只要老爷子一想吵架,小孙就端起酒杯,说一些祝福的话,争吵的苗头就被消灭在萌芽状态了。时间长了,爷俩也不再为一件事争论不休,家庭气氛顿时由不及格变成了90分。
一般去一个家庭串门,刚坐下,都是其中一个说:“去,沏茶。”而另一个也会站起来,将茶水沏好,端过来,然后再去准备零食或者瓜子。
我观察过,很多家庭都有这样的CEO角色。
这类人在家庭中以掌权者自居,一般说话都是居高临下,多以教训人的口吻交流。比如,水撒到桌子上了,他会把眼一瞪:“怎么搞的!这点事都做不好!”另一个则会低眉顺眼地解释原因,一副唯唯诺诺的表情。
这类人一般有绝对优势,比如,是家里的经济支柱,觉得家里任何人离了自己就不能活。他们的嚣张和跋扈似乎理所当然。而另一方因为不挣钱,只能委曲求全。一家几口人,也分为几个阵营。处在家庭生物链顶端的那个人,喜欢这样说话,“周末去郊游,准备点零食”“今天真累,放点音乐听听”“我的烟灰缸呢?给我拿过来”。而另一方不管什么话,只有一种回答“好的”。即使有不同意见,也会以商量的口气说出来,“周末不是说好去孩子外婆家?您确定要去郊游”“今天别抽了吧,上周医生不是告诫您了,少抽烟”等等。
我也问过所有同事,他们在家里是什么角色,一个主管说:“你是不是监听我了?这些话是我在家里常说的。”
正说着,漂亮的打字员高声说:“我五点半下班,五点四十在楼下等我。带上我的那件红外套,深红的,不要拿错了。什么开会,五点四十到不了我楼下,看我怎么收拾你!”
打字员发下手机,看到我们都吃惊地看她,自己也慌了,问:“我说错什么了吗?”大家都笑了,说:“没有没有。”
试想,家庭中有这么一个CEO似的成员,别人能舒服了?
因此,想要家庭和睦,就不要把自己置于其他家庭成员的上面。须知,每个家庭成员虽然分工不同,但理论上是相互平等的,没有上下级之分,如此行事,只会让家庭成员之间关系慢慢疏远,再谈和睦,那真是奢侈的一件事情了。
第三,教育孩子,只要在一行中出类拔萃就行了,不必做“百事通”。
我楼下有一个奇葩邻居老王,每到周末晚上就能听到他的咆哮声和孩子的哭声。有一次我终于忍无可忍,下楼敲门告诉他小点声,影响邻居休息可不好。
老王不好意思地说,他在教育孩子。
我奇怪地说:“不是你儿子学习成绩不错嘛,怎么还天天把孩子凶哭?”
老王说,他从小有一个音乐家梦,他没有实现,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但这孩子却不喜欢音乐,让他很伤心。而孩子的母亲又认为,孩子应该学跆拳道,才能在学校不受欺负。无奈,孩子只好在周末又是学跆拳道,又是练琴,还要做作业,自然有点力不从心。跆拳道和作业都可以糊弄,但练琴却是针是针卯是卯,糊弄不得,弹不熟就像钝刀割肉,让老王气急败坏。于是,几乎每周他都会咆哮一次,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架势。
我劝他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就是所谓的天赋,只有发现他的特长,再加以引导,才能有所成就。如果孩子在某一方面没有天赋,打死他也学不好。再者,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学好课本的同时,能有一个业余爱好出类拔萃,就是成功的孩子。
我让他问问孩子喜欢什么,回答大出意外。孩子说,他喜欢国际象棋,在学校里已经加入了国际象棋小组,但不敢跟爸爸说。
我说:“好吧,孩子,叔叔负责劝你爸爸妈妈改变思想,你负责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把国际象棋练好。”孩子含着眼泪笑了。
索菲娅·罗兰说过:“家庭是学习举止礼貌的好场所。如果你的孩子成人后有良好的举止,这会使他们生活更加惬意舒适。”试想,一个每周都要对着孩子咆哮的家长,怎么能让孩子感到家庭的温馨?这样的家庭,何谈“和睦”二字?
因此,和睦不是做给外人看的,让家庭成员感到家庭的温馨、愉快地生活在一起,才是和睦的基本要求。如果每个家庭成员都能这么想,和睦就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