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憎恨我家暴的父亲,可是有一天,我掐住了妻子的脖子。”
珠海一位小朋友劝父亲别打架的视频火了。
“爸爸!不要再打人啦!你们别打了,别再打人了!”
这一幕被网友拍下来,放在了社交网络上。
据当地公安通报,当时,一辆路虎打算开进步行街,被执勤人员阻拦了。结果车上下来了两个男子,开始暴力殴打执勤人员。
孩子从车窗探出头,大喊:“爸爸,别再打人了!”,但是男子却置若罔闻。
从视频中看,这个男子打人的动作娴熟,姿势专业。甚至在绊倒工作人员以后,做出了拧脖子的动作。
视频下面网友表示震惊。
男子想把汽车开进步行街,被阻拦后,对执勤人员暴力相向。简直蛮不讲理。
而这一切,都是当着孩子的面发生的。
打人的男子作为父亲,丝毫没有考虑,自己这样的行为,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
在孩子面前,拜托好好做个人
去年10月,在深圳一个商场里,因为抢玩具,两个孩子在儿童娱乐区起了争执,引发两位妈妈争吵,最终升级为两家爸爸打架。
视频中,粉衣服的男子首先奋起想要打对面的母子,被黑衣服的男子拦住,紧接着两位爸爸开始互殴。
两家妈妈也在一旁,当着孩子的面,揪起了对方头发。
打架事件虽然很快得到处理,其中一名家长受了轻伤。
然而视频中孩子跟在妈妈身后,看到在家温柔贤淑的母亲撕扯着对方的头发,看到教导自己要听话的父亲对别人拳脚相向……
伤不仅在父母身上,更在孩子心里留下了用暴力解决问题的烙印。
同样是在商场里,因为孩子的纠纷引发家长斗殴,这位母亲和她儿子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由于两个孩子争抢玩具,两位家长产生了口角。男子带自己孩子离开后,召集了两名同伴重返商场。三名男子抡起休息区的椅子,多次砸向母亲和她的儿子,导致母亲肋骨骨折,儿子昏迷。
最终,三名嫌疑人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刑事拘留。
今天,父母为了一个玩具,打到头破血流;明天,两个孩子遇见争端,就不会选择用讲道理解决。
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在《模仿律》中说:“模仿是先天的,是我们生物特征的一部分,人们通过模仿而使行为一致。”
模仿是人类的本能,是人类习得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的重要途径。对于孩子来说,模仿父母的行为,是他在陌生世界中学习生存方式最初的途径。
父母的样子,就是孩子的样子。
即使长大后进入学校,得到正确的教育,被灌输以正确的价值观,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始终是潜移默化,且无法消除的。
研究发现,原生家庭经验量表得分与被试者当前的焦虑、敌对、抑郁具有强相关。
也就是说,不论你自己是否意识到,父母的言行举止都早已刻在了你的骨子里,潜伏在你的身体中。
我不想成为父母的样子
可我却忍不住
父母对人的影响有多大?
有的人穷尽一生,也无法摆脱父母带来的影响。
郭美丽的朋友,她父亲脾气很差,永远都在骂骂咧咧,只要说话就三句不离生殖器,对她也总是恶言相向,就算犯了小错,也会被骂“猪狗不如的东西”。
因为这段经历,她发誓绝对不会成为和她父亲一样低级的人,等自己以后有了孩子,一定给予孩子耐心和尊重。
但她有了孩子以后,因为生气,却下意识地骂她的孩子:“你就是个猪狗不如的东西。”
这句话是她父亲骂她的口头禅,是她发誓一辈子都不会骂出口的话。
更加让她崩溃的是,她有次和丈夫吵架,丈夫说了一句:“你发脾气的样子真的和你爸一模一样。”
尽管她清楚地意识到她父亲有很多行为粗鲁、愚昧,但在多年以来的耳濡目染下,她身上却牢牢地刻下了她父亲的烙印,难以摆脱。
有一位男性朋友的父亲,总是家暴他的母亲。因此他非常憎恨自己的父亲,还经常说:“打女人的男人是垃圾。”
直到有一次,他和自己的女朋友发生了争吵,他动手掐了女朋友脖子。
之后,他跪在地上,痛哭流涕地求女朋友原谅,那样子像极了他家暴后的父亲。他的父亲也是这样,每次家暴完他母亲后,就这样跪在他母亲面前,痛哭流涕求原谅。
“我会变成这样,全部都是因为你。”这句话在推卸自身责任的同时也耐人寻味。
晋代杨泉在《物理论》中说:“上不正,下参差。”即上梁不正下梁歪。
说的正是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原生家庭,也就是个人出生后被抚养的家庭,是个体情感经验学习的最初场所。而原生家庭中的父母,是人最初的榜样。
就像文章开头,那个父亲殴打执勤人员的行为,会给孩子留下的影响,可能会伴随他一生。
父母在孩子身上刻下的痕迹,有的人即使非常用力,也无法擦除。就像《欢乐颂》里的五个女孩,她们都在努力演绎不同的人生,但家庭所带给她们的影响,在她们新的人生道路上,画出了不一样的格局。
无奈的是,谁都无法选择原生家庭,无法选择出生,无法选择父母。
但仍然可以时刻警惕,避免重复父母身上糟糕的那一面。
比如郭美丽的朋友在骂完孩子,发现自己的用词不当之后,很诚恳向孩子道歉:“妈妈刚刚对你说了不应该的话,是妈妈的错,妈妈向你道歉,但妈妈会生气,是因为你自己也犯了错,妈妈需要改正,你也需要改正。”
这何尝不是一种自我纠错的改变。
你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但你可以选择让自己成为更好的父母,让错误的烙印,一代比一代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