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夏天尤其是三伏天,总感到没有胃口、并伴有低热、乏力、疲倦、烦躁不安和体重减轻等现象。这其实是典型的苦夏症状,“苦夏”之“苦”,始于胃肠。人们常常先感到食欲不振、腹胀,便秘、腹泻或二者交替,继而出现全身倦怠无力、心悸、出汗、失眠、多梦等神经衰弱症状。
由于夏天出汗多,容易造成体液代谢失调。水与电解质的平衡是机体内环境保持相对恒定的重要因素。若大量出汗,则会使体内水分、钠离子、水溶性维生素(主要是维生素B1、C)丧失过多,引起水盐代谢平衡紊乱,导致体内酸碱平衡失调。由于大量排汗和氯化物的损失,还会使血液中形成胃酸所必需的氯离子储备减少,导致胃液酸度降低;同时因口渴大量喝水,也会稀释胃酸。这些改变都会影响消化功能,引起食欲下降。
中医同样认为,夏天湿度大,脾胃易为湿困,多数人会有食欲下降的表现。夏天皮肤血管因散热需要而扩张,胃肠血流量会相对减少,尤其在大量进食冷饮后,胃肠道血管因冷刺激而急剧收缩,血流量会进一步减少,消化能力自然下降。此外,原有消化疾病有可能在夏天加重,如果是属于虚寒体质者,在此时更易出现消化不良。
怎么做才能“开胃”呢?如果仅是食欲差些而没有其他各种身体不适,可首先,选择自己喜爱的食物,中医认为“胃以喜为补”。其次,消暑除湿,酌情吃些西瓜、绿豆汤等。再次,试用开胃粥:焦山楂12克,炒神曲10克、炒麦芽10克,鸡内金10克,先用水煎汤,去渣,汤中加入粳米适量,煮粥食之。最后,酌情使用消食药。如果这些方法解决不了问题,应到医院诊治,因为不思饮食仅是一个症状,诸多器质性病变都有可能出现,如慢性胃炎、胃溃疡、慢性胆囊炎及一些消化系统以外的疾病等,需要格外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