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饿了
宝宝肠胃小而且嫩,饮食需要多次,所以会经常出现饿了的情况。
专家介绍,饿哭的典型“声音效果”是,低音调,有节奏,而且重复着一定的模式:先短促哭一声,然后有个停顿,再短哭一声,再停顿,就像在说“饿—饿—”一样,直到被妈妈抱起来喂奶,哭声才停止。
2、我累了
宝宝累了、困了的时候,他的哭声急躁且不连贯,有时大哭几声,有时好像要哭又哭不出来。
宝宝困了的时候,会有揉眼睛或者打哈欠的习惯,有时候还会有很不耐烦的样子。
专家提示,由于疲劳而发出的哭声很难让人联想他只是想睡觉,这种哭声一般很强烈, 而且像花腔一样还带着颤抖和跳跃,此时最明智的做法是赶紧让周围安静下来。
3、有东西弄疼我了
这种突然爆发的,刺耳的急促的哭叫,常常伴随着张大的嘴巴、紧握的双拳、蜷缩的双脚等动作。如果你听到宝宝突然尖声哭闹,就要马上检查是什么让他不舒服或受伤了。
4、我的身体好不舒服
专家介绍,生病后,婴儿的哭声通常是虚弱的呜咽,而且表现得无精打睬、食欲不振,同时还可能伴有呕吐、腹泻、发烧等症状,这就需要抓紧时间去看医生了。
5、我身体某个部位很疼
如果他突然在白天连续哭闹2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你所有曾经有效的安抚又都不起作用,这时候就要考虑带他去医院了,这可能是宝宝身体某一个部位非常不舒服,而不是普通感冒发烧的那一种无精打采的哭闹。
6、我热了
这时宝宝的哭声连贯,手心很热,额头上潮乎乎的,还不断地蹬腿。“太冷(热)了,我很不舒服!”用正常体温的手去摸摸宝贝的耳朵、脖子和鼻子等露在外面的部位,可以帮助判断宝贝的衣被是否合适。
专家提示,如果他的脖子和耳朵后面有汗,那是太热了,如果这些地方很凉,他很可能不够温暖,需要添衣物。
7、我就是要抱
难道宝宝哼唧只是想让你抱着他?太有可能了,这是那些比较“作人”的宝宝的惯用手段。
专家指出,正哭得热闹的宝宝刚被抱起来就停止了哭泣,像音响开关一样有效,那就说明他或许需要肌肤与肌肤的接触8、持续不断地哭。
如果宝宝的哭声里带着烦躁不安的情绪持续地哭,你该看看是不是周围环境里的刺激太强了,比如强烈的灯光、嘈杂的声音、突然的移动或者只是你在抱他时摇动的幅度太大了。
8、只有声音没有泪光的哭
专家介绍,两个月内的宝宝泪腺还没有发育完全,哭是不会流泪的。如果两周内哭时流泪,可能是先天性鼻管堵塞,95%的新生儿会在6个月恢复如果不能自愈,可按鼻梁两侧帮助疏通。
婴儿突然剧烈哭闹,怎么安抚都不见好。1岁以内的宝宝无法用语言明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疼痛的部位,爸爸妈妈看到后不知如何是好。天津新世纪妇儿医院小儿外科主任郑捷说,针对婴儿突然的剧烈哭闹,家长务必引起高度重视,首先检查婴儿身上是否有异样。如果没有,很可能是肉眼看不到的地方出了问题。如果孩子反复哭闹不接受安抚,应及时把孩子送往医院,以免延误病情,影响最佳治疗时机。
1、肠痉挛
肠痉挛,通俗讲就是肠子“抽筋儿”的意思,就好像我们平时的腿“抽筋儿”一样,会引起瞬间剧烈的疼痛。此种情况时间很短,一般可以自行缓解,无需特别处理。
引起肠痉挛的病因可能是饮食不当,如喂乳过多、冷热不均等导致;也可能是气候变化(如感寒受凉等)、大便不通,或宝宝吃奶与辅食交接时,肠道不适应辅食导致。
2、肠套叠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其症状主要有以下4种:
阵发性哭闹,常见既往健康婴儿,突然出现阵发性有规律的哭闹,持续约10~20分钟,伴有手足乱动、面色苍白、拒食、异常痛苦表现,然后有5~10分钟或更长时间的暂时安静,如此反复发作。
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比如刚吃的奶。
腹部能摸到包块。
果酱样大便。
以上4种症状如有2种同时发生,即可确诊为肠套叠。此时必须马上送医,否则易造成肠梗阻、肠穿孔。如果送医及时可进行空气灌肠,疏通肠管解除梗阻,无需手术。
3、肠系膜淋巴结炎
此病伴有发热、颌下淋巴肿大,抽血化验白细胞增加,属细菌感染。此病疼痛不是很剧烈,腹部检查没有明显固定性压痛。郑主任说,此病一般做抗炎治疗,无需手术。
4、阑尾炎
阑尾炎也可引起腹痛、阵发性哭闹。可伴有呕吐、发热等全身症状,右下股有固定性压痛。
在婴幼儿时期如果确诊阑尾炎应尽早手术,因为此时宝宝阑尾壁比较薄,如果治疗不及时,容易造成穿孔,形成腹膜炎。
5、嵌顿疝
小儿疝气非常常见,有可能会在出生后数天、数月或数年后发生。通常在婴儿哭闹、剧烈运动、大便干结时,在腹股沟处会有一突起块状肿物,在平躺或用手按压时会自行消失,此为疝气。
一旦疝块发生嵌顿(疝气包块无法回纳)则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发烧,厌食或哭闹、烦躁不安的情况。早期发现可以做手法复位(由专业医生来操作);如果肿块不能回纳,则要进行手术治疗。
提醒妈妈们,对婴幼儿来说,哭是表达情绪唯一的方法,因此当孩子哭泣时,必定有所要求。正常情况下,孩子哭闹,只要妈妈抱抱他、哄哄他便可停止。但是,抱后仍然痛哭不止时,便要找出哭的原因。
1、吮吸
不论是妈妈的乳房、喝奶的瓶子、或者是安抚用的奶嘴、还是宝宝自己的手指,吮吸总是能起到安抚作用,但妈妈在平时要对瓶子和奶嘴等做好消毒,同时保持宝宝手指的"干净,避免病从口入。
2、按摩
各种轻拍和按摩都能帮助使宝宝平静下来,可尝试让宝宝垂直坐好靠着你的肩膀上,然后轻拍宝宝的背。但在宝宝四星期大之前不要按摩宝宝的肚子,也要避开脊骨。给宝宝按摩时避开脊骨和避免使用例如杏仁油,这类的坚果类油。给宝宝按摩的同时,多跟宝宝说说话,可以有效促进宝宝发育和促进亲子关系哦。
3、音乐
有节奏的声音或音乐能帮助安抚新生儿,甚至洗衣机或吸尘器的嗡嗡声也能帮助平静一些,听音乐可以培养宝宝乐观的性格。
4、运动
在手臂或摇篮里摇动宝宝,或把他放在宝宝车里推动,动作要轻缓。可用温柔的搂抱和轻声吟唱来安抚他。
5、新鲜空气
带宝宝出去走走,因为即使哭喊没有因此停止,在户外也不会显得那么不好。
1、要保证按时睡眠,宝宝不像成人,他们没有累的感觉;
2、全家尽量统一时间就寝,妈妈即使需要熬夜,也尽量小声;
3、不要开灯,有的妈妈为了防止宝宝起夜碰着,在墙角处设有壁灯,彻夜不关,这特别不好,对宝宝的神经有影响,自然也影响睡眠;
4、宝宝睡觉前不要在让他再看书什么的,或者玩得太过兴奋,入睡前看的电视或听的故事使他过度兴奋、紧张,入睡后大脑仍处于兴奋状态,容易导致睡眠不安。最好能稍微出去散下步,做些能静下心来的活动。(白天运动不足有的宝宝白天运动不足,夜间不肯入睡,哭闹不止。这些宝宝白天应增加活动量,宝宝累了,晚上就能安静入睡。)
5、此外,还要确认如下事项:
(1)是否缺钙?
(2)尿布湿了?
(3)被子过厚?
(4)室温过高?(小儿感到很热,就会踢被、翻滚)
(5)睡衣紧裹着身体,裹得太紧,会感到不适而翻身;
(6)穿几件衣服睡觉,会感到不适而翻身;
(7)晚饭吃得过饱或吃了不易消化的食物,肚子不好受,也会来回折腾;
(8)白天受到惊吓或较大刺激,也可引起小儿晚上睡觉中惊叫。
宝宝还小,很多不满无法直接用语言表示出来,而哭闹其实是他们唯一能够采取的方式。作为宝宝的爸爸妈妈,要学会解读并采取相关行动让宝宝睡个好觉。