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公开课知酱
来源:网易公开课(ID:open163)
● ● ●
爱情里,所谓的“一见钟情”,是什么样的?
什么是爱情?
对一些人来说,坠入爱河的感觉,就是疯狂的,无可救药的,痛并快乐着的。
电影《泰坦尼克号》里一见钟情到生死相随,也是某些姑娘幻想中最完美的爱情。
泰坦尼克号经典台词/《泰坦尼克号》
人们常常爱一个人爱得死去活来,亲密时如胶似漆,恨不得身体长在一起,会愿意为对方做一切,甚至会想“就这样一起死掉多好”。
吵架时撂狠话毫不留情,冷战的时候内心无比煎熬,分了手又哭得撕心裂肺,伤筋动骨。
似乎只有痛过,才证明爱过。
不过想象一下,假如泰坦尼克号没有沉没,Rose还是那个贵族小姐,有婚约在身,有母亲的压力,Jack还是那个穷小子,爱赌博玩乐,不爱被束缚,他们两人真的能白头偕老吗?
那个你曾经疯狂迷恋,愿意为ta去死的人,假如当初没有分手,你们真的能走完一辈子吗?
事实是,再疯狂的爱情,通常激情有效期也不过两年。
01. 坠入爱河
还是坠入深渊?
《山阴路的夏天》歌词形容很有趣,“人们不敢说话不敢停下脚步,因为心动常常带来危险。”
想想那些用来形容爱情的词语,中文里有坠入爱河、意乱情迷、撕心裂肺、无可救药,英文有fall in love(坠入爱情),have a crush on(迷恋/crush 粉碎)。
发现规律没,似乎一旦爱了,人就变得不太正常了。
俗话说,当一个直男开始研究星座,当一个少女开始研究足球,ta一定是恋爱了。
Google引擎上,“Love”的搜索量一直位居前列,可见人们陷入爱情时的迷茫与纠结。
作家Mandy Catron用一个英文单词“Smitten”来描绘爱情,形容那种既痛苦又神魂颠倒的感觉。如果用中文来形容,大概是“揪心”。
Smitten,被击中的感觉/A better way to talk about love, TED
心理学家很早就发现了“心动”与“危险”的关系。
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家曾经做了一个实验,一名女研究员分别在两座桥中间拦住路过的男士,让他们填写问卷,不同的是,一座桥是平稳的石桥,一座桥是位于加拿大温哥华的Capilano吊桥(桥长137米,桥下是70米的峡谷)。
这个实验中,填写问卷不是关键,关键在于女研究员留下了自己的电话,让男士们有问题可以联系她。
随后,男士回电话的比例显示,在吊桥上被拦下的男士,比在石桥填写问卷的男士更“喜欢”这位女研究员;且在专业分析后发现,吊桥上的男士对女研究员的印象更多与“性”相关。
Capilano suspension bridge
这个实验说明,人们在危险时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肾上腺素分泌增多等类似的身体反应,与心动感觉几乎一样。
而大脑分不清我们到底经历了什么,明明是坠入深渊的危险,却误以为我们坠入爱河了。
看看那些紧张刺激的动作片,像是《生死时速》《007》《碟中谍》,那些挣扎在生死关头的男女主角,总是会擦出爱情的火花,其实都是有科学道理的!
遭遇危险的感觉像心动,陷入爱情的人,也很容易做出危险的事情。
2016年包贝尔曾在《超级访问》中爆料,包文婧为了追他甚至用烟头烫伤自己。
包文婧“自残式”求爱让包贝尔难以拒绝/《超级访问》2016-01-21期
那么问题来了,爱情到底是什么神仙玩意儿,让人失去理智,又欲罢不能?
02. 爱情
大脑中的烟花表演
伦敦大学的两位神经科学家Bartels和Zeki,是最早使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来研究爱情的。
他们让热恋中的大学生看一些照片,并扫描他们的大脑活动。
结果发现,当他们看到自己恋人的照片时,大脑中一个叫“尾状核”的区域变得活跃,这个区域跟大脑的奖赏机制相关。
神奇的是,尾状核的活跃现象科学家们在另一个实验中也见过,是吸食可卡因后的大脑,也就是说,热恋中的大脑居然跟吸毒一样!
热恋者的脑部活动 / What is Sex, 国家地理
多伦多大学的神经科学家Arthur Aron和Lucy Brown表示,大脑尾状核等在热恋时被激活的区域,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无意识的行为,比如咀嚼、吞咽有一定关联,但与“思考”毫无关系。
这也就是为什么激情式爱情是不带思考的,不能用理智解释的,且无法被切断。
坠入爱河,不仅大脑的反应像吸毒,行为也会。
瘾君子们为了毒品不顾一切,人们也经常为爱情做出危险的行为。
爱情,是比性欲,更危险的东西。
举个好理解的例子,一个人如果邀请别人发生关系被拒绝,他可能不会做出什么极端的事情,但如果一个人的爱情被拒绝,ta做出极端事情可能会更大,比如伤害自己或别人,自杀甚至杀死别人。
另外,热恋中的大脑会分泌大量多巴胺,这与控制身体精细的动作、激发动力、短时记忆和愉悦的情绪(比如性欲)直接相关。
这就是为什么处于浪漫爱情中的人们似乎一切关注点都在对方身上,而且有愿意为对方付出一切,想要不顾一切得到对方的冲动。
不过,过剩的多巴胺会使人失眠、食欲不振,不停地想着自己的爱人,恨不得一直和对方在一起。
换句话说,当你明明陷入爱情,却看不到、得不到的时候,就会患上“相思病”,会嫉妒、变得不理智,会有各种不适情绪。
多巴胺使人愉悦,过量会导致不适 / Science in the News, harvard.edu
那么,如果“爱而不得”该怎么办呢?很可惜,并没有什么好办法,就像前面说的,爱情并不能用理智控制。
但好消息是,多巴胺的分泌只能持续几个月到一两年,之后就会回归到平均水平。
这其中的原因并不浪漫,从进化角度来讲,这是能让男女双方保持亲密关系,直到孕育一个小孩所需要的平均时间。
多巴胺的分泌机制,预示着爱情的激情只能持续一定的时间,并不长久。
所以,即使爱而不得,忍一忍,就过去了。
对那些激情满分,但彼此并不适合的情侣,激情消退,或许就会面临矛盾和分手。
03. 分分合合的痛苦宛如戒毒
既然浪漫爱情像吸毒,那么说分手像戒毒也毫不夸张。
不过,总的来说,时间会治愈一切。
密苏里大学的神经学家发现,情侣分手后,不管是回忆过去的甜蜜,还是前任的种种缺点,都对治愈分手没什么好处,最佳的调节方式是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当刚刚分手的人,去做一些需要集中注意力的事情,暂时忘掉“分手”,会有一定的愉悦感。
所以,转移注意力,和新欢,的确是分手的良药。当然,后者来得太快可能会显得渣。
分手最糟糕的事:互相遗忘 /《爱在黎明破晓前》
其实,分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分不了手,就像戒毒戒不掉的痛苦。
更可怕的是,很多姑娘认为这种“相爱相杀”更加证明那就是真爱。
其实呢,并没有什么命中注定、相爱相杀,两个人合适不合适早就写在了基因里。
灵魂伴侣并不是独一无二 / 纪录片《What is Sex》,国家地理
心理学家发现,在爱情萌发之初,男人是视觉动物,而女人是记忆动物,而感官刺激和短暂的激情并不保证能产生长久的依赖。
一般来说,分分合合相爱相杀的感情,主要有两种原因。
第一种是有激情却不合适,或者说,引发浪漫爱情的多巴胺还在,但两人的性格、价值观等基本特质并不相配。
如何定义合适不合适呢?人类学家Helen Fisher说,影响人性格的四种激素常常能决定两个人是否合适,即:多巴胺、羟色胺、睾丸酮、雌激素。
如果这四种激素影响下的系统模式不匹配,两个人就很容易出现分歧。
第二种“分不了手”的原因来自一个经济学概念,叫沉没成本。
简单来说,我们对一件事情的历史付出,特别是那些收不回的付出,都是沉没成本,而沉没成本会影响我们的决策,让我们无法放弃。
比如等公交车,等了20分钟没等到,我们不会想选择其他交通工具,因为“已经等了这么久了”;买了一双很贵却磨脚的鞋子,很多女孩可能会忍痛穿着,因为毕竟“花了那么多钱”,不穿亏了。
当你想分手,你曾付出的一切都会让你犹豫:付出的感情,送过的礼物,都与你的过去直接相关。
但人们总会忽略一点:已经付出的无法挽回,而继续不合适的恋情,只会给未来增加更多无效付出。
04. 理想爱情观
理性+合作
恋爱痛苦,分手痛苦,分分合合也痛苦,难怪人们常常扪心自问,为什么爱情这么痛苦?
其实,不如换一个问题,如何谈一场不痛苦的恋爱?
目前心理学家倾向于将爱情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欲望,由性激素决定。
第二阶段是吸引,也就是大脑分泌多巴胺的热恋时期。
第三个阶段是依赖,发生在情侣感情稳定的阶段,情侣之间经常拥抱、亲吻,使神经系统分泌催产素和血管加压素,让两人互相信任和依赖。
而在第四个阶段,欲望和吸引已经消退,大脑负责理性思考的部分开始活跃,两个人进入理性相处模式。
爱情:从欲望、吸引、依赖,到理性相处 / Science in the News, harvard.edu
要想知道两个理性的人谈恋爱有多么欢乐,可以看看《生活大爆炸》里的Sheldon和Amy。
Sheldon & Amy /《生活大爆炸》
有些人会说,人类的本能就是喜新厌旧,所以很难维持长久的爱情。其实未必,虽然人类并不是天生的一夫一妻生物,但身体已经赋予了人类维持长久爱情的可能。
近些年的研究表明,持久的浪漫爱情并非不存在。
美国和英国的调查显示,分别有30%和40%结婚10年以上的夫妻,仍感到非常相爱,而且能够体会到强烈的浪漫。
夫妻一起尝试新鲜事物,合作完成复杂任务,经常亲密接触,会更加恩爱。
而且,如果与身边人作比较,发现自己的婚姻“比下有余”,也更容易体会到幸福。
简单说,就是一起体验生活,一起八卦。
它并不等于Obsession(着魔,执迷),也不等于长期的痛苦和纠缠。爱情可以有很多模样,激情只是其中最短暂的一种,如果对激情式爱情过于执迷,反而会事与愿违。
爱情是合作创造的艺术 / A better way to talk about love, TED
爱情难以预测又富有创造力,需要彼此交流和自律,理性与合作,才会使它更长久。
是时候,让爱情走下神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